APP下载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对输血安全性的影响

2019-12-23于泽芝夏和凤纪桂香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21期
关键词:输血安全性检测

于泽芝 夏和凤 纪桂香

【摘 要】目的:分析輸血前接受不规则抗体检测对安全性的影响作用。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需输血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参照计算机抽选结果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输血前并未接受不规则抗体检测,观察组患者输血前接受不规则抗体检测,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观察组患者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率具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相比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共计15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12例,女性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且特异性抗体主要包括抗-E抗体、抗-e抗体、抗-C抗体、抗-c抗体及抗-D抗体。结论:患者接受输血前检测不规则抗体可以明显提高安全性。

【关键词】输血;不规则抗体;检测;安全性

文章编号:WHR2019032034

不规则抗体临床又将其称作“意外抗体”,指的是排除ABO血型外的其它血型抗体,其中以Rh抗体占比较高。不规则抗体是造成输血不良情况、疑难配血的主要因素之一,甚至可引发免疫溶血性输血情况,因而,输血前辅以不规则抗体检查至关重要,特别对于一些免疫力较差、癌症、孕妇等群体,具有重要价值[1]。本文作者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48例需接受输血的患者为例,探究不规则抗体检查的临床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需输血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参照计算机抽选结果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总计患者24例,包括男性7例,女性17例,患者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年龄(48.1±1.8)岁,其中有妊娠史患者8例,输血次数2次及以上患者11例。观察组总计患者24例,包括男性6例,女性18例,患者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83岁,平均年龄(48.3±1.6)岁,其中有妊娠史患者7例,输血次数2次及以上患者12例。以专业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比研究。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许可,且患者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排除依从性较差、资料不全或严重精神方面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输血前无需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观察组患者输血前接受不规则抗体检查,此次所选检验设备包括:瑞士哈美顿博纳图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185015的全自动血型分析仪,长春博研科学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FYQ型免疫微柱孵育器、TD-3A型血型血清学用离心机,长

*夏和凤为本文通讯作者

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抗人球蛋白检测卡。具体操作为:于输血前3日早晨取患者5mL肘静脉血,放于专用EDTA配血试管内,将条形码标签粘贴于试管外壁。放入离心机内调整转速3000转/min,离心10min,静止备检。于微柱凝胶孔中加入浓度0.8%的Ⅰ型、Ⅱ型、Ⅲ型不规则抗体筛查细胞试剂,剂量约50μL,抽取离心待检血浆50μL加入凝胶孔内,放入孵育器中,控制温度约37℃,孵育时间约15min。完成孵育后将凝胶卡放入离心机内再次进行5min离心处理,转速控制在前2min 900转/min,后3min 1500转/min。以肉眼对研究结果进行观察。

1.4 观察指标

认真观察试管内红细胞的情况,假如完全下沉,则可初步判定检查结果为阴性,假如悬浮于样本上,则可判定检查结果为阳性,阳性者为确保精准输血,对样本内抗体的特异性实施进一步检测。记录两组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2.0统计软件对本次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以卡方值为标准检验计数资料,以t值为标准检验计量资料,以P值为标准检验组间差异,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输血后仅1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4.1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观察组不规则抗体类型分析

本次观察组患者检查结果显示,总计15例不规则抗体呈阳性,其中男性3例,占比20.00%,女性12例,占比80.00%,不规则抗体类型主要见表2。

3 讨论

输血属于常规和急救外科手术中非常重要的辅助治疗方式,该治疗的效果与输血科对血液制品安全性的把控有着密切的关联。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试剂的灵敏度得到提高,尤其是血型检测技术的提高。目前临床输血时因血型不匹配而导致的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问题已经很少见,但医疗工作者对人体血型中不规则抗体影响输血安全性的问题却越来越重视[2]。在一般情况下,人血当中是不会存在不规则抗体的,但如果受到外界刺激、不规范输血、特殊免疫反应、特殊输血方式、基因突变、母血对胎儿血的影响等因素,就可能使正常的血液当中产生不规则抗体。根据目前的医学大数据统计显示,血液中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仅为0.3%~2.0%,可一旦含有不规则抗体的血液被输入人体后,就会引发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严重时可直接致人死亡。由此可见,在输血前对于不规则抗体的检测十分重要,其可以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根据现代研究显示,人体血液中产生的不规则抗体类型主要包括抗E类、抗D类等,这些不规则抗体均会引发输血过程中的不良溶血反应,不仅使患者受到二次伤害,而且还增加了临床治疗费用,更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问题[3]。通常情况下,不规则抗体引发的溶血反应均为免疫性溶血,这是由于人体在接受存在异型抗原的血浆(主要内含物为红细胞)时,会产生具有针对性的抗体,如再次输入异型抗原,该针对性的抗体就会与抗原产生免疫反应,从而导致溶血不良事件的发生。在输血前检验不规则抗体时主要选择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试剂,实际检验时选择六支微柱离心管,其中分别包含反应腔和凝胶分离柱,将待测血液注入微柱管内,如果其血液中含有不规则抗体,则抗人球蛋白就会和血型当中的特异性抗原相结合,从而导致桥联作用,使血浆中的红细胞大量聚集[4]。再使用离心机对试管内待测液进行离心处理,凝聚的红细胞就会悬浮于凝胶分离柱的上部或者中部,此时认定血浆中不规则抗体为阳性;反之如红细胞沉淀于试管最底部,则视为阴性。据现代临床统计数据显示,因不规则抗体导致的溶血不良事件多集中于产妇分娩、肿瘤外科手术、ICU治疗性输血等操作当中,其主要是由于该类型患者均需要多次进行输血,不规则抗体产生的几率要高于其他类型患者,因此在为这类患者输血前必须做好不规则抗体的检测工作[5]。

总之,患者接受输血前检测不规则抗体,选用不含抗体对应抗原的红细胞成份,达到精准输血,可以明显提高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崔允霞.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对输血安全性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15,36(11):63-64.

[2] 梅礼军,陈葳.同型与配合型输血对红细胞不规则抗体产生的对照研究[J].东南国防医药,2018,20(02):156-159.

[3] 吴玉敏,赵志红.在微柱凝胶血小板血型配型实验中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影响因素观察及处理措施[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8,36(04):629-631.

[4] 卢征翠.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对输血安全的影响分析[J].保健文汇,2017,(06):238,55.

[5] 靖春旭.不规则抗体检验在临床输血中的检验效果及对患者治疗预后的影响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16):154-155.

猜你喜欢

输血安全性检测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关于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必修二 Modules 1—6综合检测题
“整式的加减”检测题
“整式”检测题
全氢罩式炉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