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农村中学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2019-12-23曹浩奎
曹浩奎
摘 要:农村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心理发展需求,作为校长,在关注学生学业的同时,更要重视借助和谐教育关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在信息化发展的当代社会,农村中学生受到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影响,具有较强的个性特征,出现问题多、管理难的现象,为此,校长要进一步提升管理艺术,关注农村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构建和谐教育关系。
关键词:农村中学;校长;管理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7.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5-13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0-0024-01
一、农村中学生教育管理面临的形势
我国人口大部分在农村,随着社会大环境的不断变化,农村中学生行为偏差的人数与日俱增,他们正处在青少年时期,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尚不成熟,对世界和社会的认知也不够全面,家庭、社会、学校等多种因素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心理成长。及时分析农村中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制定学生管理教学策略,是解决农村社会青少年问题的当务之急。同时随着社会科技发展,农村中学生能接触到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如手机、电脑等。网络世界存在着暴力犯罪、色情内容等,他们不可避免地接收到这部分违法犯罪信息,思想极容易受到影响,日积月累就会导致行为偏差。因此,校长在管理过程中要认识到这些变化,及时转变自身的管理理念与策略。
二、导致农村中学管理出现问题的因素分析
(一)自身原因
中学生思想和心智等还不成熟,也较为情绪化,容易被事情的表象所迷惑;当学习上受到挫折时,他们容易丧失学习信心,积极性不高,同时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缺乏判断能力,自身的约束力不强,表现为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当校长对其纠正时,他们会通过欺瞒、哄骗等手段来掩盖自己的不良行为,对学校布置的作业也经常敷衍了事,对集体活动保持着冷漠的态度。
(二)家庭原因
农村学生的父母一部分迫于生计,外出打工,造成学生成为农村留守儿童,由年纪较大的爷爷奶奶照顾,其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的陪伴,会影响身心健康发展。特别是在初中这个年龄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被一些社会不良风气所影响,价值观念和社会认知没有得到父母的引导和帮助,同时,农村中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在身心成长的过程中也缺少家人的陪伴和呵护,容易产生叛逆心理。
(三)学校原因
农村中学教育资源不健全、教育理念相对落后,也会对学生的行为偏差造成影响。农村校长往往在教育方面站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考虑问题时也从自身角度出發。当学生出现错误或者行为偏差时,校长没有给予及时的引导,而是以一种严厉且高高在上的姿态批评、惩罚学生。
三、现阶段农村中学校长观念转变的策略
在农村中学管理中,素质培养是教育的核心,只有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让素质教育和心理教育达成一致。为了营造更好的氛围和教育环境,校长要在管理中讲求艺术性,找到教育的突破口。校长始终要明确作为一个教育者的身份与责任,不能够在恶劣的情况中采用怀柔的政策,更不能在教学管理中不分轻重,表现出明显的不公平。学生是独特的个体,在成长中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校长要在预见这种可能性的同时,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铺就道路,在管理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需求。一个优秀的校长要有包容的意识与心态,让学生能够认可自己、接受自己,在发觉自身问题的时候也能够欣然接受并及时改正。教育原则是农村中学校长心中的标尺,更是教育能够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处理不同问题的时候,校长就要在尊重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
综上所述,在农村教育发展的背景下,校长要提高管理的力度与质量,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农村中学生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持续性,因此,对农村中学生的教育督导要一以贯之,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提升农村中学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瑞生.再谈如何培养与提高农村中学校长科研能力[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2):239.
[2]刘东旭.试论农村中学校长的学校管理对策[J].神州,2017(12):209.
[3]高 强.探讨素质教育引导下农村中学校长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J].时代教育,2017(24):133.
[4]胡文波.试论农村中学校长的学校管理对策[J].考试周刊,2016(2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