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浆乳方联合中医外治法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疗效观察

2019-12-23李楠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21期

李楠

【摘 要】目的:观察浆细胞性乳腺炎(PCM)患者联合应用浆乳方与中医外治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04例来本院接受治疗的PCM患者分成两组,单纯接受浆乳方治疗的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外治法的为观察组。对比并评估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6.15%)相比于对照组(80.77%)则明显升高,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PCM患者,通过联合应用浆乳方与中医外治法进行治疗,可将其临床症状有效改善,疗效显著,值得重视。

【关键词】浆细胞性乳腺炎(PCM);浆乳方;中医外治法

文章编号:WHR2019094004

漿细胞性乳腺炎(PCM)为一种多发于非哺乳期女性的非细菌感染性化脓性疾病,也被称为乳腺导管扩张症[1],临床症状表现为乳晕下有肿块,乳晕旁出现脓肿与瘘管,乳头溢液等。在所有乳房疾病中,PCM的发病率约占4.1%~5.5%,并且该病具有病程长,病情容易反复等特点,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2]。在本研究中,通过联合应用浆乳方与中医外治法对本院104例PCM患者中的部分病例进行治疗,获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4例PCM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入院。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中52例中,平均年龄(35.47±6.25)岁;平均病程(6.42±0.75)个月;10例未婚,42例已婚;28例单侧乳房病变,24例双侧乳房病变。观察组52例中,平均年龄(35.52±6.27)岁;平均病程(6.40±0.73)个月;11例未婚,41例已婚;29例单侧乳房病变,23例双侧乳房病变。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均符合PCM的诊断标准,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存在器质性心脑血管疾病,严重消化、血液、呼吸、神经等系统疾病患者。基础资料对比中,两组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浆乳方治疗,方剂组成为白花蛇舌草、赤芍、莪术、王不留行、皂角刺及蒲公英各15g,黄芩、虎杖、青皮、柴胡及郁金各12g,丹皮与栀子各9g。加水煎至4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每日一剂。同时展开常规局部无菌消毒操作,切开脓肿并引流,每天无菌换药。

观察组则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中医外治法,具体操作如下:1)对于初期乳房红肿热痛明显的患者,先常规消毒乳房,随后用水调散外敷病灶;2)针对肿块期患者,采用由香油与水调散混合而成的金黄膏来外敷病灶;3)针对成脓期患者,先将脓肿腔切开,应用挂线法排出脓肿腔中的脓液,再用祛腐生肌膏外敷病灶,并定期换药。待脓肿处腐肉脱落以后,再用一效膏外敷。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4周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后,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中医相关辨证标准,对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记录,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症状越严重。其中,疗效判定标准如下:

治愈:患者中医症状积分下降幅度超过90%,乳房瘘管完全愈合,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均全部消失;显效:中医症状积分下降幅度在60%~90%范围内,乳房瘘管基本愈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中医症状积分下降幅度在30%~60%范围内,乳房瘘管有所减少,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涉及到的数据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对于采集到的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来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分别行t检验和χ2检验,当P<0.05时,证明结果存在统计学方面的差异。

2 结果

经过为期4周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为(0.89±0.6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5±0.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15%,相比于对照组的80.77%明显升高(P<0.05)。见表1。

3 讨论

浆细胞性乳腺炎(PCM)是由乳腺导管堵塞、激素异常刺激等多种因素作用而引起的一种乳腺良性疾病,有的患者会伴发乳头先天凹陷、畸形或发育异常等情况,进而引起乳腺导管淤阻或扩张等[3]。在中医学领域,PCM被称为粉刺性乳痈,其发病机制为乳络不畅,乳头凹陷,再加上肝郁气滞,脾虚肝郁,痰瘀互结而引起。临床以往主要采取抗感染等西药治疗的方法,但效果不尽如人意。

传统中医学认为PCM的发生及发展与肝胃有着紧密联系,该病主要是由肝郁胃热而引起,发病的条件即为乳腺导管堵塞及乳头凹陷[4]。本研究中,通过联合应用浆乳方与中医外治法对观察组PCM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其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仅接受浆乳方治疗的对照组(P<0.05)。具体分析,在浆乳方中,黄芩具有解毒清热利湿的功效,柴胡归肝胆经,具有疏通气血的作用,二者联用,可发挥出壮阳郁热的效果。栀子能够泻火热,配合白花蛇舌草与虎杖使用,具有解毒清热及消肿活血的作用。赤芍与莪术具有破血行气的效果;乌梅与山楂作为辅药,可起到消积化食的作用。整个方剂能够共同发挥出化瘀活血、理气疏肝及软坚散积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乳房病灶的微循环,加快肿块的消散与吸收[5]。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外治法对PCM患者进行治疗,也即以其病灶大小为依据进行选择,如果患者的病变范围比较小,则可采取乳清创联合腺体内移位整形,将所有问题一次性解决;如果患者的病变部位比较大,需先采取清创操作,将创面充分暴露出来后,采用祛腐生肌膏进行外敷,并定期换药,清理干净创面,能够加快坏死组织的脱落,进一步促进新生肉芽组织的生长,加快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通过联合应用浆乳方与中医外治法对PCM患者进行治疗,可将其临床症状有效改善,且疗效相比于单纯浆乳方治疗更为显著,患者受到的痛苦小,身体恢复快,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双科,任明慧,王伟,等.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冲洗术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疗效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8(03):101-103.

[2] 谷振声,姜鸿刚.现代乳腺疾病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93-97.

[3] 刘波.超声引导下局部穿刺冲洗治疗乳腺脓肿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18):147-148.

[4] 黄海生,丛琳,孙芸,等.超声引导下穿刺冲洗联合中药治疗乳腺脓肿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12):2240-2242.

[5] 陈燕辉.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亚太传统医药,2013,09(06):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