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让A股市场重回只有进没有出

2019-12-23黄湘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19年48期
关键词:政法科创常态

黄湘源

当前片面追求IPO常态化的趋势下,难免会有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公司通过造假等手段蒙混过关,这不仅增加了市场的融资压力,也对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造成了负面影响。公司上市后无论由于经营不善而导致的连续亏损,还是由于违法违规而触及的退市条件,如果不能通过退市制度的落实使其该退则退,则必然会严重影响市场整体公司的质量。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只有在退市机制到位的前提下才能真正提升公司质量,否则投资者对市场由熊转牛的希望只会再次落空。

退市机制不到位让市场苦不堪言

市场对IPO常态化一直颇有疑义,此前,多家媒体对年内IPO进行了异口同声的解读,截至11月28日,主板、中小板、创业板IPO合计融资1563.09亿元,相对整个金融市场,融资量有限。但明眼人不难看出,这里不仅在统计时间上恰到好处地回避了11月29日完成IPO融资的邮储银行,同时也将今年7月份开板的科创板视而不见当成了空气。

郵储银行绿鞋前融资规模为284.5亿元,绿鞋后规模为327.1亿元。而今年新开创的科创板,短短4个月融资额也已超过了800亿元,一举成为了A股市场融资能力最高的板块。在科创板的助力下,2019年A股市场迎来发展高峰,IPO数量和募资额双双明显增长,而在此背景下说“融资总量有限”,实在是有些自欺欺人。

IPO的连绵不断,无疑是A股市场股价走势羸弱的主因之一,但暂停发行新股显然也不是什么良计,A股历史中共实施过9次新股暂停发行,暂停时间累计长达6年之久,可暂停新股发行后非但没有对市场起到休养生息的作用,反而在此期间让壳资源的炒作达到了登峰造极。原因就在于自2001年集中退市了一批公司后,数十年里真正退市的公司寥寥无几,本该退市的公司,通过壳资源重组,换个名称就又可以一身轻松的在资本市场中继续行走了。真正让市场苦不堪言的,从根本上来说,相对IPO的常态化,退市机会不到位显然更胜一筹。

该退不退必然会影响A股市场生态

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制度,退市制度的改革也获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今年以来已经退市或公告将退市的A股公司已有18家,成为了近年来退市数量最多的年份。退市制度的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进展,与监管者有法必依的决心也是分不开的。*ST长生成为退市新规出台后第一家因为危害公众健康安全而退市的上市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另外,对市场规则的尊重,也是退市机制近来能够相比于此前更加到位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在面值退市上,市场的意志成为股票退市不退市的唯一选择,尽管有人曾以貌似合理的理由要求豁免,但最终在市场规则面前未能得逞,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揭示了退市机制走向市场化的充分必要性。

不过,目前退市机制是否已经称得上常态化,恐怕还仍存疑问。以当前的退市进度统计,即使强制退市、面值退市、亏损退市等加在一起,退市总数也还不足年内IPO总数的十分之一,跟现存全部上市公司的总数相比更是寥寥无几。为何市场在IPO屡创新高的时候总是可以若无其事地以常态化自居,而在退市数量上稍稍有一点进展就急于打并购重组和借壳上市松绑的主意,说明他们真正在意的并非是退市机制的常态化,而依然是该退不退的常态化。

其实问题的关键并非要A股与美国等成熟市场一样进多少就得退多少才算退市机制的常态化,而是在于我们的退市政策为什么至今还依然没有改变其“变政法”的本质,而“变政法”所颠覆的正是人们对退市机制常态化的理性认知。从此前创业板的并购重组和借壳上市又一次被允许松绑的政策动向来看,这个“变政法”的新口子一开,未来恐怕谁也说不清又会有多少壳将被激活,又有多少本该退市的对象将再次该退不退。

无论是只有进没有出,进得来出不去,还是进得多出得少,对于A股市场来说,影响所及的不仅是A股的市场生态,更是投资者的信心。没有退市机制的常态化,单兵突进的IPO常态化即使不是一句空话,也难以在取信于市场取信于投资者的基础上持久稳定地维持下去。投资者信心一旦再次为退市机制该退不退的常态化而动摇,也就是IPO常态化不可避免地走向失败的开始。

猜你喜欢

政法科创常态
科创走廊“乘风起”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新委员带来哪些新变化
选优配强用好乡镇(街道)政法委员 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基础
全球科创中心“上海方案”出炉
智珠二则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习近平不要滥用“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