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AR模式与微信平台在儿童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12-23陈利
陈利
[摘要] 目的 分析SBAR模式与微信平台在儿童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该院2018年1—12月期间儿童急诊科护理人员17名,将其作为研究对象,以SBAR模式在微信平台进行团队沟通与交流,观察并比较实施前后护理的质控评分与护理人员内部满意度的情况。结果 实施SBAR与微信平台护理管理模式后的护理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模式实施前,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童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应用SBAR与微信平台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内部的沟通与交流,使得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 SBAR模式;微信平台;儿童;急诊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10(c)-0165-02
儿童急诊科是一个具有特殊性的高风险科室,主要接诊对象为患有严重感染性疾病、中毒、意外损伤等危急症状的患儿,该科室承担着重病患儿的急救与治疗任务。由于大多患儿病发突然,家属情绪易焦躁、敏感,容易发生医患矛盾,而护理工作又与患儿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所以护理人员强大的沟通能力与沟通技巧尤为重要[1]。该研究选择该院2018年1—12月期间儿童急诊科护理人员17例名针对SBAR与微信平台模式在儿童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并对其应用价值予以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儿童急诊科护理人员17名,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27.91±5.22)岁,其中主管护师5名,护师9名,护士3名,所有护理人员参与研究全程,排除离职或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儿童急诊科常规护理管理方式主要包含3个内容:①预检分诊。检查儿童急诊科患儿生命体征,根据患儿及其家属对发病原因等情况的描述,并对其病情进行初步评估,最后将患儿分诊到相关科室。②医护交流。护理人员将患儿送至相应科室,并将患儿病情资料告知接诊医生。③落实护理与反馈。根据医嘱对患者施以相应护理,并告知患者进行护理工作的目的与方法。
SBAR与微信平台护理管理模式,以SBAR标准沟通模式为基础,以微信为平台进行护理管理工作,其内容主要为:(1)组织儿童急诊科室工作群。要求所有护理人员加入“儿童急诊科”专属工作群,并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进行投票选举,选出微信群群主1名,管理员2名,保证群内信息的畅通性、及时性。(2)设计SBAR模式微信沟通表,以将SBAR沟通模式中把证据作为基础的标准沟通方式为准则,自制“SBAR微信沟通表”,分为4部分内容:①现状,包括患儿姓名、年龄、床号等;②背景,包括患儿的主诉、问题、入院时间和诊断以及制定的治疗方案等;③评估,包括患儿的异常反应、心理状态以及实时观察的要点等;④建议,包括已采取的护理措施,对未来风险的评估以及对出现问题的建议等[2]。(3)完善微信群管理制度。当科室患儿出现紧急情况时,应与交接班护理人员时以书面形式进行交接,并按照“SBAR微信沟通表”要求将相关信息发布于群内,当其事件比较紧急时,可在发生后发布于微信群或者以图片形式发送,使每一位护理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并了解科室的动态。(4)发挥微信群功能。护士长可利用微信群进行日常护理工作的安排,及时传达上级的精神与要求,做到信息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对于重要信息或者事件,可以利用“@”的方式提醒某人的关注;微信群管理人员需要关注儿童急诊专科医学的发展进程,及时了解前沿护理信息,并将新技术、新观点、新方法、新理念等信息,及时在群内发布,并定期在群内组织典型案例学习或者知识问答竞猜等活动[3];针对科室护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可及时在群内讨论与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提升科室整体护理水平,并对于护理工作优秀的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增强护理人员工作的责任感与上进心;护士长与质控小组对科室的护理质量进行月度自查,将检查出的问题进行统一汇总,追究其责任人,引起相关护理人员的重视,并责令责任人对其整改,并将整改后的结果与实施过程发布于微信群,让全体护理人员能够从中学习经验。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儿童急诊科室实施“SBAR与微信平台”护理管理模式前后,其护理质量与科室护理人员满意度,其中,护理质量以护士长与质控小组对儿童急诊科护理工作在专科、基础、院感以及应急等方面的检查评分为标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好;科室护理人员满意度以问卷方式对儿童急诊科护理人员关于两种护理管理方式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满分为100分,非常满意为90~100分,满意为75~89分,<75分為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BAR与微信平台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的对比
儿童急诊科实施SBAR与微信平台护理管理模式后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2.15±2.47)分,而其实施前的护理质量评分为(74.92±3.12)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5,P<0.05)。
2.2 护理人员对不同护理管理模式满意度的比较
儿童急诊科护理人员在不同护理管理模式下,对于SBAR与微信平台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前的满意度为64.7%,明显低于实施后的满意度(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对于儿童急诊科来说,医护之间的不良沟通可直接或间接对患儿造成伤害,而良好的医护沟通则可大大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在儿童急诊科实施SBAR模式,能够使沟通语言更为标准化、结构化,可以使相关医护人员迅速了解相关信息,减少护理人员陈述时间,使其信息的准确性得到保证[4];另外,护理人员依据SBAR模式可以用最快的时间得到和患儿相关的真實资料,并对患儿的病情进展与生命体征做出判断,进而明确患儿病症并展开护理措施;与此同时,可以将下一步治疗方案和建议科学、完整地传达给交接护理人员,帮助其获知患儿情况[5]。而微信平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因为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工作时间实行“倒班”制,那么信息的传达就无法统一,使用微信平台便可完美解决这一缺陷,群公告中发布一条信息,所有成员都会及时收到;微信平台还促进了护士之间的关系,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由于儿童急诊科的工作强度比较大,护理人员的职业压力也随之增加,微信交流作为一个多元化沟通平台,使得同事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与支持,不仅疏解了护理人员压力,还能在交流中提高业务水平。该研究通过分析应用SBAR与微信平台相结合的护理管理模式的数据可知,实施该模式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实施前,且护理人员对于SBAR与微信平台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管理方式。
综上所述,在儿童急诊科中应用SBAR联合微信平台护理管理模式,能够在优化护理质量的同时,增强团队协作力、团队凝聚力以及团队沟通力,应用价值显著,值得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桂华.基于微信平台家属参与延续性护理对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生活质量、家庭功能、血脂代谢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27(2):117-120.
[2] 杨芳.微信平台宣教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及时率的影响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9(4):137-138.
[3] 刘治锋,梁建新,蔡瑀,等.SBAR沟通模式用于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运转的效果观察[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9, 24(1):56-58.
[4] 叶小秋,张小鸥,厉学敏,等.标准沟通模式在儿童急诊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9,36(2):12-14,45.
[5] 吴问兰.基于微信平台的个体化延续护理对儿童哮喘的疗效[J].现代临床医学,2018,44(5):383-385.
(收稿日期:2019-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