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2019-12-23习红丽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融入路径高校大学生工匠精神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分析了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融入路径。要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在培养知识型、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在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中融入工匠精神。

【关键词】 工匠精神;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入路径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数量日益增多,这给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创新型、知识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是十九大提出的要求。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阵地,要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有机融入工匠精神,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修养及工匠精神的有效培育。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从本质上来看,是一种职业精神,是从业者的行为表现与价值取向,工匠精神是职业能力、道德品质的综合体现。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敬业精神。指的是从业者对自身职业与岗位具有热爱和敬畏的感情,并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职业所产生的一种尽职尽责、认认真真、全身心投入的精神状态。“忠于职守”、“敬业乐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爱岗敬业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基本要求。

第二,精益求精。指的是从业者在自身岗位上,对每道工序、每件产品都凝神聚力、不断完善、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

第三,专注。指的是内心笃定而着眼于细节的一种坚持、执着、耐心的职业精神,必须具备专注、执着的精神特质,才能真正地成为“大国工匠”。

第四,创新。指的是追求革新、追求突破的精神。古今中外,热衷于发明、创新的工匠们,一直便是推动世界科学技术进步的中坚力量。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实现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

工匠精神具有精神引领的重要作用,也反映了社会道德要求。踏实干事、爱岗敬业、专业专注等是工匠精神所积极倡导的精神内涵,将这些精神运用到社会、学校、家庭的道德规范中,可以对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产生规范引导作用。所谓的道德,本身便是通过内心信念、社会舆论等来调整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及人的行为活动、心理意识。道德观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其主要任务便是培养学生对国家、社会、人民、劳动的热爱以及爱岗敬业、坚持不懈、勤俭廉洁的优良品质,使学生能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遵循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原则。在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实现对大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培养,在道德观教育中纳入工匠精神内涵,是对道德观教育的一种补充与强化,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优良品质,实现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

2、有利于实现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培育目标

工匠精神是手工业背景下所产生、发展的一种精神产物,其主要倡导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坚持坚韧等优良的品质,即使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时代,工匠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作为我国创新型人才培育的主阵地,必须高度重视工匠精神。现代科学技术创新,不仅要求个人的优秀能力,更重要的要看个人是否有耐心在自己的岗位上精益求精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同时,科学技术创新本身的复杂性,也要求个人必须要具备坚持、敬业、勤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基于这样的原因,在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当今高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三、工匠精神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

1、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如今国家与社会所积极提倡的一种职业精神,但是,其并不是单纯的职业要求,从本质上来说,工匠精神应当是每一个劳动者都要承担的社会责任。高校是培养高素质、高知识人才的主阵地,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工匠精神,不仅是高校落实“立德育人”的有效手段,也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应自觉履行的职责。思想政治课程是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要场所,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使学生正确理解工匠精神,明白什么是工匠精神的内涵,对于实现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向学生宣传工匠精神,如可以借助微信、微博等,来向学生推送关于工匠精神的精彩文章等,从而引导学生重视工匠精神,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除此之外,也要提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工匠精神。

2、在培养知识型、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

“立德育人”是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责。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目的在于:首先,实现学生知识文化修养的提升,其中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代发展与社会要求的知识与技能,使大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其次,实现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其中重点在于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觀、价值观以及良好的道德情操、思维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时期,高校也要积极履行为国家与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职责,实现人才培育目标,同时,也要将工匠精神有机融入到人才培育过程中去。第一,高校应将培养高素质人才当作主要的人才培育目标。实现学生专业知识的提高,使学生得到自我价值的满足,是工匠精神的一项重要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第二,人才培养体系设计时,应注重“协同育人”,营造“链条式”机制。当今我国正处于行业转型、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基于此,高校教育教学应根据时代发展要求、社会需求,实现社会“需求侧”、生源“供给侧”的有效互动,来建立完善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重点是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有机结合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将工匠精神内化为学生精神层面的追求。

3、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

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的影响。因此,新时期,高校应积极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为实现大学生思政教育水平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主要是采取有效的培训,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随着我国思政教育理念的完善、思政教育实践的深入,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政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但是仍有一些教师的专业素质不达标,既没有采取有效的手段与途径开展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也没有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融入具有时代特色的内容,给高校的思政教育效率与效果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面对这样的情况,高校必须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视,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技能,这指的是,教师运用已有教学理论知识,并经过不断练习而形成的复杂的、稳固的教学行为系统。教学技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在教学理论基础上,由于模仿或者是按照一定方式反复练习而形成的初级教学技能;另一方面是在教学理论基础上,由于多次练习而形成、且达到自动化水平的高级教学技能,也就是教学技巧。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加强对工匠精神的研究,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概念、内涵及其重要性,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要将工匠精神有机融入到教学中去。

四、结语

针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主要目的便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工匠精神是新时期所倡导的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应当被弘扬、传承的重要精神思想。本文探讨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期望可以为促进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水平的提高做出一定贡献。

【参考文献】

[1] 吴怡倩.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J].高校后勤研究,2019(05)65-67.

[2] 张乐涵.产学研合作背景下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8.35(31)70-73+77.

[3] 谭璐.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教育评论,2018(09)100-104+162.

[4] 钱俊,钱琛.工匠精神融入职业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8)19-20.

[5] 徐海鑫,朱红.高校思政工作视域下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探析[J].高教学刊,2018(16)4-6.

【作者简介】

习红丽(1965.6—)女,吉林市人,本科学历,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融入路径高校大学生工匠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
关于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高职电气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模式全过程路径的探索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