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烟台园区建设创新的几点思考

2019-12-23肖梅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烟台市创新措施

肖梅

【摘 要】 为了增强园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区域经济增长点。烟台市园区建设的创新举措应是:实施空间与资源整合和产业调整,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剥离园区社会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监管服务;改革人事制度,全面推行雇员制;高质量“双招双引”,推动园区发展;创新土地供应模式;建设绿色生态园区。

【关键词】 烟台市;园区建设;创新措施

烟台市为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机制,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以园区建设为载体,按照山东省委省政府“四减四增”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培育一批新兴产业、改造一批傳统产业、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建立起以现代海洋、医养健康、高效农业、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高端化工、文化旅游、现代物流产业等八大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出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到2022年,烟台市各类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市比重比2017年提高5%以上。为此,需要采取以下创新措施。

一、实施空间与资源整合和产业调整,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要根据烟台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需要,依照烟台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省级以上园区改革发展的意见》,按照科学布局、突出特色、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原则,明确各园区产业定位和发展重点。支持国家级开发区做大做强,引领全市园区高质量发展。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烟台市现代化经济中心的战略定位,要形成“龙头企业引领、 骨干企业支撑 、关联企业聚集”的良好局势。培育发展消费电子、汽车、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节能环保、智能制造、半导体 、海洋科技、大数据与云计算、新能源等十大产业集群。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以5大千亿级为代表的“卓越产业集群”,将成为开发区实体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点,同时也是开发区加快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先导区、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力争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在2022年进入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前6位。

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地处山东半岛经济圈的核心,是烟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展培育新动能的核心功能区。要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优势,积极抢抓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中韩(烟台)产业园等战略机遇,致力打造新动能培育核心增长极、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区域性创新中心;加快航天航空、节能环保及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健康、数字经济、智能制造、高端服务业等主导产业的步伐,为实现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力争到2022年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排名中前进15个位次以上。

烟台保税港区要结合东区置换西迁之机,打造“双港”格局,确保主要业务指标继续在全国保持前列。

招远开发区到2022年,综合发展水平要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中前进20个位次以上。

二、剥离园区社会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监管服务

各个园区要加强组织领导,将园区体制机制改革纳入全市的重点改革事项中。要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激励引导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实施办法(试行)》《烟台市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实施办法(试行)》和《烟台市认定和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办法(试行)》各项规定,健全完善正向激励、考核评价、容错纠错、澄清保护机制,对在推进园区改革、先行先试工作中特别是招引重大项目、推动项目落地、服务企业发展中出现的失误和过错,予以宽容和免责。

要进一步剥离园区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社会事务交由属地乡镇、街道管理,园区主要精力用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服务企业发展,“瘦身”后的园区突出“机构精简、人员精干、审批高效”特色,打造优质软环境,增强发展“硬实力”。

结合新一轮机构改革,整合园区内设机构,优化部门设置,减少部门数量,归并相近职能,实行大部门制,推行扁平化管理。授权园区管委会设置、调整内设机构的权限,不纳入机构编制管理,按照“大招商、大审批、大服务”的要求,实行“招商—建设—运营”纵向分离,横向整合,构建大部门制工作格局。

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梳理涉企业行政审批事项,编制下放园区的行政审批目录,将普通工业及服务业备案类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园区,组建行政审批局,在服务效能、人员培训、数据共享等方面建立标准化机制,实行“一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的审批模式,以企业“最多跑一次”为目标,以优化办理流程、创新服务方式为抓手,全面实行“容缺办理、预先模拟、并联审批、一次告知、全程代办”等服务模式,让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

建立综合协调机制,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园区主要负责人和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园区改革发展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市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运行体制、园区提升、人事薪酬、放管服、投融资五个小组,由担任各小组组长的市级领导牵头,制定本小组具体实施细则,市直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积极配合,加强工作指导,全力支持园区加快发展。

加强督导考核,将园区体制机制改革纳入全市重点改革事项,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强对各项工作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日常督查和专项督查,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凝聚改革合力,确保各项改革工作全面落到实处。

三、改革人事制度,全面推行雇员制

全面推行雇员制改革。园区管委会根据工作需要科学设置具体岗位,明确岗位名称、岗位级别、岗位职责、任职条件、任务目标要求等。在此基础上组织竞争上岗工作,打破行政事业、编制内外身份界限,全员聘任,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园区所有人员的职务、职级、工资、身份等全部封存,实行档案职务和聘任职务“双轨运行”机制,干部编制内任职与岗位聘职相分离,档案工资与实际薪酬相分离,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与合同聘用管理相分离,实施无差别的人力资源管理。

改革薪酬制度。建立按岗定薪的绩效薪酬制度,引入KPI(关键绩效指标)考核原理,建立全员绩效工资薪酬体系,薪酬由基本工资和绩效奖励两部分组成,薪酬分配向一线倾斜,向关键岗位倾斜,向贡献大的人员倾斜。薪酬实行总额控制、动态管理,与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挂钩。引进或特聘高层次专业人才(团队),按照“一人一策、一队一策、立项管理”的办法,所需经费单独核定。

四、高质量“双招双引”,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充分发挥园区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平台作用,实施园区招商体制机制企业化、市场化改革,发挥好德勤中国、高力国际、美国康威等国际顶尖咨询机构的作用。园区根据实际需要聘用专业招商机构和人员,按招商实绩制定灵活的薪酬政策,园区直接从事“双招双引”的工作人员不低于总人数三分之一。整合好园区招商资源,加强对专业招商人员的培训,围绕全市主导产业方向和产业链条延伸需求开展精准招商,为全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支撑。在招商引资上,坚持占地少、污染少、能耗少、水耗少、物耗少和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五少两高”政策,确保引进一流项目;借助科技优势及自身区位、政策优势,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着眼,以承接高新技术为抓手,注重优化产业结构、细化产业配套、深化产业服务,着力将优势资源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拓宽投融资渠道。成立国有控股实体平台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公司化运营,平台公司负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招商和产业基金投资等工作,确保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和招商引资工作同步高效开展。

五、创新土地供应模式

针对各个园区的具体情况,积极争取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拓展发展空间。土地规划指标优先向园区集中,年度农转用土地指标优先用于园区项目建设需要。

用活用好土地出让使用政策。除房地產项目用地外,各类产业用地均可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出让、弹性年期出让等多种方式取得土地出让权。采取长期租赁方式供地的可以调整为出让供地,采取弹性年期出让的在出让期内可以调整至最高年期。在工业园区投资建设物流、研发、信息服务、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参照工业用地价格执行。支持各类园区内企业在现有厂区内集约用地,扩建厂房,扩大产能。鼓励企业建设多层厂房,推进代建工业厂房供地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

盘活存量土地。全面清理园区已出让土地,对因项目方原因未能在法定时间内使用的土地,一律依法处理。对因园区自身原因导致项目未开工的,限定时间完成审批手续,尽快开工建设。

六、建设绿色生态园区

严格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准入门槛,积极发展循环经济,鼓励园区与节能环保服务企业合作,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防控环境风险。园区内生产生活污水全部实行集中处理,禁止新建耗水量大的项目。

严格执行招商项目环保准入、节能评估和落后产能淘汰制度,对不符合产业规划、环保要求的项目,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在园区建设中注重雨污分流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搬迁拆除对环境有污染的养殖厂等,修复生态环境;要求企业“三废”处理与项目设计同步进行、同步完成、同步运行,实现区内污染负增长。

【参考文献】

[1] 姜乾.13项政策“护航”高质量发展[n].烟台日报,2018-07-28.

【作者简介】

肖 梅(1962—),中共烟台市委党校教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烟台市创新措施
烟台市张格庄镇大樱桃生产流通现状及对策探讨
党旗高高飘扬
“一带一路”战略下烟台市优化产业结构的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现状与创新
电网建设项目档案全过程管理创新分析
电费抄核收管理的创新及意义
以旅游开发整合烟台市开埠文化的研究
钢铁企业成本管理问题与创新
三虎争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