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疗法对行适形放疗联合化疗的晚期膀胱癌患者生活质量及症状困扰的影响
2019-12-23罗建云刘睿文小苗周保姣
罗建云,刘睿,文小苗,周保姣
儋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海南 儋州 571700
膀胱癌为临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多见于老年男性。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膀胱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中,多数膀胱癌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晚期膀胱癌患者失去了根治性手术的机会,因此给予放疗、化疗或者放疗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案,以控制病情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1-2]。晚期膀胱癌患者受到肿瘤以及放疗、化疗的影响,不仅会出现恐惧、抑郁以及焦虑等严重心理障碍,还会造成患者严重躯体不适,对患者生理、心理状态造成严重影响,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Tutton等[4]提出了护理领域中的希望理论模型,该理论认为人会受到目标驱动,希望是能够实现某一目标的信仰,属于内在心理力量。希望是人积极应对压力的重要策略,研究显示,在疾病治疗以及康复过程中,希望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缓解患者的应激状态[5]。本研究分析了希望疗法对行适形放疗联合化疗的晚期膀胱癌患者生活质量及症状困扰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儋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膀胱癌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标准:①均经细胞学检查、病理检查以及膀胱镜检查确诊为膀胱癌;②均接受适形放疗联合化疗;③TNM分期为Ⅲb期或Ⅳ期;④年龄>18岁;⑤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60分;⑥言语表达及意识均清楚;⑦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治疗、护理方案表示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药物滥用;②伴有严重高血压、糖尿病或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等;③存在语言表达、认识能力或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精神障碍、肢体功能障碍;④学历为小学以下。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77例晚期膀胱癌患者,按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41~68岁,平均年龄(54.56±5.27)岁;TNM分期:Ⅲb期22例,Ⅳ期18例;病理类型:鳞状细胞癌3例,未分化癌4例,移行上皮癌33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及以上25例。对照组37例,男性28例,女性9例;年龄42~69岁,平均年龄(54.29±5.46)岁;TNM分期:Ⅲb期21例,Ⅳ期16例;病理类型:鳞状细胞癌3例,未分化癌3例,移行上皮癌31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3例,高中及以上24例。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及干预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适形放疗联合化疗,采用飞利浦公司Pinnyrle 3型放疗计划系统及医科达直线加速器15 MV X线进行放疗,给予吉西他滨、顺铂化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包括健康宣教、饮食干预、不良反应观察及处理、心理干预,每周复查肝肾功能、心电图以及血常规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希望疗法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成立希望疗法干预小组 成立希望疗法干预小组,包括护士长、肿瘤科医师、放射科医师、心理咨询师、主管护师,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共同制订希望疗法干预计划及内容;肿瘤科医师、放射科医师分别负责化疗及放疗方案,护士长负责希望疗法管理,主管护师负责指导科室护理人员具体实施希望疗法干预方案,心理咨询师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及干预。共进行4周的干预,将整个干预过程分为4个阶段。
1.2.2 第1阶段 评估阶段,干预时间为第1周,将40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8个团队,每个团队5例患者;每个团队成员之间自我介绍,相互了解,告知患者护患微信平台以及病友微信群,将患者纳入微信群管理;主管护师向团队成员讲解建立团队的目的及意义,协助患者建立团队意识;主管护师通过“一对一”的方式对患者希望水平、心理状态、疾病认知情况等进行评估,以进行针对性的干预。
1.2.3 第2阶段 探索希望阶段,干预时间为第2周,让患者陈述自己的沮丧、期望、疑问以及焦虑等心情,主管护师要耐心倾听患者对肿瘤及希望的认知,相互讨论悲观抑郁、希望对于自身病情的影响,找出影响患者希望水平的因素;主管护师引导患者明确希望对于自身健康的价值,帮助患者树立坚定勇敢等积极信念。同时,发放相关文字资料、宣传册等,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学习并掌握理性思维技巧,告知患者情绪、意志、性格以及保持希望对疾病、生理的影响,对于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告知其保持轻松的心情可以有助于改善心理及生理功能;同时,让患者参与制订干预计划,以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1.2.4 第3阶段 树立希望阶段,干预时间为第3周,引导患者加强交流,除了家属可以邀请与患者关系密切的朋友参与活动,充分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向患者家属及朋友讲解心理因素对患者心理及生理的影响,告知家属及朋友要耐心倾听患者倾诉,对患者心理、行为变化等要理解并体谅;给予患者鼓励和关爱,共同营建良好的社会支持氛围,以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幸福感;同时,指导团队成员之间加强交流,倾诉对肿瘤的看法,主管护师引导患者树立坚定的信念。
1.2.5 第4阶段 希望延续阶段,干预时间为第4周,增加患者的文娱活动,以团队为主指导患者参加喜欢的文娱活动,包括听音乐、养花草、绘画、下棋等,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可以进行适宜的有氧运动,包括慢走、打太极拳等;同时,教会患者静坐冥想、肌肉放松、呼吸训练等简单的身心放松方法,帮助患者重新审视生命存在的意义与目标,让患者享受生命点滴乐趣,尽可能提升患者希望水平。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症状困扰、希望水平。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6]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GQOLI-74包括物质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4个维度,由20个因子74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采取5级(1~5分)评分法,各因子粗分最低为4分,最高为20分,每个维度换算为0~100分,各维度得分相加为GQOLI-74总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采用记忆症状评估量表(memorial symptom assessment scale,MSAS)[7]对患者症状困扰程度进行评价,MSAS包括心理症状困扰、生理症状困扰、总困扰指数3个维度,由32个条目组成,采取4级(1~4分)评分法,各维度得分为条目总得分除以条目数后的均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症状困扰越严重。采用Herth希望量表(Herth hope index,HHI)[8]对患者希望水平进行评价,HHI包括与他人保持密切关系、采取积极行动、对现实和未来积极态度3个维度,共12个条目组成,采取4级(1~4分)评分法,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希望水平越高。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希望水平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与他人保持密切关系、采取积极行动、对现实和未来积极态度维度评分以及HHI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与他人保持密切关系、采取积极行动、对现实和未来积极态度维度评分以及HHI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2.2 干预前后症状困扰程度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症状困扰、生理症状困扰及总困扰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症状困扰、生理症状困扰及总困扰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物质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评分以及GQOLI-74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物质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评分以及GQOLI-74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HHI评分的比较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MSAS评分的比较
表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GQOLI-74评分的比较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减少、肝功能不全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n(%)]
3 讨论
3.1 希望疗法对行适形放疗联合化疗的晚期膀胱癌患者希望水平的影响
希望是个体实现目标的信念,是积极的自信心。临床相关研究指出,提升恶性肿瘤患者的希望水平有助于改善其机体功能、治疗耐受性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并能够让患者以积极的应对方式面对肿瘤[9-10]。van der Biessen等[11]的研究显示,随着时间推移,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希望水平呈降低趋势。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与他人保持密切关系、采取积极行动、对现实和未来积极态度维度评分以及HHI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希望疗法干预可显著提升行适形放疗联合化疗的晚期膀胱癌患者的希望水平。
3.2 希望疗法对行适形放疗联合化疗的晚期膀胱癌患者症状困扰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症状困扰、生理症状困扰以及总困扰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表明希望疗法可以减轻行适形放疗联合化疗的晚期膀胱癌患者的症状困扰。症状困扰是个体在社会、生理、心理(包括行为、情绪、认知等)方面的不良体验[12],放疗联合化疗已经成为晚期膀胱癌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案,不过疾病本身症状以及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给患者生理、心理均造成了巨大负担,进而造成了症状困扰。希望疗法是在希望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的、有计划的干预模式,属于心理疗法的一种。本研究中,希望疗法通过不同阶段的干预,从探索希望至希望延续,促使患者对希望有了更加正确的认知,同时通过灌输希望、家属干预以及病友交流等减轻症状困扰。
3.3 希望疗法对行适形放疗联合化疗的晚期膀胱癌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希望疗法干预可降低行适形放疗联合化疗的晚期膀胱癌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临床中,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增加了恶性肿瘤患者的痛苦,造成患者产生抵触、焦虑、烦躁等心理应激障碍的发生,同时负性情绪又会降低患者对不良反应的耐受程度[13]。研究指出,心理应激障碍是影响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心理应激障碍越严重,恶性肿瘤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越高[14]。对于行适形放疗联合化疗的晚期膀胱癌患者实施希望疗法干预,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情感支持,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障碍,从而减少了恶心呕吐的发生。
3.4 希望疗法对行适形放疗联合化疗的晚期膀胱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随着医学的发展,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研究发现,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受到负性情绪、症状困扰、社会支持、年龄、文化程度及对疾病认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5-16]。闫雪梅等[17]的分析显示,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与症状困扰呈显著负相关,症状困扰得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差。胡春燕等[18]的研究指出,希望水平与膀胱癌患者生活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减轻症状困扰、提升希望水平有助于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物质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评分以及GQOLI-74总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希望疗法改善了行适形放疗联合化疗的晚期膀胱癌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实施希望疗法干预,提升了患者希望水平,减轻了症状困扰,减少了患者治疗过程中恶心呕吐的发生,进而减少了症状困扰及恶心呕吐对患者生活、饮食等的影响,从而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于行适形放疗联合化疗的晚期膀胱癌患者,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实施希望疗法,可以降低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希望水平,减轻症状困扰,值得临床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