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读者图书馆环境色彩感知的语义差异实验研究*

2019-12-23苏文成卢章平卢文康曹晨晨

图书馆论坛 2019年12期
关键词:冷色明度尺度

苏文成,卢章平,王 萌,卢文康,曹晨晨

0 导言

图书馆空间重组与变革的研究浪潮引发关于馆舍物理环境与读者入馆体验关联性的新一轮思考[1-2]。馆舍物理空间因其具备深远的文化意味和人文关怀温度,成为图书馆发展要素之一。面对“云物移大智”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兴读者群体,现有馆舍环境设计标准正经受着全新的挑战。近年为应对新时代读者入馆体验升级的需求,学界围绕舒适化、人性化、智能化等的馆舍设计思维,展开了对图书馆室内环境要素优化的探索。按照环境认知理论[3]28-34,在诸多的潜在环境要素中,室内环境色彩时刻与读者入馆活动过程中的情绪感知、行为绩效产生关联。掌握读者馆内环境色彩感知机理,将为升级读者馆内活动体验、优化物理馆舍空间设计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作为师生读者群体高度满意的文化场所以及知识汲取的重要空间,高校图书馆室内环境色彩设计的科学性直接关乎读者的入馆心理体验与学习、科研效率。为尽可能地发挥高校知识传输中心节点作用,优化馆舍环境色彩要素,获取高校读者对馆舍环境色彩认知被视作极具实际意义的研究课题。为此,本文基于环境心理学、色彩学相关理论,采用色彩情感语义差异实验法,从唤醒度与愉悦度入手,检测国内外25家高校图书馆的室内环境色彩设计方案对读者被试入馆体验心理、情绪的影响路径,探索高校图书馆室内色彩设计的优化途径,以期丰富图书馆室内环境色彩设计理论,达成优化读者入馆体验满意度、增强读者馆内活动效能感的实践目的。

1 环境色彩感知对读者行为的影响机理

1.1 环境色彩心理感知特性分析

色彩心理研究主要使用孟塞尔色彩系统的色相、明度与彩度3项指标来表征色彩主波长、亮度与饱和度给人们带来的主观心理反应。不同波长光线作用于视觉器官产生色感,对人们的生理与心理产生影响[4],而人们对色彩的满意度与和谐感又催生其对色彩美感的理解,从而唤起对色彩的情感偏好。单一色彩实验证实了明度、彩度与色相均会对人们的色彩感知产生影响,前两者对人们的色彩情感影响力更大[5]。较低的明度与较高的饱和度往往使人产生暖色感觉[6],而色彩明度越强,冷峻感越强[7]。类似理论对建筑室内环境色彩设计起到深远影响。

1.2 环境色彩感知对人类情绪及行为的影响

环境色彩感知研究源自环境心理学领域,其本质是人的行为与环境交互关系的研究。为克服传统心理学中的“人为性”缺陷,K.Lewin 于1944年首次提出心理生态学概念[8],认为研究对象与研究背景之间存在关联。Barker等于1949年推动心理生态学向生态心理学的转变[9],并提倡个体行为以一种复杂的方式与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相联系[10]。在K.Lewin 提出行为的人格与环境函数后[即行为B=f(P∩E)的函数关系,其中的P(Person)指代个人的心理因素,而E(Environment)包括自然与社会环境],历经生态心理学数十年的发展及G.Moore、R.Barker、H.Simon等持续探究,这一学科逐渐得以完善,由此引申出情绪三因子论、唤醒理论、环境负荷理论等环境心理学经典理论[11]。其中,情感评估概念用于指代人们对环境的情绪[12],环境场景通过空间隐喻改变用户的情绪感受[13]。 Mehrabian等在1976年提出情绪三因子论,使用愉快/不愉快、唤醒/未唤醒、控制/屈从3 个维度来综合描述情绪的状态[14]。在此基础上,Russell等按愉快与唤醒两个维度实现了对情绪的近似描述,形成了情感评价理论(Affective Appraisal)[12],将人们对所处环境的情绪反应与环境刺激水平紧密关联起来。

经由情绪三因子——唤醒度、愉悦度、控制度的评测,能够描述特定环境中人们情绪的好坏。作为室内环境的重要组成元素,环境色彩对人们的认知与神经运动水平有着不同的唤醒作用,影响着人们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如短期记忆水平、焦虑程度[15-16]。通过调节环境色彩、室内空间环境,用户能够感受到最佳的唤醒程度,即适应性水平[17],此时人的情绪保持在高愉悦状态[18]。

此外,环境色彩唤醒度与空间用户的情绪及行为绩效有着密切的关联。研究者发现环境色彩的明度、彩度与人们的愉快情绪高度相关,人们往往偏好较高明度、较饱和的冷色感色彩。色彩能够通过视觉影响人们的内分泌系统,导致人体荷尔蒙的变化,进而改变情绪,如红色令人活跃、白色使人明快、淡蓝色给人清凉感[3]64-67。图书馆环境研究者也发现了类似的读者色彩感知特征[19]。作为环境压力角色的扮演者[20],室内色彩基于个体的环境敏感性差异持续影响人们的工作满意度与绩效[21]。研究证实,蓝色、绿色工作环境下,被试的工作控制感要优于红色环境[22-23],绩效更高而失误率更低;同时主观上人们青睐于白色工作环境,相比暖色环境,人们的烦躁情绪能在冷色空间内得到很大程度消除[20]。

近年有关人类对组合色彩的情感唤醒研究进一步发展。多色彩组合是除单一色彩外能唤起特定情感的必要条件[24]。与单一色彩相比,多色彩组合提供了更恰当、更准确的图像色彩情感语意描述方式。多色彩环境下的用户色彩情感变化特征已被证明可通过实验的方式检测得出[25],这为本文基于实验方法探究读者室内多环境色彩感知机理提供了理论支持。

1.3 研究假设

综上理论,提出研究假设。

(1)Russell等提出的情感评估理论与情绪因子理论[12],将环境唤醒度与愉悦度作为环境用户情绪的评估标准,而作为环境压力存在的室内色彩又是重要的潜在环境认知要素。因此,读者在入馆活动过程中对室内色彩的感知可用环境要素的评价维度来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1:高校读者在入馆过程中的环境色彩感知可以从唤醒与愉悦两个维度进行定量评估。

(2)已有研究关于色彩三重属性对色彩认知的影响机理虽然尚无定论,但达成的共识是明度属性对色彩唤醒度与愉悦度的影响最大,彩度较弱,最弱是色相[26],因此设立如下假设:

H2:高校读者在馆内活动过程中感知到的环境色彩唤醒度与愉悦度,主要受室内色彩的明度影响,彩度与色相的影响水平依次递减。

(3)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指出,人的情绪、行为效率受环境唤醒程度的影响,适宜的环境唤醒度能够将行为绩效最大化[26]。环境色彩研究证实,冷色感的空间环境能产生最佳唤醒程度;高明度的环境色彩带来的愉悦感受最强烈[6];低彩度的色彩更受人偏爱[27]。据此,满足读者馆内活动唤醒度需求、能增强馆内愉悦度与满意度的馆舍环境色彩应符合冷色感、高明度、低彩度的特征,故提出以下假设:

H3:高校图书馆多运用冷色感、高明度、低彩度的主体环境色彩将在读者馆内活动过程中产生更适宜的唤醒水平。

H4:高校图书馆多运用冷色感、高明度、低彩度的主体环境色彩将在读者馆内活动过程中更好地提升读者入馆愉悦度。

H5:高校图书馆多运用冷色感、高明度、低彩度的主体环境色彩将更好地增强读者馆内体验满意度。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基本流程

笔者使用语义差异法解释读者对馆舍环境色彩感知路径,尝试从唤醒与愉悦两个维度来解读馆舍室内环境色彩冷暖感、空间感给读者带来的入馆体验感受。据此,提出对高校馆馆舍环境色彩设计的优化建议,研究设计流程见图1。

图1 研究设计框架图

2.2 语义差异量表设计

2.2.1 情感尺度挑选

语义差异法由Osgood等在1950年代提出,用以量化检测被试对色彩刺激材料的情感偏好。通过因子分析法处理被试对反义词对,即情感尺度问卷填写的数据,达到抽取主要情感要素、量化被试对刺激物情感倾向的目的[7]。色彩情感尺度研究中,研究者多从色彩评价、潜力等8个传统维度展开分析[7,28]。本研究需要解决如何关联被试入馆体验及其对环境色彩感知机理。情感评估与唤醒理论为此提供了解决思路:环境情感评估空间可从唤醒、愉悦维度上交叉产生多种情绪。依照情感评估空间词组,参考色彩情感表现[29]、色光情感尺度[7,30]、建筑色彩情感尺度形容词对[27,31-34],笔者设计了40 组初始英文情感尺度。为保证中英文词意转化正确,邀请3位英文专业教师和5位工业设计、建筑设计专业教师对译后中文情感尺度的熟识度与可量化度打分复核(百分制),最终保留均分在75分以上的26组情感尺度(见表1),其中“明亮的—昏暗的”“暖的—冷的”“鲜艳的—阴沉的”分别代表孟塞尔色彩三属性:明度、色相、彩度。

表1 初始26组情感尺度(中英文对照)

2.2.2 实验刺激材料选择

研究证明图片能够在设计学中替代实体模型检测被试的空间认知行为[35]。本研究刺激材料图片素材部分出自《图书馆建筑的历史》[36],该书对多家图书馆经典建筑进行了专业角度的评述,馆舍照片摄影技术业内顶尖,在图书馆建筑界受到较高赞誉,其余图片源自互联网。在保证摄影调色专业性的基础上,所选图片拍摄视角、构图均保持一致。为避免非环境色彩视觉要素干扰,对所有图片进行Photoshop 处理,隐去馆内读者、杂物等,形成原始备选图片共计50张。

刺激材料筛选的关键是对馆舍主体环境色彩的定性。以孟塞尔色彩空间中的10R与5B为冷暖色分界线[26],笔者使用Matlab编制算法自动区分图片像素的色相、面积比例并排序①,规定每张照片中前6种背景色和主体色冷暖属性需保持一致,由此将备选素材划分为冷、暖两大色彩组,每组各25张图片。本实验设计目的在于测试被试对样本馆色彩冷暖感、明度与饱和度的感知情况,尽管在数字图片转化为投影图像的过程中存在些许色彩失真,但校色仪的使用能够确保图像本身的色彩属性未发生根本变化。同时,由于图像像素点色相实际受馆舍环境色彩、建造材质、照明光色和亮度等因素共同作用,而该算法仅关注像素点的色相冷暖类别,不对具体要素进行区分,因此其能够客观量化地判断刺激材料中所有环境要素整合后给被试带来的冷暖心理感知。

为进一步实现刺激材料色彩维度下的对照分组,使用卡片分类法设计6张色彩属性卡,2张写有冷、暖色相;高、低明度与彩度各2张。邀请工业设计师生凭借专业色彩感知力,给每张图片赋予色相、明度、彩度属性卡各1张。完成后统计并选出具有冷色感、高明度、低彩度的刺激材料12张,暖色感、低明度、高彩度的照片13张,形成对照组。最终准备刺激材料25 张[用Stimulil-25(S1-25)表示②],其中国内高校馆图片4张,国外21张。国外样本馆舍选自美、英、法、德等9个国家。建造历史横跨16至21世纪,以西方现代建筑风格为主,古典建筑风格为辅,拍摄所选场景均是各馆舍主要的流通与阅览区域,具有横向可比性。

2.2.3 量表设计

问卷设计采用7级李克特量表形式,每张刺激材料照片都对应26组情感尺度,每组尺度的消极性至积极性分值由-3分至+3分,为避免默然偏差,随机挑选5道题目设置反向题。在卷首加入引导语、基本信息问项,并在每26组情感尺度后都加入3题,询问被试对刺激照片色彩满意度、唤醒度及愉悦度的感知。正式问卷共计730题③。

3 实验流程与操作

3.1 被试筛选

为确保实验中被试对色彩刺激的过滤保持一致水平,笔者调查了国内某高校30个专业的69名本硕博学生。在通过石原氏色盲测验的前提下,先后请他们接受梅拉比安刺激过滤量表与单一色彩情感语义差异测试。梅拉比安刺激过滤量表用于检测人对外界环境刺激,如色彩、温度的反应能力,得分越高代表参试者过滤环境刺激的能力越强[37]。最终选择中等刺激过滤得分者45人继续参与筛选。考虑到色彩语义中的文化差别,以及不同人群对色彩隐喻的认知差异[38],研究设计了单一色彩情感语义认知检测环节,请45名被试对6种随机挑选的单一色彩进行26组情感尺度打分,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挑选情感尺度得分无显著差异的31名被试参与正式实验。

3.2 实验过程

实验在无窗的教室进行,使用Epson EMP-280型号天花悬挂式投影仪播放刺激照片。选用Spyder5 Elite 较色仪调整投影仪显色效果至最佳,色域、伽马亮度曲线、色温一致性、白点色温等系数良好,确保刺激材料显示的真实性。实验前被试在氛围音乐中熟悉流程与问卷填写规则。实验开始时关闭灯光、音响,重点要求被试营造出在刺激材料所呈现的图书馆中日常学习、活动的模拟情境,同时观看投影并使用手机或电脑填写在线问卷。每张照片展示90秒,被试需完成29题问项。每2张照片播放间隔5秒,填写完第15张照片问项后休息10分钟,总流程约47分钟。每位被试测后均接受半结构访谈,用于后期定性分析。

4 实验数据分析

4.1 实验数据清洗

检测各组情感尺度间相关性,删除相关系数低于0.5的项,最终保留18组情感尺度。分析发现,保留的情感尺度数值内部一致性系数良好,反映像矩阵检验中仅21 号尺度MSA 数值为0.452,小于0.5,不满足标准,被删除。最终,保留17组尺度用于因子分析。

4.2 人口要素对情感尺度评分结果的影响验证

为了验证被试专业、性别、地区等人口要素对其情感尺度评分并无影响,笔者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分别对以上3个维度划分出的两组数据均值进行检验。发现3个维度下的两组情感尺度得分均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性。可见人口要素并未对被试的情感尺度评分造成影响,环境色彩刺激是唯一影响要素。

4.3 因子分析

4.3.1 因子分析与主成分提取

SPSS 计算发现,17 组情感尺度数据KMO值为0.774,球形检验显著性系数为0,满足因子分析前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利用垂直正交旋转的方差最大法旋转因子,最终获得2项公因子以概化表达17组情感尺度,共解释原有情感尺度变量的83.631%。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后的变量初始共同度为1,表示17组情感尺度均可被解释;各项变量再生共同度均值为0.836,说明提取因子对变量信息解释程度良好。总体来说,17项情感尺度变量信息丢失较少,因子分析效果理想。

4.3.2 因子命名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2。表2中,Scale2、4、6、10、12、14、15 在主成分 1 上有较大载荷系数,从词义判断主成分1主要解释馆舍环境色彩的唤醒度指标;主成分2主要解释了 Scale1、7、8、9、11、13、18、19、20、26 的情感尺度,可概括为环境色彩的愉悦度指标。观察发现,两主成分内情感尺度与图2中情感评价坐标中的唤醒与愉悦维度保持一致,证明假设H1成立。

表2 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

4.3.3 计算因子得分

确定因子后,可计算因子在25组样本上的得分。设每组环境色彩情感尺度因子得分为x1至x17,根据因子得分矩阵,各图书馆环境色彩样本在两个主成分上得分函数应满足:

又根据初始因子载荷矩阵中的提取平方和载入数值,确定主成分方差贡献率的权重分别是0.736 和0.101,故图书馆环境色彩情感评价得分函数:F=0.736F1+0.101F2。据此计算25组图书馆样本主成分得分(见表3)。

表3 图书馆环境色彩样本主成分得分

通过相关系数计算证明,色相(Scale 18)、明度(Scale 12)、彩度(Scale 19)三属性对刺激材料的唤醒、愉悦维度的影响水平。研究发现,高校图书馆环境色彩的唤醒度感知主要受明度的影响;而愉悦度则主要受到色相,即色彩冷暖感的影响;但样本馆舍色彩的彩度对唤醒度与愉悦度的影响都相对较小(见表4)。可以断定,高校图书馆主体色彩的明度属性主要决定环境对读者馆内活动的唤醒度,色相主要正向影响环境给读者入馆带来的愉悦度,而彩度的影响力相对不显著,故原假设H2被推翻。

表4 F1、F2主成分得分与各情感尺度相关性

进一步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验证对照材料组间的唤醒度、愉悦度与满意度得分的差异性,发现冷、暖两组刺激材料的3 项得分均差异显著;且冷色组维持在0.683中度偏高唤醒水平上,暖色组唤醒度为负值;冷色组愉悦度大幅领先暖色组;被试对冷色组平均满意度高达0.793,而暖色组小于零(见表5)。因此可以断定,两组馆舍环境色彩刺激材料中,冷色感、高明度、低彩度的样本馆环境色彩对读者馆内活动具有更好的唤醒度,能产生更高的入馆体验愉悦度与满意度。因此,假设H3、H4、H5成立。

表5 冷暖色彩两组被试的情感感知差异比较

5 高校图书馆环境色彩设计建议

5.1 维持馆舍色彩适度唤醒水平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Yerkes-Dodson Law)将人们的行为绩效与身处的环境唤醒水平存在的相关性描述为倒U形曲线[39],个体处于最佳环境唤醒水平时能使行为绩效最优化,非适宜的唤醒度令人产生不愉快感并使行为效率下降[40-41]。原因在于,高水平唤醒导致人获取信息量受限,造成注意力分散,而唤醒水平过低也不会产生最佳绩效[42-43]。因此,优化高校馆环境色彩设计的关键在于营造中等唤醒度,刺激读者保持最优活动状态,使其在馆内既不会因刺激度过低而失去兴趣,也不会因刺激度过高而分心降低学习效率。

不同于其他类型馆舍,高校馆作为以学习与科研为主要使用目的的知识获取场所,更强调宁静的环境色彩感知状态。实验中主成分得分较高的色彩设计方案对高明度冷色的使用频次较高,且多用于背景色或主体色等大面积色块。这类色彩方案往往给人以中等稍高的唤醒度感知数值(0~0.5)以及较高的愉悦度、满意度(0.5~1.5),能带来轻微“肃穆”感与高度“镇静”“明亮”感;相反,大量使用低明度、暖色感主体色的馆舍则会带来“沉闷”“昏暗”,甚至“抑郁”的观感。

图2 刺激材料各项情感尺度得分

观察图2,发现被试对于F值较高的馆舍图片的情感尺度打分题项间差距较小,如刺激材料S22、S20、S6、S8、S18、S24。相反,部分F值低分刺激材料的情感尺度得分差距很大、离散度较高,如刺激材料S4、S7、S9、S19,低分尺度主要集中在唤醒维度的“明亮的-昏暗的”(Scale 12)、“有活力的-无活力的”(Scale 15)和愉悦维度的“有趣的-无趣的”(Scale 7)、“快乐的-悲伤的”(Scale 26),造成整体色彩愉悦度、唤醒度的下降。但也存在一个意外情况,刺激材料S10虽存在多项低分尺度,却仍具有较高的F值与满意度。其原因可能是,该馆舍色彩方案在“活跃的-肃穆的”(Scale 4)、“刺激的-沉闷的”(Scale 6)等高主成分得分系数的尺度上获得较高分数(见表4、图2)。因此刺激材料S10虽有色彩设计的缺陷,但其优点更加值得研究者关注。

环境色彩唤醒水平与视觉复杂性呈反比[44],即越加丰富的配色方案越会使得唤醒度激增,造成人们视觉感知负荷过高。色彩设计阶段,在选择合适的主体、背景色彩基础上,还应有意识地控制色彩的数量与组合。在本研究中,无论主观色彩感知效果是优是劣,绝大多数馆舍样本都能很好地控制环境色彩数量,主体色与背景色多以“1+1”的设计方式呈现,即天花与墙体采用同色,地板采用异色。为避免色彩凌乱,书架、桌椅等家具需与主体色中任意一种色彩保持色系一致,如样本8白色天花、墙壁与深灰色地板的组合中,部署白色书架;或样本23白色天花与墙体配合原木色地板,桌椅使用木色设计。

5.2 突显馆舍环境色彩冷色感受

与单一色彩情感研究结论不同,本研究证实色彩愉悦度并非与明度或彩度关联性较大,而是主要受冷暖感,即色相的显著影响。主体为冷色的馆舍色彩样本显著提升了被试的馆内环境感知愉悦度。实验后测访谈中不少被试表示,相比暖色的空间,他们更愿意在冷色感氛围中从事高认知负荷的工作,如数学计算、撰写论文。由于高校读者进馆多从事高认知负荷的脑力劳动,因此该任务情境下冷色环境更受他们青睐。

通过安抚情绪、舒缓行为[45],冷色能够产生适度环境刺激以维持读者入馆活动适应性水平,进而提升读者入馆满意度、愉悦感与行为绩效。因此,在设计读者流动频次较高的室内空间,如走道、交通节点(电梯、楼梯出入口)、书库区、书架区的主体色与背景色时,应注意冷色设计策略的运用。此外,无彩色调,如白色、灰色,也是营造冷色感公共空间的优异选择[46];高明度的色彩最有利于创造轻薄、冷静的视觉感受;善用自然色搭配衬托主体色,如增设绿色植被盆栽、砂石色装饰、原木色的书架、桌椅,也能在和谐融入主体色彩的同时,有效突显空间冷色感[46]。

有趣的是,部分暖色相色彩如黄色、原木色、浅褐色、棕色等同样能与白色、蓝色组合产生冷色感,尤其是样本12、14,采用黄蓝两色组合,给读者以宁静、雅致感受,这与纯冷色相色彩组合带来的感受类似。但部分冷色如在空间组合次序上出现差池,会使色彩感知效果适得其反。15号样本使用深灰色墙体与地板搭配,就受到了被试的一致批评,主观观感较差。馆舍高对比度反差色的使用需遵守“上轻下重”的原则,墙体应以高明度、低彩度甚至无彩度色彩为主,而地板适宜采用低明度、高彩度的色彩作反衬。

5.3 融汇前进色与后退色表现色彩空间感

利用室内色彩设计能够优化建筑内部的空间感,以辅助移动中的读者识别、记忆路线。表现色彩空间感的关键,在于充分符合美学与环境心理学标准并糅合多元层次感的色彩。实验样本中,唤醒度适宜、愉悦度与满意度较高的馆舍均避免了大面积单一色彩的使用,这与降低视觉疲劳的设计用意紧密相关[47],更具营造色彩空间感的优势。室内色彩配置分单色配置、类似色配置及对比色配置[48]。参照各类图书馆环境色彩方案主成分得分,可以发现具有较高满意度与愉悦度的色彩方案多以单色配置或类似色配置出现,主体色单色设计时,常以明度和彩度为调节变量,通过同种色相不同明度、彩度的组合达到色彩空间感表现的目的。

对主成分与满意度得分较低的色彩方案,如馆舍样本5、9,则普遍暴露出色彩配置的单调性问题。这类馆舍设计年代久远,虽充满古典气息,但馆内三维空间均以深棕色为主,低明度、高彩度的环境极大地降低了读者环境色彩的感知友好性,严重阻碍读者入馆体验优化路径,在现代馆舍色彩设计中,已很少有这样的色彩搭配方式了。反观1号样本,白色主体环境中坐落着火红色的休息区,虽有高刺激度暖色的加入,却毫无违和感,甚至增强了空间辨识度。在“冷”“静”的主旋律下强化空间动力感,做到静中有动,色彩层次分明,沉稳又不失灵活。

综合5.1 和5.2 小节的两项结论,在保证主体色为高明度、低彩度的冷感后退色前提下,灵活运用具有迫近感的高明度、高彩度的暖感前进色做点缀,能够使馆舍环境在主体色彩影响下呈现出膨胀而有分量的空间感[19]。明度的差异变化关系又便于形成平面空间的前后层次感,使图书馆空间的可探索性大幅提升。

6 结语

本文基于环境心理学与色彩学理论,从唤醒度与愉悦度视角出发,针对高校读者的馆舍环境色彩感知课题提出了若干仍需深化拓展的研究结论与设计优化建议。随着高校读者对于入馆体验质量需求的不断增长,高校馆环境色彩感知这一研究领域将会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20世纪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曾说:色彩是被人们遗忘了的巨大建筑力。在图书馆建筑研究领域中,相信环境色彩设计研究将在图书馆空间变革与读者服务体验进化的时代焕发新的活力与生机。

注释

①刺激材料图片主体色相提取算法(基于Matlab7.14_R2012a实现),参见:https://pan.baidu.com/s/1MFf7ItsRH94zYhnAYrRqA(提取码:80ig)。

②研究刺激材料照片列表,参见:https://pan.baidu.com/s/1M-Ff7ItsRH94zYhnAYrRqA(提取码:80ig)。

③高校读者图书馆建筑空间色彩语义差别量表,参见:https://pan.baidu.com/s/1M-Ff7ItsRH94zYhnAYr RqA(提取码:80ig)。

猜你喜欢

冷色明度尺度
基于Coloro色彩体系不同色深公式的颜色深度研究
财产的五大尺度和五重应对
初冬冷色
颜色三属性及其在图像调节中的应用
如何让学生在设计中有效认识和使用色相环
单色色彩下的垂直空间隐喻
浅谈中学生对色彩的认识与表现
宇宙的尺度
五色眩曜,光夺眼目
万能的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