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目标与内容对大学生健康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

2019-12-23陈忆金陈丽霞

图书馆论坛 2019年12期
关键词:检索数量目标

陈忆金,陈丽霞

0 引言

网络健康信息来源广泛、种类丰富且便于获取,逐渐成为人们获取健康信息的主要途径。数据显示,健康与医疗成为所有年龄段的用户最关注的科普主题,互联网成为常见疾病的问询平台[1],在提升个体的健康行为、进行健康干预方面具有非常大的潜力[2],为解决传统健康行业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3]。同时,网络改变了大学生获取和利用传统医疗信息服务的行为模式[4],成为大学生健康信息搜寻首选渠道[5]。

用户网络健康信息搜索行为会因为性别、年龄、先验知识等而产生差异,还会受任务类型的影响。孙丽等[6]将健康信息搜寻任务划分为事实型、解释型、探索型,实验检验发现用户的任务完成时间、提问个数等搜索行为与任务类型显著正相关。而搜索任务具有多种属性特征,根据不同特征可以划分出不同的任务类型,按不同依据划分的任务类型与健康信息搜索行为之间的关系有待深入研究。同时,健康信息搜寻为用户日常生活信息搜索行为之一,用户使用移动端进行健康信息搜索已日益普遍,在搜索方法、平台选择、信息交互等方面均与PC端的信息搜索有较大差异。对移动端用户信息搜索行为的研究有利于深入理解用户在移动端的信息交互行为特征,为优化移动端的用户交互体验提供参考。

本研究选择任务的两种属性:任务目标和任务内容特征,设计研究实验,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目标与内容对用户在移动端的健康信息搜索行为的影响。本研究旨在回答两个问题:任务目标与内容分别如何影响用户的健康信息搜索过程?任务目标与内容如何影响健康信息用户的搜索结果?

1 研究综述

国内外关于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集中在影响因素、动机、不同任务类型和需求类型对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结果的影响以及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特征分析等方面。下文从用户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特征和任务类型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1.1 用户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特征

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是指人们在身体不适、亲友生病或自己深感兴趣的情况下,以任何方式搜寻、捕获和利用健康信息的行为[7]。金燕等[8]认为大学生群体对专业类健康网站的关注和持续搜索意愿不强,安全性、易用性、可用性和健康信息质量是影响其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健康信息搜寻的主要因素。Bronstein[9]对图书情报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先验经验、情感状态、社会支持是影响其健康信息搜寻的最大因素。

周晓英等[10]研究发现,大学生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模式有3种:偶遇获取型、问题解答型、长期关注型。韩景倜等[11]认为健康信息搜寻主要是促进健康和减少疾病风险。金碧漪等[12]发现,在线社区糖尿病健康信息分为病因及病理知识、社会生活、诊断和检查、治疗、疾病预防、疾病管理、并发症、教育和研究等主题。Horgan等[13]发现,大学生搜寻的健康话题主要包括性健康、营养、健身减肥和运动伤害。

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表现为对搜索过程的影响和对搜索结果的影响。林婷[7]发现,网络环境与网络健康信息资源的满意度以及大学生个人健康信息意识与搜寻行为积极性成正相关关系,社会网络支持与现实医疗支持与大学生利用网络搜寻健康信息积极性成负向相关。郑策等[14]认为,大学生体质健康对网络健康信息搜寻具有显著影响。郭喜红[15]发现,大学生认知需求和信息搜寻行为呈现显著相关性,认知需求与搜寻行为中的信息评价、信息检索、信息管理和信息使用等显著相关。

1.2 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任务类型

任务是用户进行信息搜寻的原动力,是影响信息搜寻行为的主要因素[16]。用户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完成信息搜寻任务[17];信息搜寻任务分为已知项目搜索任务和探索式搜索任务[18]。李月琳等[19]在综述用户模型的获取、组成、构建研究的基础上,以用户的任务为出发点,构建基于任务的用户模型。姜婷婷等[20]发现,任务复杂度不会影响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并存,但任务复杂度的增加会导致情感正负的转变,逐步由积极情感主导变为消极情感主导。张敏等[21]认为任务类型对用户移动信息搜索行为前后的感知任务难度、感知完成度和客观完成度等指标上有显著影响,任务类型对用户的任务感知认知和感知多渠道搜索有用性无显著影响。

健康信息搜索研究中,孙丽等[22]以任务特征及类型分析为核心构建健康信息搜索的任务框架。张敏等[23]发现不同类型健康信息任务情境下,用户检索式构造模式选择与检索行为过程均存在显著差异,性别差异也对健康信息检索过程中的行为模式有显著影响。

2 研究设计

笔者根据任务目标的明确程度,将任务情境划分为任务目标明确型和任务目标模糊型2 类,将用户搜寻任务内容划分为保健型信息、求医型信息、问诊型信息3类。

2.1 实验对象

用户的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用户网络知识运用能力和信息检索能力的影响,为避免这一因素对实验过程的影响,本研究招募信息检索能力相近的60位本科生为调查对象,男女比例分别是39.39%和60.61%,分别来自物理、化学、文学、经济、信息管理等不同专业,分布均匀。将实验参加者分成两组,一组进行任务目标明确型健康信息搜寻(29人);另一组进行任务目标模糊型健康信息搜寻(31人)。

2.2 实验过程

实验开展时间为2019年3月10日,通过网络发布信息,在华南师范大学招募被试参与实验。被试使用的检索工具为自带的手机,每个被试的手机都有录屏功能。数据通过屏幕录像软件和调查问卷获得。实验过程分为3个阶段:填写实验前问卷、完成任务目标类型下3种健康信息类型的搜索任务、填写实验后问卷。

2.3 数据采集

实验前问卷主要用于采集被试人口统计特征、日常关注健康信息的情况、日常检索功能使用情况及对完成检索任务的信心、信息素养概况等数据。屏幕录像软件实时记录被试者完成搜索任务的行为。此外,由于不同类型的健康信息会给情境评估带来不同影响,借鉴Li等[24]对搜索任务的分面分类进行任务设计:(1)根据任务目标属性,将任务类型分为任务目标明确型和任务目标模糊型;(2)根据内容特征,将任务类型划分为保健型、求医型、问诊型健康信息。具体实验任务情境描述见表1。实验后问卷主要采集被试在理解任务阶段对任务认知程度、初期检索阶段的任务难度以及确定最终问题答案的任务满意度等方面的数据。

表1 健康信息搜索实验的任务情境

3 实验结果

3.1 分析框架

(1)视频数据分析指标。参照李月琳等[25]的研究,实验视频共抽取检索式结构(在系统中,使用的不同检索式)、检索词数量(在系统中更换检索词的次数)、检索结果页面停留时间(在搜索结果条目SERP界面停留的时间)、浏览的总条目数量(浏览检索结果界面总条目数量)、点击详情页总数量(点击浏览结果详情页的总数量)、内容页面总停留时间(查看条目跳转内容页面总停留时间)共6项搜索行为指标。

(2)搜索行为特征分析框架。除搜索行为过程和搜索结果外,用户健康信息搜索行为特征分析还包括搜索渠道的选择、检索式结构、检索式重构度、用户对搜索过程的认知等方面。

在检索渠道的选择上,用户在线获取健康信息的渠道多样,综合看,分为5类:搜索引擎(如百度、百家号、搜狗);健康类信息网站(如寻医问药网、39 健康网、好大夫在线、家庭在线医生网);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知乎);各医院官方网站;健康信息问答平台(如快速问医生、我的问诊咨询、智能导诊、新浪爱问)。

在检索式结构上,主要分析检索式中使用布尔逻辑算法的情况。

在检索式重构上,基于用户原查询词,根据搜索引擎查询结果的反馈,用户或搜索引擎自动更改或修正原查询词的行为[26]。参照赖茂生等[27]的研究,将查询重构分为4类:一是改换检索工具。从一种检索工具转换到另一种检索工具。同一服务商不同服务的转换亦入此;但被试从一种检索工具的结果界面点击进入另外一种检索工具,如从百度网页的结果界面中某一返回条目进入百度知道的界面,不入此。二是扩检。查询式调整仅限于改变实义词,不涉及辅助词和句法符号;改变的效果是扩大了检索结果的范围。三是缩检。查询式调整仅限于改变实义词,不涉及辅助词和句法符号;改变的效果是缩小了检索结果的范围。四是点击提示词。被试点击搜索结果页面显示的提示词。

在搜索过程认知上,针对搜索者健康信息检索过程的认知情况,细分为5 种维度:主题熟悉度、任务理解度、任务执行度、任务完成度、任务满意度。量表设计参照吴丹等[28]的研究,在实验后使用问卷采集用户对搜索过程的认知数据。

3.2 研究结果

3.2.1 搜索信息的渠道

用户健康信息检索渠道的统计分析结果(图1)显示,无论是任务目标明确型情境还是任务目标模糊型情境,百度、百家号、搜狗等综合门户网站是检索健康信息的第一渠道(分别占46.6%和38.9%),健康类信息网站逐渐成为主要的在线获取健康信息渠道(分别占36.0%和37.1%)。

图1 检索渠道统计图

3.2.2 检索式布尔逻辑运算符的使用情况

两组用户在执行检索任务时,采纳布尔逻辑运算的搜索者微乎其微,仅有1位使用符号式逻辑运算符“+”,使用诸如“AND”“OR”等的用户趋近于0。

3.2.3 检索式重构度

用户搜索过程检索式重构统计结果(图2)显示,无论任务目标明确与否,问诊型任务的检索数都比其他两种内容类型的检索数大,缩检行为更多,点击提示词的行为频次最多。求医型任务使用新检索最多。保健型使用缩减的次数少,使用的检索词也少,且在两种目标情境下都没有点击提示词的行为。

图2 不同任务情境下用户搜索过程检索式重构情况分析

3.2.4 任务类型对搜索过程认知的影响

使用Mann-Whitney 检验统计量进行分析结果(表2)显示,不同任务目标情境下,用户在搜索过程认知上对主题熟悉度、任务理解度、任务执行度、任务完成度、任务满意度等都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2 两组用户对搜索过程认知的非参数检验分析结果

3.2.5 任务目标明确型与任务目标模糊型搜索行为差异

(1)任务目标类型对搜索过程的影响。正态性分布检验分析结果(表3)显示,除点击详情页总数量外,任务目标模糊型情境的检索词数量、检索结果页面停留时间、浏览的总条目数量、内容页面总停留时间均不具有正态性特质。

表3 任务目标模糊型情境正态性检验分析结果

除内容页面总停留时间以外,任务目标明确型情境(表4)的检索词数量、检索结果页面停留时间、浏览的总条目数量、点击详情页总数量等均不具有正态性特质。因此,以任务目标类型为分组变量,分别以检索词数量、检索结果页面停留时间、浏览的总条目数量为相关变量进行非参数检验(表5),任务目标明确型情境和任务目标模糊型情境下用户对于检索结果页面总停留时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而会在检索词数量,浏览的总条目数量上呈现出显著性差异。

表4 任务目标明确型情境正态性检验分析结果

表5 检索过程非参数检验分析结果

由表5可知,任务目标是否明确,会带来用户所使用的检索词数量,浏览的总条目数量上的差异性,而检索结果页面总停留时间均不会因任务目标是否明确而产生差异。

在检索词数量的使用上,任务目标明确型情境的中位数(6.000),明显低于任务目标模糊型情境的中位数(11.000)。在浏览的总条目数量上,任务目标明确型情境的中位数(26.000),明显低于任务目标模糊型情境的中位数(50.000)。

(2)任务目标对用户搜索结果的影响。对被试所提交的搜索结果答案,进行了内容上的准确性(权重40%)和全面性(权重60%)分析。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别检验两种任务目标情境下用户3种任务内容类型的搜索结果是否存在着显著差异。

从表6可知,任务目标类型对于保健型内容搜索的结果不会产生影响,但是,会对求医型内容搜索的结果和问诊型内容搜索的结果产生显著影响。

表6 任务目标对搜索结果的影响方差分析检验结果

任务目标类型对求医型内容的搜索结果呈现出0.01 水平显著性(F=9.677,P=0.003),任务目标明确型情境下用户对求医型内容的搜索结果得分平均值(4.90),会明显高于任务目标模糊情境下用户搜索结果得分的平均值(3.07)。

任务目标类型对于问诊型内容的搜索结果呈现出0.01水平显著性(F=11.762,P=0.001),任务目标明确型情境下用户对问诊型内容搜索的结果得分平均值(3.38),明显高于任务模糊型情境下用户搜索结果得分的平均值(2.10)。

4 研究结果讨论

本研究在实验中选择任务的内容与目标两种属性来设置健康信息搜索的情景,总体来看,不同任务情境下用户健康信息搜索行为在检索式使用布尔逻辑运算符、搜索结果页面停留时间、个体对搜索过程的认知等方面存在共性,在检索式重构、浏览的总条目数量、使用检索平台、搜索结果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

(1)检索式中布尔逻辑运算的使用极少,使用检索渠道差异较大。不同任务情境类型下,搜索者使用布尔逻辑运算的频次很低,即用户更趋向于使用初级检索[29]。搜索引擎是检索健康信息的第一选择,其中又以百度为首选。健康类信息网站是第二选择,但是在使用健康类信息网站时,如遇到需要登录或注册才能继续查找更详细信息时,用户往往会选择退出该信息网站,寻找其他替代性信息网站。用户搜索问诊型健康信息时,会使用“知乎”“微信”“贴吧”等多种渠道。

(2)搜索时间、个体对搜索过程的认知不受目标类型的影响。检索结果页面总停留时间在两种类型的任务目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搜索任务的明确程度并不影响被试者在检索信息并获得所需信息的时间分配,同时也说明完成两种类型的任务目标所需的信息量是相同的。个体对搜索过程的认知不受任务目标类型的影响。

(3)检索式重构、浏览的总条目数量差异显著。无论任务目标是否明确,用户在搜索保健型健康信息时,平均输入的检索词数量较少,求医型和问诊型的平均输入检索词数量较多且检索词变化较大;问诊型任务点击搜索框下拉提示词的行为频次最多。

任务目标明确型情境因有明确的检索目标,用户浏览的总条目数量较少,而任务目标模糊型情境因其没有指定检索目标,用户会根据自己的认知而搜索相关信息,浏览的总条目数量较多,其搜索过程更复杂,用户在完成目标模糊任务时,倾向于浏览更多的网页信息以保证答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不同内容类型的健康信息搜索结果差异显著。保健型健康信息搜索结果不受任务目标情境的影响。求医型健康信息通常为满足用户求医所需,通常以医院和医生出诊信息为主,清晰的任务目标让用户明确查找信息用于判断哪家医院评分更高、更专业,而模糊的任务目标则需要用户通过尝试搜索来明确其信息需求,从而使得检索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等存在差异。问诊型健康信息为满足用户诊断疾病所需,通过症状描述来分析可能对应的疾病,据此判断健康状态,为下一步健康行为决策辅助。任务目标明确型情境为用户指明需要检索的疾病及所需检查的信息,而任务目标模糊型情境下用户更偏向于判断身体状况,这需要被试具备更好的健康信息素养。因此,任务目标模糊型情境下用户往往不会想到通过做哪些相关检查可以确定身体所患疾病,使得检索结果全面性和准确性差异明显。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为深入研究健康信息搜索行为的特征,本研究设计2(被试间,任务目标类型)*3(被试内,任务内容类型)实验采集搜索行为数据,辅以实验前和实验后的问卷调查采集用户自报告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受任务内容类型与目标类型的驱使,大学生的健康信息搜索行为具有5个主要特征。

(1)用户选择搜索渠道与其所需健康信息内容类型密切相关。需要保健型健康信息时,用户一般直接选择百度、谷歌等综合门户网站作为单一搜索渠道;需要求医型健康信息时,用户更多选择使用健康类信息网站。需要问诊型健康信息时,用户更倾向于采用“知乎/微博等社交平台类APP+综合用户平台+健康类信息网站”的搜索渠道。而无论使用哪种渠道搜索信息,用户都极少使用布尔逻辑运算符。

(2)用户对搜索过程的认知不受任务目标类型的影响。用户自报告显示,其对完成三种内容类型的健康信息搜索任务的认知,不会受搜索任务目标是否明确的影响。由于本实验没做时间限制,两组用户均在完成任务的状态下填写认知量表,对搜索主题熟悉度、任务理解度、任务执行度、任务完成度、任务满意度等方面的认知,与所处的任务目标类型无关。

(3)用户搜索过程与其所需健康信息内容类型密切相关。总体看,用户在搜索保健型、寻医型、问诊型健康信息时,检索词数量、检索式重构度分别呈现不同的特征。完成保健型搜索任务时,检索词数量最少,检索式重构度最小。完成问诊型搜索任务时,检索词数量最多,检索式重构度最大。从内容类型对应的搜索信息需求看,保健型和寻医型的信息需求较容易识别和表达,而问诊型的信息需求需要用户做更多的探索从而逐渐清晰。

(4)保健型健康信息搜索过程与结果不受任务目标类型的影响。保健型健康信息通常为满足用户日常保健所需,以健康科普信息为主,普遍具有较为科学的理论和依据。保健型信息需求较容易识别,因而无论任务目标是否明确,用户在搜索过程、检索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上都不存在太大差异。

(5)求医型和问诊型健康信息搜索过程和结果均会受任务目标类型的影响。用户在完成求医型和问诊型搜索任务时,与其在任务目标明确情境下相比,任务目标模糊情境下所使用的检索词数量多、检索式重构度高。而且,搜索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也会因任务目标是否明确而存在显著差异。

5.2 建议

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信息搜索行为之一,健康信息搜索行为会在不同程度上受所需健康信息的内容类型,以及任务目标明确程度的影响。为此,下面结合研究结论提出2个建议。

(1)识别用户所需的健康信息内容类型,提高检索效率。由于保健型、求医型、问诊型健康信息是3种常见的健康信息内容类型,用户在搜索不同类型的健康信息时,对搜索工具的选用、对搜索框下拉提示词的使用等具有显著偏好,求医型和问诊型用户在获取搜索结果时的差异更明显。因此,本研究认为,在构建用户需求画像时,可以提高用户内容需求的优先级,从而快速识别用户所需内容,作为推荐搜索渠道、检索词、增进查询支持等的基础,提高用户检索效率。

(2)协助用户识别与表达信息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多支持。由于健康信息搜索任务目标的明确程度,不会对用户在检索结果页面上的停留时间和对完成搜索任务的认知产生影响,但会对用户使用搜索词的数量、浏览信息总条目以及搜索结果等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本研究认为,任务目标明确性对应的是用户信息需求的明确性,用户在需求不明确的情况下,需要通过浏览更多数量的信息来帮助自己,也需要检索系统提供更多的支持,使需求逐渐趋于明朗。后续研究可以关注用户需求由不明确向明确转化的过程与搜索过程之间的关联,为设计更好的检索系统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检索数量目标
芳芳猜童话书的数量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在IEEE 数据库中检索的一点经验
一种基于Python的音乐检索方法的研究
统一数量再比较
头发的数量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