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业融合”将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2019-12-23文/路得
文/路 得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 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提出了10 种发展潜力大、前景好的典型业态和模式,包括推进建设智能工厂、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推广柔性化定制等。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即为“两业融合”,这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自去年底我国提出这一概念以来,“两业融合”备受高层关注。这是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避免服务业“鲍莫尔病”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我国两业融合步伐不断加快,但也面临发展不平衡、协同性不强、深度不够和政策环境、体制机制存在制约等问题。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后期,然而制造业“大而不强”,沿价值链攀升和融合发展能力不足;而部分服务业又“自我循环”,对制造业发展支持不充分,产品同质化、产能过剩、创新能力不高、盈利水平下降、部分服务业效率低下,经济“脱实向虚”等问题都与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程度不高有关。
因此,在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上,《意见》针对制造业重点行业、服务业重点领域,提出了加快原材料工业、消费品工业、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等重点行业双向融合发展的10 项可能性路径。
目前在国际分工较为发达的制造业中,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停留的时间不到全部循环过程的5%,而处在流通领域的时间要占95%以上,因此一大批工程机械、电力装备等企业纷纷将后期的运维服务作为转型的重点。比如,工业巨头西门子、GE、施耐德、ABB 等将其设备的预测性维护、远程诊断与维修作为重要的业务之一。这些新模式的重要特征在于制造与服务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传统的源于三次产业划分的制造业和服务业泾渭分明的“两分法”正在发生改变,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已不能再依靠制造业或服务业的“单兵突进”。
中国第三产业比重已超过一半,如今已不能单纯地将第三产业比重的提升等同于产业升级。部分低端服务业由于无法像制造业一样获取规模效应,生产率难以有效提高。比如简单的家政服务业其效率明显低于制造业,而金融服务业的过度发展则会造成“脱实向虚”,因此,服务业不能脱离制造业而自我循环,而“两业融合”可以有效避免“鲍莫尔病”的出现。
《意见》的目标是,到2025 年,形成一批创新活跃、效益显著、质量卓越、带动效应突出的深度融合发展企业、平台和示范区,企业生产性服务投入逐步提高,产业生态不断完善,两业融合将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注:经济学界将服务业比重上升、表面上经济结构得以优化、但实际上全要素生产率反而下降的现象称为“鲍莫尔病”。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