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当代艺术园区发展趋势
——以青岛西海艺术湾为例
2019-12-23刘佳艺
刘佳艺
艺术园区是城市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国内外艺术园区出现蓬勃发展态势,然而中国当代艺术园区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发展趋势亟待探索。本文立足青岛西海艺术湾,发掘以其为代表的第三代艺术园区的优势与前景,去糟粕、取精华,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以及未来艺术园区的发展方向,在艺术与生活、艺术与自然、艺术与经济、艺术与社会之间寻求平衡,使中国当代艺术园区有价值、有内涵、有活力、有魅力,实现艺术园区的长远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最早的艺术园区都是自发性组成的,我们称之为第一代艺术园区。北京798 艺术园区是第一代自发性组成的艺术园区的典型代表,其发展之路也是早期中国艺术园区的一个缩影。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看中艺术园区的发展潜力,将艺术园区的发展作为本地区提升竞争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人们也开始逐渐认识到艺术园区可以为他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由地方政府主导的以文化产业为标榜的艺术园区一时间可谓遍地开花,我们称之为第二代艺术园区。表面看来,这些艺术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如火如荼,但实际上其建设与发展只是当地政府显示政绩的一张名片。一些地区或城市看到其他地区艺术园区的发展模式较为成功,便开始盲目在本地区建设艺术园区,由于忽略了本地区文化背景和不同城市的发展现状,由此可知其发展并不乐观,因而在艺术园区建设中会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如何在不同城市成功地打造并经营一个艺术园区,并能够使它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在诸多的经验和教训面前,已然成为了一个重大而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艺术园区发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艺术园区处于发展初期,尚在摸索阶段,难免会遇到问题。部分艺术园区由于规划不充分、定位不准确,在实践的过程中,艺术园区的发展既偏离了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又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问题与矛盾日益凸显。
1.功能定位不清、产业同构化明显
艺术园区借着创意产业的春风,使我国处于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争相进入了这个领域。这种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甚至周围人们的生活,对于物质极大满足的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更加丰富的创意文化产业来补充。但是通过对我国早期发展起来的艺术园区进行研究,不难发现,它们的功能与设施不是特别完善和健全,因此无法有效承载各种级别、各种类型的公共展示,艺术品交易,国际交流和学术研讨等活动,园区的功能定位不清楚导致主导产业不是特别明确,公共资源的配置水平上较低,创意孵化器严重缺失等现象。
2.商业化与文化艺术的冲突
随着艺术园区名气的不断增大,来的人越来越多,协同产业链迅速扩展,餐饮、娱乐机构、书店等与艺术联系并不紧密的机构纷至沓来,把艺术园区中的商业气氛搞得与日俱增,与艺术相关的产业运营状况也就不如往日。与此同时园区内的租金飞涨,大批靠艺术创作创收的艺术家入不敷出,纷纷迁出,本以艺术为园区主打的品牌正渐渐离我们远去。园区的艺术与利润之争,谁将获胜?如果过浓的商业味充斥在艺术园区,那么它终将与艺术越走越远,过度地强调商业化、产业化,艺术园区渐渐失去其赖以生存的根本。
3.政府过度干预与牵制
在我国的艺术园区发展过程中,我们或多或少都能看出在这一过程中的政府行为的影子。国内外的很多艺术园区能够在政府的适当干预下获得更健康茁壮的沃土,但我们应该看到,更多的艺术园区反而在政府的过度干预下前景显得并不那么乐观。以第一批进驻798 园区内的艺术家为例,为了维护和保护好赖以生存的园区,他们从园区内创作和展览的艺术作品在国内外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奖和荣誉,整个园区引起政府保护的同时也受到政府的太多“引导”与牵制。有人曾说,在这里的艺术家几乎是没有发言权的。在园区发展中,艺术家不再是艺术创作的主体,相反,政府和相应的产权主体在整个园区的发展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
二、以青岛西海艺术湾为代表的第三代艺术园区的优势与前景
青岛西海艺术湾将立足山东、放眼世界,发扬齐鲁大地文化精神,在借鉴其他艺术园区功能模式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将艺术创作、艺术教育、艺术展览、艺术品交易、艺术体验五大核心元素融入当代建筑空间,将艺术教育及展览、艺术创作及交易、当代建筑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形成以当代建筑群落为特征、自然园林为特色的创新型艺术湾区。准确的定位、开放的格局,不仅能够体现当代艺术园区的创新与魅力,更能使其自身可持续发展。
1.空间结构规划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青岛西海湾艺术园区在筹建前期进行了合理的空间结构规划。园区以美术馆为主体,配套艺术机构、艺术工作室、艺术家村落、艺术家公社、写生基地为主要板块,在这其中还有相应的艺术商业。以其为代表的新一代艺术园区,在前期空间结构规划上实现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从建筑设计规划来看,青岛西海艺术湾由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Jean Nouvel)设计,并联合法国国宝级景观设计师吉尔·克莱芒(Gills Clement)及法国科学院植物学家帕特里克·布朗 (Patrick Blanc),原创性地将不同的艺术板块融入75%的绿化率中,“诗意”地呈现55 栋形态各异的建筑单体,形成以当代建筑群落为特征、自然园林为特色的创新型艺术湾区。
2.格局开放,充分体现包容性、互动性
青岛西海艺术湾作为新一代艺术园区的典型代表,在前期规划上立足山东、放眼世界,全力打造世界级创新型艺术园区。
青岛西海艺术湾邀请国际知名建筑大师操刀建筑设计,吸引全球范围内艺术家入驻,汇集全球优秀艺术作品展出,举办全球性艺术交流活动,不断推出全球视野下的展览、讲座、交流等艺术活动,能够打造出符合国际标准的具有艺术与思想性、艺术与观赏性相融合的文化产品,能够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多有意义、有品位、有思想的文化大餐,其在文化艺术、公共教育、文化服务等方面可切实发挥其作用。青岛西海艺术湾将会有力地推动青岛国际文化交流、推动文化产品升级,促进青岛乃至山东在国际的影响力。
3.定位准确,充分发挥本土资源优势
海洋资源与海洋文化是青岛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依托海洋资源,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青岛艺术湾别具一格。同时,作为海洋城市,其经济、商业、流动、人口与移民等特有因素,造就了跨文化交流的多样性发展。青岛西海艺术湾充分利用好和发挥好了青岛本土特色文化、本土文化资源。
前两代艺术园区在发展过程中往往趋向商业化,以简单的艺术产品交易为主,背离了艺术家创作的初衷。青岛西海艺术湾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鼓励人才进行创业,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形成相应的文化体系。发挥好青岛本土的海洋文化,打造具有青岛特色的海洋文化,打造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的产业品牌。鼓励本土民众进行文化消费,形成全民文化的氛围,促进多种产业与文化的交流融合,建立多种融合的产业链。
三、艺术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探索
从整体来看,我国的艺术园区仍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虽然艺术园区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但它与一切新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针对当下艺术园区呈现出的发展趋势,并结合上述对青岛西海湾艺术园区的分析,实现艺术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总结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艺术与生活交融渗透
艺术园区定期举行多层次的论坛、艺术展览、艺术教育、公共活动、公共讲座以及儿童艺术教育,以展览和活动带动艺术区的发展,推动以及丰富整个城市和园区以及社区居民的文化氛围。
青岛西海艺术湾不仅通过教育、展览等方式拉近艺术与生活,还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建设渔人码头、保留民俗文化和原有生态环境,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同时为住户、访客购买最新鲜的海产品提供便利,最大程度增添湾区生活情趣。
2.艺术与自然巧妙结合
通过打造和谐的艺术生态使得艺术与自然巧妙结合。从艺术的角度思考公共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艺术园区在城市中的合理规划可以看作人们优化生存状态一个重要方面。正如青岛西海艺术湾,将游艇码头规划其中,保留民俗文化和原有生态环境,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充分将艺术与自然巧妙结合。
艺术园区要考虑多种艺术在同一空间的和谐共生。与环境对话的艺术园区,常常集多种艺术形式于同一空间,不同的艺术求同存异、相生相克,从而产生一种共生关系,既相互独立但是又相互依存,在整个的艺术状态中呈现出一种活力。艺术园区不仅仅包含建筑、项目、艺术产业,还包括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其它产业链,它们共同构成了艺术园区复杂系统。
3.艺术与经济相互助推
艺术园区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与发展起来的,而艺术园区的发展也会强有力地推动经济增长。艺术园区是艺术产业的孵化基地、汇聚之地、流通之地和服务之地,同时,艺术园区的有效发展也必定带来旅游、餐饮等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拉动力。
新一代艺术园区严格意义上说并不是由艺术家聚集形成,因此吸纳人才,引进画廊,做好前期筹备与规划,才能真正做热市场。
结语
任何新鲜事物的发展一般都要经历曲折、螺旋式的发展历程,艺术园区的发展也不能逃离这个怪圈。虽然我国艺术园区在发展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只要我们能够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其在发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就会在不断的规范中健康成长。总之,无论是现阶段的创意产业的发展还是艺术园区的建设与发展,都要遵循一定的市场和经济发展规律,同时,要克服现在艺术园区的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相信,以青岛西海艺术湾为代表的第三代艺术园区更加注重之前艺术园区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改正,可以说,我们对未来艺术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已经在路上。伴随着相关问题的不断出现和解决,未来艺术园区的发展更加注重艺术与生活交融渗透、艺术与自然巧妙结合、艺术与经济相互助推、艺术与社会协调发展,在这种理念下,未来艺术园区的发展会更加值得我们期待。
猜你喜欢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