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B公司劳动定额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2019-12-23段宁娜神华包神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新商务周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劳动定额定额管理定额

文/段宁娜,神华包神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 引言

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下,为了完成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单位产品和特定工作所既有劳动消耗量的标准。劳动定额管理可以核定完成企业生产量所需的实际劳动力,还可以有效提升劳动生产率,它是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企业的生产组织、成本核算、劳动生产率核算以及按劳分配贯彻等一系列工作都需要以劳动定额测定标准为依据。在企业实际运营管理过程中,预定合理的生产计划,提前做好相关资源准备,改进绩效考核是非常重要的,劳动定额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实施科学合理有效的劳动定额管理,对于企业管理极其重要。

2 建立劳动定额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2.1 劳动定额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劳动的依据

B公司主要业务为煤炭运输,为有效利用市场资源,打造核心竞争力,在业务处理上公司将一些非核心业务采取业务委外形式,这样就极易导致公司业务不饱和,即在公司业务集中时用工不足,但在日常业务中又存在用工富余的矛盾现象。因此,为了保证公司实际生产业务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连续、协调、均衡且有节奏地进行,企业必须制定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用以核算、配备生产过程各阶段的工人和设备,使之经常保持必要的比例关系,然后生产各阶段又都按定额的要求,在一定的劳动时间内加工一定数量的产品,以此提高劳动力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因此,劳动定额被广泛用于编制企业成产计划、劳动计划、成本计划,并核算、下达到车间、班组、个人,借以组织日常生产。

2.2 劳动定额是企业实行经济核算的工具

企业经济核算是用价值的形式来核算公司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所产生的经济效果,来促使企业降本增效。劳动定额是一种生产过程中劳动时间消耗的规定标准,认真贯彻制定的定额标准,并努力降低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劳动时间消耗,提高定额完成率,这对企业改善生产经营管理,取得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企业日常管理中,劳动定额可以核算由技术提高、组织改进而导致产品工时节约创造的价值,还可以核算由于产生废品消耗工时所损失的价值等等。

2.3 劳动定额是企业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尺度

目前B集团的工资分配形式主要为岗位效益薪点工资制,绩效奖励与考核结果挂钩,其中绩效考核标准主要是以员工的劳动量、工作成果为依据,因此劳动量价值判断的合理性就直接关系到收入分配的合理性。而劳动定额作为一种劳动消耗量的标准,是衡量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花费的劳动量和创造的劳动价值的衡量尺度,有了劳动量的准确衡量,才能进行合理的绩效分配。只有根据劳动定额准确计量劳动量,绩效工资分配才能公平,奖励制度才能较好地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

3 劳动定额管理实践与探索

公司引进劳动定额管理基本思路是:通过聘请劳动组织专家,采取专业测评工具,制定本企业劳动定额标准,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组建、培养一支劳动定额管理队伍,利用2-3年逐步建立科学、合理、先进的劳动定额管理体系,以此促进公司管理水平提升。

3.1 “双定”工作开展

1)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权限。为保障“双定”工作顺利开展,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双定”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在组织上形成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劳动定额管理领导体制和职责明确、分级管理、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为“双定”工作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2)组建专业队伍,强化业务培训。“双定”标准制定本着培养一支劳动定额管理队伍的思路,从基层单位抽选懂生产、会管理从事“双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测定队伍,并聘请劳动组织专家对测定人员进行“双定”方面的业务培训和现场指导。

3)选定测定方法,科学定额标准。公司“双定”小组对测定方法深入分析研究,在选定测定方法时,考虑有国铁劳动定额专家参与和指导,主要选用技术测定法、运用统计分析法、类推比较法、经验估工法等方法。并在过程中佐以其他方法,与上述方法结合运用,使测得数据互相论证。在1857项单项定额标准中,运用查定方法制定的630项,占34.3%;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制定的362项,占19.7%;运用类推比较法制定的676项,占36.8%;运用经验估工法制定的169项,占9.2%。

4)制定工作计划,全面开展实施。测定组人员(50多人)按专业分成若干小组,每组2-3人,深入工区班组,跟班作业、查定,全面了解影响岗位劳动负荷的各种因素,掌握各工种人员分布、工作环境、设备条件、作业方式、劳动组织、作业时间等,为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第一手真实资料。

5)形成定额标准。通过对各类写实数据整理、汇总和统计分析后,初步形成单项定额标准和定员标准,经反复查定、论证后,最终形成“双定”标准初稿。其中定额标准(单项):涉及车务、机务、工务、电务、供电等5个专业,共1857个单项,标准具体内容有作业项目名称、计量单位、作业人数、作业内容、作业时间、工时定额、消费规范系数等;定员标准:人员范围包括运输、机务、工务、电务、供电、物业等主要作业组生产人员、其余生产人员、管理和技术人员,定员标准形式主要有劳动效率(工作量)定员标准、岗位定员标准、比例定员标准三种形式。

3.2 “双定”标准的编制原则及特点

1)坚持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以专业管理为主的原则。

2)坚持劳动定额水平必须体现平均先进的原则。

3)在充分调查、测量和分析公司各类职工劳动时间内总工作量与用工数量之间的内在关系的前提下,依据科学理论和标准,选择和确定出劳动定额标准的具体形式和内容。

4)对定员标准内的人员、岗位、工程、工序、设备等所涉及的基本要素,以及各种指标的名称,以统一计算口径和方法作出划分,并明确规定,使“标准”具有可比性。

5)“标准”和内容与其他有关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尽量相一致,有效保证标准内部以及标准与标准之间协调统一。

3.3 “双定”标准运行管理工作

为确保“双定”标准的有效落地,有效推动劳动定额管理体系建设,首先对“双定”标准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试行,共分三个阶段,23项具体工作展开。

1)准备阶段:

制定试行办法:明确管理意义、作用、实行范围,定额制定和修改的管理机构及专职人员配备,管理制度等,以达到通过试行,形成全面系统的管理办法的目的。

建立临时试行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试行工作,定期研究和解决试行期间出现的问题,以促进试行顺利进行。

专职人员配备:配备定额专职人员以及配备计工员,确保人员到位。

负责人培训班:培训管理意义、管理制度等概念性内容,明确思想认识。

确定试行范围:研究确定试行范围,明确试行对象。

专职人员培训:定额业务培训、明确职责范围、熟悉工作流程,确保人员迅速进入管理角色。

组织职工学习:培训定额编号、项目、(内容)、定额工时,熟悉定额、运用定额。

资料准备:备齐定额簿、派工单、月计单、报表等资料,便于使用。

试行动员会:布置工作及具体事项,为试行工作做动员。

建立管理制度:建立派工制、统计分析制,健全制度。

2)试行实施阶段:

落实派工制度:按工作计划安排日计划,落实派工制,按定额组织生产。

工作质量检验:对每项工作进行质量检查验收,保证生产质量。

监督:派工单填写是否真实,保持完成定额真实性。

统计分析:按天、月、季上报各类统计报表,以便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形成制度。

建立定额工作奖罚制度:制定按定额组织分配的内部分配办法,对管理工作好坏进行奖罚,来促进按劳分配管理,杜绝弄虚作假。

分析和研究:定期研究定额工作,总结经验并研究解决问题,顺利推进试行工作。

3)总结提高阶段:

分析定额水平:对试行期完成定额水平进行分析,找出异常定额。

修改定额:组织人员对水平过高、过低的定额进行修改,保持定额水平合理。

补充缺项定额:对缺项定额进行补充制定,完善定额体系。

探索以定额为基础的分配办法:调查研究,逐步制定以劳动定额为基础的分配办法,落实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奖勤罚懒的分配原则。

试行期工作总结:总结试行期工作,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并研究解决办法,逐步完善多项管理制度,为全面推行定额管理奠定基础。

制定综合定额:统计一定时期工作量,分析定额水平,制定综合定额,形成单项、综合、最终产品劳动定额体系。

制定劳动定额管理工作检查评比办法:制定检查考核标准及奖罚标准,分年度或半年度对各单位劳动定额整体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兑现奖罚,以此形成制度、互相交流、提高管理水平。

通过试行劳动定额管理,主要实现五个目的:一,对现行标准进行实践验证,为修订、补充标准提供科学合理依据;二,修订、完善劳动定额相关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职责,并建立日常业务工作流程;三,让员工深入了解实行劳动定额管理的现实意义,掌握定额标准以及日常管理;四,与公司现行各项管理办法磨合接轨,以发挥劳动定额管理的基础作用;五,形成原始数据积累,将单项定额向综合定额逐步转化,建立劳动定额管理与劳动用工总量管理的有效联动机制。试行结束后,劳动定额管理转为正式运行,并将此项工作纳入组织考核。

4 劳动定额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4.1 思想认识不够,未能形成良好的定额管理氛围

从意识形态上讲,人们普遍认为只有通过劳动合同、生产责任制等方式,来约定完成生产任务,却没有意识到劳动定额管理的重要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忽略了人、财、物等资源的合理配比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劳动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并按照传统模式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相反,还有部分管理人员将加强定额管理等同于核减单位定员,并减少工资总额。这就导致员工对推行劳动定额管理存在抵触情绪,者就阻碍了劳动定额管理在公司内部的有效推行。

4.2 没有单项定额标准,导致劳动定额管理的操作性、实效性不强

在目前的定额管理当中,由于公司没有制定单项定额标准,只是参照铁路局标准或兄弟单位标准,使用综合定额标准,没有经过从单项定额到综合定额的一个制定过程,致使综合定额标准在使用过程中有脱离实际情况。另外在定额使用过程中,对于新工艺流程的采用,机具设备的更新,运输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的不断改善,没有实时地对定额作相应的修订,致使定额水平与运输生产实际达到的水平相脱节,这就使定额管理的操作性不强,严重影响定额管理的使用实效,不利于提升企业效率效益和科学管理。

4.3 定额与其他管理不能有机地结合,独立运行缺乏协调性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定额与其他管理没有实现有机地结合,表现在定额管理与按劳分配相脱节,收入分配产生吃大锅饭现象没有发挥定额的激励作用。在计划管理方面,由于没有先进合理的定额,使编制计划不科学、不符合实际。在技术管理方面,制定工艺规程、查定技术作业过程,还是进行设计等方面缺失以定额作为标准依据。

4.4 劳动定额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公司从事劳动定额管理工作的人员主要为各岗位兼职人员,他们或未经过系统的劳动定额专业培训,或缺乏劳动定额工作的实践经验,均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从而影响到实际工作地进一步开展。另外,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程序以及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动定额工作的顺利开展。

5 加强劳动定额管理的对策措施

5.1 强化劳动定额管理意识

意识形态决定制度的前进方向和道路,要想全面推进劳动定额管理,必须从思想上统一战线,首先领导人员要提供足够的重视程度,将劳动定额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渗透到全体员工的理念中,不断强化“劳动定额管理出效益”的意识,抓紧抓好定额管理工作。

5.2 制定切实可行的劳动定额管理制度

配备专职定额管理组织和人员,根据各岗位的工作特点,全面把握资源配置、生产组织、劳动用工的有效关系,制定出科学合理、符合公司实际运营的定额管理制度,实现劳动定额管理机制与公司内部其他管理机制有机结合。

5.3 加强对定额管理的评价与分析

建立科学合理的定额水平统计分析评价体系,通过定期评价和分析,全面掌握生产计划、班组、员工实际的定额水平,并找出影响因素,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技术、组织措施,重新组合各项生产要素,优化作业流程,改进组织管理水平,提高劳动效率。

5.4 实施动态管理,规范定额管理

进行全面定额水平研究,逐步建立与生产计划、定额计划、劳动用工、工资分配相联系的定额综合管理系统, 建立起覆盖各业务流程的统计系统,进行动态管理,确保劳动定额在执行、考核、修改上的严谨性和权威性,使劳动定额管理真正起到极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与企业经济效益。

5.5 激发全员参与定额管理

劳动定额管理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包括标准的制定、考核、修订、完善都要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需要经过广大职工的贯彻执行来检验、总结。因此,劳动定额管理不仅仅是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的事情,也是全体职工的事,更是公司发展的大事,需要公司全体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劳动定额定额管理定额
公立医院零修工程预算与定额库编制问题探讨
建筑工程预结算中的定额与清单计价应用
经济运行新常态下烟草企业定额管理的实践研究
“三新三化”在LNG接收站概算定额标准中应用的探讨
企业会计成本控制中的定额管理
提升劳动定额管理,促进企业人才培养
加强劳动定额管理 提升基础管理水平
全省建设工程标准定额管理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
损害赔偿举证责任的双刃作用——对提高定额赔偿立法趋势的质疑
工会参与劳动定额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