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数控加工技术课程群的应用实践小学期

2019-12-23

精密制造与自动化 2019年4期
关键词:研讨小班编程

陈 艳

(青岛工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山东青岛266300)

乘借2014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课题组开启了《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进程,申报的“应用型本科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探索”校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2015年立项,现已顺利结题。经过4年的改革实践与探索,课程改革在教学大纲修订、教学内容、考核方式、课程群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应用型本科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探索(2015JY005)”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数控加工技术》、《数控加工与编程实验》以及《UG CAD/CAM》等数控加工课程群的课程相继优化开设。以数控加工职业技能培养为切入点,继而开展应用实践小学期,有效提高数控加工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做到“学用结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

1 数控加工技术课程群的建构与实施

教学改革不仅关注学生获得哪些知识,而且更应该关注学生以怎样的课程结构来获得这些知识。

在“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已开展了数控加工技术课程群的建构与实施。教学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从课本理论到上机仿真模拟到实践教学,完成由一张零件图图纸到实现零件的实物加工全过程的讲授。教学任务是以典型零、部件图样识读、绘制、设计、加工为逻辑线索而展开,这条逻辑线索为数控加工技术课程群的课程结构安排提供了整合优化的前提。数控加工技术课程群建构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调整数控课程内容结构,突出实践性,优化课程的开设,在目前机械专业2016级学生2018~2019第二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数控加工技术课程群的相关课程已正常开设,使学生较系统地学习三维建模、金属切削刀具、加工工艺设计、数控加工编程、数控加工仿真验证以及数控自动编程的课程内容,并有效解决了课程知识之间存在的重叠和衔接问题,学生较系统地了解了先进加工技术的设计流程,培养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流程加工出合格产品,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1]。目前,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中数控加工技术课程群相关课程如表1所示。

课程群的建构与实施,避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利于“学用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

表1 数控加工技术课程群

2 应用实践小学期教师如何教

2.1 避免二次培养

教师在选择和组合知识以形成专业课程时,以学生毕业后能直接进入的职业为标准,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

2016 级学生在2018-2019第二学期开设了《数控加工技术》、《数控加工与编程实验》、《UG CAD/CAM》、《模具技术》以及《金属切削刀具》相关内容,在这个学期的最后4周,老师可以给予一定的考试辅导,让学生通过考试平台把本学期学习的相关数控加工技术相关课程知识进行综合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使学生顺利完成数控加工仿真、数控编程、实践操作三个模块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获得职业技能证书,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

2.2 应用实践小学期的上课模式

最近50年的各项权威研究已经反复证明,在讨论中学生给予的注意和思维活动都更为积极[2]。讨论法在学生记忆知识、迁移知识至新环境、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均优于讲授课。

在“应用型本科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探索”(2015JY005)教学改革过程中,引入小班研讨课教学,并且教室设在机房,授课人数为30人,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式讲授、“翻转课堂”教学和师生深度互动探讨,引导学生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效果良好。

在数控加工技术课程群应用实践小学期里,数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的辅导可采用小班研讨课教学模式,并且教室设置在机房。首先,小班研讨课教学模式的教育方式,在教室的课桌布置中,教师和学生处于一种平等的状态,教师与学生的平等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其次,在机房上课,教师与学生之间面对面在理论知识交流的基础上,还可以将编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地利用数控仿真加工软件模拟验证,把编程难点在程序调试过程中讲解清楚,这样及时有效的教学处理方式,非常有利于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

而教室把教师置于讲台上,象征着知识的权威,使学生成为跟随者、知识的理会者而不是批评者。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仰视,日久天长难以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态度,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非常不利。并且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在课堂上不被重视,学生上课不允许说话。

引入小班研讨课教学,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内在要求,与讲授课大班教学根本不同的小班研讨课的逐渐展开,利于培养具备批判和怀疑精神的创新人才。数控加工技术课程群应用实践小学期的上课模式,可采取专业课程的大班教学的基础上配合开展在机房小班研讨的授课模式,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3 应用实践小学期学生如何学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不是要记住各种事实,而是要训练大脑如何思考”。数控加工技术课程群应用实践小学期的学生如何学习“分享式学习”?“分享式学习”不是简单地接收知识,它将改变以往的从教到学的简单给予关系,把学习变成一种集体参与和集体创造。如何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男生较多,有些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教师可以给这些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给学生选择或控制的机会,让学生感觉到“我可以做到,我能行”。比如,根据学生平常的表现情况,拟出各种特色的奖项进行评选,进行表彰,并且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过程性奖励,注重过程性学习的评价,善于捕捉每位学生的闪光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推进“学历证书+职业证书”双证书教育

对于数控加工技术人才的培养不能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与生产实际还是存在着差异,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训练强度不够,校企合作则弥补了实验教学的不足。现学院已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立了校企共同培养模式,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创新能力。所以,已在新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大去企业参观、实践的课程学时,使学校实训与顶岗实习相结合,进一步检验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的差距,培养出更为专业的数控加工技术应用人才[3]。

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学历证书+职业证书”双证书教育制度。为了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鼓励学生在修完《数控加工技术》、《数控加工与编程实验》、《UG CAD/CAM》等相关数控知识课程的基础上,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考取数控车床、铣床、加工中心高级操作工职业资格证书。针对技能培训与考试等,可实施“学分顶替”政策,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较强的工作适应性和良好职业素养[4]。

5 结语

在教学改革中,坚持以应用为导向,围绕市场岗位需求来开展教学,不断改革创新,为学生提供实践训练的机会,同时注重学生学习能力与素养的培养。小班研讨课教学模式和分享式学习方式,无形中锻炼了学生诸如创新、协作、交流等社会能力。只有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地推进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5]。

猜你喜欢

研讨小班编程
再去小班看看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编程,是一种态度
元征X-431实测:奔驰发动机编程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编程小能手
纺织机上诞生的编程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水运发展与专业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