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绿色智慧型港口对头门港港口物流建设的启示
2019-12-22张璟杨欣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文/张璟 杨欣,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关键字:绿色;智慧港口;头门港;港口物流
头门港区域作为我国历史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以及长三角南翼的重要区块,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强化台州在全省海洋经济和港口开发的地位作用的重要举措。台州(临海)头门港区是台州港的中心港区,是台州沿海集疏运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头门港作为台州政府大力支持的项目,港口产业以医化产业、临港的机车产业、轻工业和装备制造等实体业为主。已具备港口优势、区位优势、产业平台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和城市支撑优势,这五大优势条件。对此,相关的物流配套也是极其重要和关键的。高效廉价的物流服务不仅可以降低运输、包装、仓储等成本,通过智慧物流大数据平台还可以提高销售,加强信息管理等。从而使得港口经济蓬勃发展,进而带动和推动台州经济。因此,头门港的绿色智慧型物流集群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方向。
全球航运界龙头企业通过并购规模日趋增大,船舶设计和制造企业形成了对科学技术超快吸收和转换为生产力的能力,新交付和投入远洋航运的船舶负荷力、运载效率以及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远洋航运企业产业链从客户揽货开始、到内陆的物流运输和码头的货物仓储、再到海上国际航运,向货物航运保险服务和报关服务等不断延伸。在近期召开的“2017年中国国际海事会展”上,智能船舶和数字化航运已经成为各大展商的展示亮点和重点。远洋航运界深切地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合约、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对远洋航运企业的影响。李主任委员提出我国港口建设要以标准化为引领,向智慧、绿色和平安等三个方向发展。
1 国内外绿色智慧型港口物流模式经验介绍
1.1 上海洋山港
洋山港作为我国最大的集装箱港,2017年12月全球最大单体全自动码头--洋山港四期正式开港,这座自动化码头的建成开港标志着中国港口码头的发展已突破了传统模式,向智慧港口绿色港口转型。目前,洋山港四期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码头。整个码头装卸作业采用“远程操控双小车集装箱岸桥(QC)+自动导引运输车(AGV)+远程操控轨道式龙门起重机(ARMG)”的装卸生产方案,并采取全球首创的双箱吊轨道吊作业模式,港区生产作业实现“零排放”。除了智能化的大规模应用,洋山港还将大数据系统应用了运营管理当中,实现实时掌控,预评风险,大大增强了港口物流的效率,降低了流程中潜在风险发生的几率。
1.2 厦门港
厦门港是世界第16大集装箱港。近些年,依托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手段,开发建设了国内第一个智慧物流平台,成为全中国第一个全自动化码头。厦门港通过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港航业务的融合渗透,实现港口物流信息服务的及时、全程、可视,提升了综合管理协同作业的能力,逐步实现从“智能港口”到“智慧港口”的转变。该平台运行后,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提质的作用。此外,厦门港着力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港口”。要让船舶使用岸电,港口的接岸电点建设得先行。主动作为对标国家要求,率先布局出台《厦门市靠港船舶使用岸电管理办法》,嵩屿、海润、海天、远海码头共10个集装箱泊位完成岸电改造,占全港50%。此外,全球首套多功能人工智能远控岸桥识别系统WELLOCEAN 2.0在厦门港新海达码头诞生,除了具备传统的理货识别系统功能外,还新增了箱门面朝向识别等多个人工智能识别模块,大大提高了货物进出港效率。
1.3 新加坡港
新加坡港是国际枢纽港,其国际中转箱的比例已达85%,有约200多家航运公司停靠、途经港口,和世界约600个港口发生业务往来。2018年集装箱吞吐量排名世界第三。
这都归功于新加坡港清晰的物流定位——智能化、网络化的全球枢纽港口。“畅通无阻”闸门系统,缩短了集装箱换乘时的瓶颈时间,提高换乘效率,为集装箱牵引车或托运车提供了更快的过关速度——25秒,为世界最快。通过强大的港口信息网络系统,使得众多的物流企业、运输企业、代理企业、场站、航运公司和港务集团可以快速的进行信息交换,提高了效率。智能化的码头营运系统可以提供整个集装箱作业流程中从码头到岸边等整个作业情况等实时图像显示,还具有预警和反馈等功能,以保证整个作业的顺畅和快捷。方便的航运信息网络系统,使得航运公司和船舶之间的电子数据传送更加方便,且具有信息储存功能。
2 头门港港口物流现状
头门港即台州港临海港区,是台州港的核心港区。临海(头门)港区开发研究已通过数学、物理模型试验对头门岛港址进行了重点研究,结果表明该港址具备港口开发前景,可建万吨级以上深水码头泊位。港区综合开发效果巨大,围涂空间巨大,临港型工业开发条件得天独厚。该港区是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综合性枢纽港区,将以发展深水泊位为主,为台州市及周边腹地内外贸运输服务,并具有发展临港工业和物流园区功能。临海(头门)港区将按照“中心城市港口、工业港和旅游港”的“三港”定位,逐步行争取“两个实现”。就是通过海门区港功能的逐步外延和转移,实现海门港的河口港向临海(头门)港区海港的转变,通过围涂和抛坝促淤等填海工程的实施,实现台州城市的东扩。
3 头门港与绿色智慧物流港口的差距
3.1 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台州大多中小型物流企业因为规模小实力弱,导致物流信息化在企业内部难以推动,缺乏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信息传输的速度和准确性得不到较大提高。
3.2 港口基础设施落后
头门港作业一期普货码头扩改建已经完成,但是金冬琴(2019)指出,主流滚装船昼夜可作业时间为12~16小时,只能右舷靠泊,整体作业效率不高。
3.3 集疏运体系不完善
目前头门港的运输主要主要为公路和海上运输,铁路网和空港都未建设。台州现有两个铁路站,其中台州南站主要负责货运服务,但辐射范围多为台州市南部产业,对头门港覆盖不足。现有公路网络不够完善,整体路网技术等级低,通行能力不足,货运场站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且港口物流发展缓慢,台州大部分集装箱“弃水走陆”,从宁波、上海等地出港,“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对台州经济发展还没有发挥拉动效应。
3.4 物流业态竞争水平低
台州市改革和发展委员会文件中指出,我市工商注册的物流企业近3000家,但是物流企业多数仍停留在仓储、运输、搬运、货运代理等低层次服务,而增值空间较大的包装、流通加工、供应链集成服务、物流金融等高附加值的服务较少,无法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园区型和基地型物流企业专业化程度低,市场管理不够规范,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整体竞争力差。
3.5 受附近港口压制
宁波舟山港、大麦屿港和温州港都在头门港周围,且建成较早,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各自的港口物流也各有侧重。其中宁波舟山港吞吐量在全国各大港区也名列前茅。各船公司、航线等相关海上资源和客户群也相对固定。虽然头门港已经建成,但发挥作用尚待时日。且如何与已经运营较为成熟的宁波港、上海洋山港进行竞争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
4 头门港绿色智慧型港口物流模式的发展建议
4.1 建设智慧港口
智慧港口是指实现了自主卸货、智能管理、智能商务以及智能政务,同时,打通了港口物流链的各个环节,并且实现了全面的监控。港口的服务功能已经上升到了供应链的整合平台,通过改变商业模式,融入了更多的资源以及合作伙伴。实现了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港口的全方位支持,对运输的货物可以实现全面监控,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港口的管理方,合作方以及操作方。
因此头门港应引入先进信息传输网络(比如5G网络),建设信息共享平台,根据作业流程的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采用互联网传感技术,对生产的各个环节以及工作人员的具体位置进行全面感知,并且实现了现场互联网、远程传输网络以及数据集成管理。港口在应用大数据、互联网以及云计算等技术之后,可以随时的利用多种终端设备,进行广泛的交流,保证网络综合服务平台能够实现多方的供给和需求。另外,可以向先进的智慧港口(比如宁波舟山港)学习,搭建类似的智慧平台,实现港口与港口之间的信息共享,加深合作融合。
4.2 建设绿色港口
绿色港口是指即是在环境影响和经济利益之间获得良好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港口。可持续发展就是要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最大限度降低人类社会日常生产中对环境的危害,进而促使人类社会与自然社会达到真正的和谐,这已经成为各国政府促进经济发展,保护全球环境的共识。
建设绿色港口要与建设智慧港口相结合。例如,通过建设智慧物流集疏运体系,运用智能感知、自动采集、数据交换和智能比对等技术手段,实现单证的电子化和无纸化。物流信息的实时共享满足物流车队调度智能派单,司机网上接单实时响应;建设码头智能闸口,进出港车辆的快速交接通过;应用大数据分析,对业务的智能预判,实现进出港预约,车货优化匹配。这些措施都会大幅提高物流整体运输效率,有效降低能源消耗。
从港口规划开始,就要充分评估对自然环境、波浪、潮流,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建设过程中要控制施工扬尘以及疏浚抛泥弃土的影响,采用科学施工工艺,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噪声、扬尘污染。在港口运营过程中,除码头要采取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外,其他的利益相关方更要积极主动地融入。更广义的绿色港口生态圈还应包括制造商、发货人等。产品包装应符合环保要求,采用合理运输组织和方式集疏运货物。实现绿色技术应用与绿色管理的有效结合绿色港口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要不断推动应用先进的节能和环境保护技术外,更重要的是落实绿色管理理念。
4.3 建设特色物流
头门港港区内的特色产业有医药产业和汽车产业,分别对应冷链物流和整车物流。可以根据特色产业,重点发展冷链物流与整车物流。头门港地处浙南沿海,靠近宁波舟山港和上海洋山港。上海港的滚装码头全国第二,且设备完善,但是随着供给侧改革,产能的输出,汽车产能将逐渐输出到沿海或者国外,汽车江海联运量将逐步攀升。随着上海港的逐渐饱和,寻找下一个中转港口迫在眉睫。宁波港的临港产业主要是船舶修造、水产品精深加工、大宗物资加工和石化、能源等产业。虽然宁波梅山港区有滚装码头,但也是以外贸为主。因此,头门港应区别定位,积极寻求与大港口的合作,成为周边大港的分流港口以及内贸港口。
综上所述,头门港港口发展建设应向着绿色和智慧物流的方向,可以向大港口看齐,参照领先的绿色智慧物流港口,依照成功经验,搭建基础信息平台和建设港口设施设备,再根据头门港自身特色,与周边港口协同发展,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