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某部一起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调查和处置
2019-12-22侯文俊李新甫曹德康
侯文俊,李新甫,曹德康
2017年11月上旬,武警某部新训基地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应急防疫队立即赶赴现场开展疫情调查、处置工作,经过20余天的连续奋战,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疫情调查处置情况报告如下。
1 疫情概况
2017-10-31至2017-11-20,武警某新训基地共报告24例确诊病例。首发病例为男性,18岁,四中队新兵,9月12日入营,10月31日出现发热、腮腺肿痛等症状,随队保障军医初步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经总队医院确诊后送至支队卫生队隔离治疗。该病例发病前1个月(最长潜伏期)一直在基地参加新兵训练,无外出史,无亲友来队探望史。此后,四中队及相邻中队陆续出现类似病例。除1例因并发急性附睾炎上送总队医院隔离治疗外,其余患者均在支队卫生队隔离治疗。11月9日,新训基地全体新兵及保障人员接种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11月20日后未再出现确诊病例。
24例确诊病例均为男性新兵,其中四中队11例,三中队、一中队各5例,二中队3例。4个中队居住在同一宿舍楼的不同楼层,每个楼层设1个公共卫生间。食堂、淋浴间位于宿舍楼东侧,为4个中队共用。本次发病高峰为第2周(11月7-13日),共报告17例确诊病例,占病例总数的70.8%,流行曲线符合同源爆发特征。
2 原因分析
2.1 驻地流行性腮腺炎流行强度显著增高 通过走访驻地疾控部门,了解到当地流行性腮腺炎正处于高发期,发病率显著高于往年同期水平。新训基地虽然实行封闭式管理,但各类社会化保障人员出入营区及部分官兵家属来队等因素,存在将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带入部队的可能。
2.2 新训基地人员密度大、接触密切 新训基地2017年度参训官兵人数为往年平均人数的两倍。由于新训基地空间承载能力有限,就餐、如厕、洗漱、住宿、学习、会议、洗澡等日常活动人员密度过大,接触过于密切,为病毒传播创造了条件[1]。
2.3 部分新兵身体素质较差、抵抗力偏低 调查发现,部分新兵基础体质较差,到部队后对部队生活、训练适应较慢。训练强度逐渐增大后,有时得不到充分休息和体能恢复,身体抵抗力下降,接触传染源后容易发病。
3 控制措施
3.1 患者实施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由卫生队专门开设隔离病区,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分别采取隔离治疗措施。对并发症患者及时转送总队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患者的同班战士,采取整体隔离、医学观察措施,严格监测体温、腮腺肿大等症状。被隔离人员严禁串班,生活保障由指定人员负责。同时注意做好医务人员、保障人员自身防护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3.2 开展环境消毒,加强健康宣教 坚持每日对宿舍、食堂、卫生间、会议室等公共场所进行全面消毒,重点对新发病例的食宿、活动范围及个人物品、隔离区进行喷洒、擦拭消毒。同时指派专人负责公共场所开窗通风。利用健康教育课堂、网络、板报、宣传画册、自制小报等多种形式,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指导官兵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同时重点监测发热、咳嗽、腮腺肿大等症状,每日定时组织测查、登记体温,发现发热患者立即隔离治疗。
3.3 加强科学组训,组织疫苗接种 由防疫人员指导食谱制订,适当增加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食物和新鲜蔬菜水果供给,增强官兵抵抗力。患病人员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避免进食酸性食物,防止加重病情。同时注重督导部队坚持循序渐进、劳逸结合的原则科学组训。遇有雾霾天气或气温骤降时适当减少室外活动。通过驻地疾控中心联系疫苗生产厂家订购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严密组织新训基地全体新兵及保障人员接种疫苗,实现免疫接种全覆盖。
4 几点启示
4.1 落实疫情直报制度 严格落实传染病疫情直报制度,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是有效控制传染源的重要手段。2015年6月,武警部队疫情直报系统初步建成并试运行[2]。2016年12月,疫情直报系统开始正式运行。部队各级医务人员落实疫情直报要求,为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撑。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各级也存在瞒报、迟报、缓报疫情等情况,有时甚至造成疫情暴发、蔓延等严重后果。此次疫情中,接诊医师确诊病例后均在第一时间通过直报系统进行报告,为疫情处置赢得了时间,避免了疫情发展蔓延。
4.2 完善疫情应对准备 近年来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基层部队具有居住集中、接触密切、高度紧张、流动性大的特点,易于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因此,必须对此保持高度警惕,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程序,完善处置预案和技术方案,规范发热门诊,做好物资贮备,建立反应机制,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落实好疫情防控措施[3]。此次疫情发生后,总队医院、支队卫生队两级医疗机构立即启动处置预案,人员、物资迅速到位,防控措施得以及时落实,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坚强保障。
4.3 及时组织疫苗接种 流行性腮腺炎可以通过接种减毒活疫苗进行有效预防。在疫情处置过程中,及早对易感人群进行全面接种,能够建立特异性免疫屏障,保护易感人群免受感染。但是实践中常常有人担心接种疫苗会诱发处于潜伏期的感染者发病或加重病情,以至迟迟未能开展疫苗接种工作,造成疫情迁延不断。研究表明,这种顾虑并没有科学依据[4-6]。对于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流感等疫苗针对性传染病引发的疫情,及时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疫情处置人员确定疫情性质后,应尽早组织,落实疫苗接种。腮腺炎疫情最长潜伏期长达1个月,而接种疫苗后一般两周就可以产生有效抗体水平[4-6],因而能够显著提高疫情防控效率。此次疫情初期,应急防疫队尽早为新训战士和保障人员接种疫苗,取得了良好的防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