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务犯罪调查与刑事诉讼法的适用分析

2019-12-22高志韬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公安局

新商务周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适用性刑事诉讼法职务犯罪

文/高志韬,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公安局

1 引言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利用个人职务之便,进行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等行为,对公民的民主权利和人身权利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为确保职务犯罪治理工作公平、公正的开展,就必须要合理把握职务犯罪调查与刑事诉讼法之间的关系。

2 职务犯罪调查程序

依据《监察法》第四章内容可知:职务犯罪调查的调查措施主要包括:谈话、询问、留置、查询、冻结、搜查、查封、扣押、勘验检查、鉴定、通缉、限制出境12种形式。当被检查人员被认定为嫌疑人后,检查机关就可以按照由浅入深的流程进行职务行为取证调查。

当前,职务犯罪调查的开展形式主要可概括为:其一,个别性程序规范。即,针对职务犯罪调查的具体情况,利用12种职务犯罪调查形式中的一种,对被调查人开展调查。如,检查机关收到群众举报,需先结合相关情况,对被调查人进行针对性谈话、询问;或,检查机关收到群众举报,并已经掌握了相关的证据。进行职务犯罪调查时,就可以直接进行询问和勘验检查。其二,一般性程序。即,按照职务犯罪调查的形式,由浅入深的进行职务调查。如,检查机关定期进行职务工作检查,发现某人的工作中存在职务犯罪的可能,进行调查时需按步骤循序渐进的开展。

3 职务犯罪调查与刑事诉讼法的适用性分析

3.1 程序适用性分析

无论是哪一种职务犯罪调查程序,都必须要按照层层传递材料的方法,进行职务犯罪调查审核,批准后,方可以进行职务犯罪定罪调查。而刑事诉讼中,也明确规定了刑事诉讼过程,必须将职务犯罪调查的意见书、卷宗材料等移送检查机关,并经人民检察院审查后,再进行审查。因而,两者在审定程序上具有流程承接的特征。

更具体来说,假设某企业会计被举报存在职务犯罪,调查机关需先向国家工商管理部门,提交职务犯罪调查请求,相关部门给予批准后,调查机关可依法进行调查。若职务犯罪调查的结果属实,有关部门就可以按照刑事诉讼制度,对这一案件进行立案调查。值得注意的是,职务犯罪调查的期限一般为30天,若职务犯罪调查初期取得相应的证据,但时间已经超出了调查期限,此时可提出延期审查。同时,相关部门也需按照2周进行一次材料汇报,确保职务犯罪调查有关部门,对职务犯罪调查过程、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3.2 证据材料适用性分析

依据《监察法》的相关内容可知,职务犯罪调查证据包括:直观性证据和非直观性证据。直观性证据,是指职务犯罪调查期间,可以直接证明被调查人存在职务犯罪的证据。如,贪污交易记录、书面材料等。非直观性证据,是指可以间接证明被调查人职务犯罪的证据。如,视听资料、他人谈话录音等。即,当职务犯罪调查期间,找到以上两种证据,且经检验证明证据的真实性,就可以对被调查人进行定罪。

而刑事诉讼法中,关于犯罪嫌疑人的定罪处罚依据规定中指出“职务犯罪嫌疑人调查期间,若有账本、交易记录、以及视频音频等资料,均可以证明被调查人员有滥用职权的行为,可依据犯罪情节严重程度,进行刑事审判。”两者都注重职务犯罪调查中证据在案件审判中的判定作用,且职务犯罪调查的证据不仅确定了犯罪嫌疑人的犯罪类型,也确定好了案件刑事诉讼审判的标准。由此,为进一步确保职务犯罪调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监察机关必须要强化“审判证据”为核心的材料收集环节。

如,某地区公职人员被群众举报存在职务犯罪,举报人员还提供了该职员贪污交易信息。职务犯罪调查人员在与该公职人员谈话期间,也核实了证据的真实性,此时职务犯罪调查部门就可以向当地法院提出刑事诉讼,对被调查人员进行财产冻结,也做好职员受贿情况询问记录,最终按犯罪人员的个人行为,以及犯罪事实给予刑事定罪。该案例中以群众举报线索为基础,实行职务犯罪调查的个性化流程证据材料分析。

3.3 人身权利适用性分析

《监察法》中关于职务犯罪调查期间,被调查人员的人身权利限制期限是10日之内。即,职务犯罪调查开展期间,工作人员可依法对犯罪嫌疑人开展最多10日的拘留。一旦职务犯罪调查过程中,前期收集到的举报证据无法得以证明,犯罪嫌疑人将自动解除个人权利的限制。若,职务犯罪调查期间收集到相关证据,嫌疑人在10日拘留后,需接收刑事诉讼案件定案后,诉讼取保候审、或者监视等。即,职务犯罪调查的人身权利限制与刑事诉讼被调查期间的限制时间相同,而随着后续职务犯罪调查结果的不同,人身权利也将出现不同的转变。从这一视角来说,职务犯罪调查对人身权利的约束,是对刑事诉讼期间人身权利限制管理的基础。

如,某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被举报存在职务犯罪,当地检查机关依据举报人员提供的音频资料,可以对被举报人员进行拘留10日情况调查。经举报人谈话、以及个人工作情况核查,该员工确实存在职务犯罪,且犯罪金额在10-15万元。检查机关向当地法院提出刑事诉讼,待犯罪嫌疑人职务犯罪调查拘留日期已满后,刑事诉讼机关以取保候审的方式,继续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拘留,审查。

4 结论

综上所述,职务犯罪调查与刑事诉讼法的适用分析,是社会法制管理工作实践要点理论归纳。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程序适用性分析、证据材料适用性分析、人身权利适用性分析三方面,对职务犯罪调查与刑事诉讼法的适用分性问题进行了相应探究。因此,文章探究结果,将为社会法治体系完善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适用性刑事诉讼法职务犯罪
强调简洁和适用性 MICHI by Rotel X5/X3合并功放
我国古代法律文化对现代刑事诉讼法观的启示
环保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的适用性探讨
小议阶级分析理论的适用性
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高发的思考
修正案方式:《刑事诉讼法》新修改的现实途径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15年年会综述
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探析
新一代车上转换装置在厂矿企业铁路运输中的适用性研究
在预防职务犯罪上动真格促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