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气储运中的火灾消防安全管理
2019-12-22孙少堂深圳深岩燃气有限公司
文/孙少堂,深圳深岩燃气有限公司
1 液化石油气储运过程中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
现阶段我国开展液化石油气储运工作的过程中,一般都是通过管道运输、公路汽车槽车运输以及水路槽船运输等方式,从气源厂将液化石油气运输到供应基地,然后再进行钢瓶灌装或通过气化站气化后输入城市燃气管网。当在各种运输方式中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应当将供应基地的规模、运输距离以及交通运输条件作为依据,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应当对各个储运方案的技术性及经济性进行分析,才可以对液化石油气的储运安全性及经济性做出保证。液化石油气储运过程中主要的消防安全事故包括:管道泄漏、储罐泄漏、阀门泄漏、和槽罐车运输翻车或碰撞所导致的安全事故。常见的公路槽车液化石油气运输如图1所示。
2 液化石油气的危险性
2.1 爆炸火灾危险性
由于液化石油气的闪点低,不论在寒冬或炎夏都无需加热,遇火即能燃烧。液体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液化石油气属一级火灾危险品。液化石油气爆炸下限低,爆炸范围大,遇火源就有燃烧、爆炸的危险,其爆炸速度为2000~3000m/s,火焰温度高达2000℃。液化石油气的热值很高是一种很好的燃料。但是,一旦发生着火爆炸事故,就会造成严重的破坏。由于它比空气重,容易停滞和积聚在地面的空间、坑、沟、下水道和墙角等低洼处,一时不易被风吹散,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物质,遇火源便可引起爆炸。因此,液化石油气应该储存在通风良好的场所。
2.2 冻伤危险性
液化石油气的沸点范围较低,在0℃以下,经加压而成液体,通常贮存在贮罐或钢瓶内,一旦泄漏,液化气体大量喷出,由液态急剧变为气态,便从周围的环境中大量吸热而造成低温。若管道阀门处泄漏,会在泄漏处形成低温、结冰,严重的可能影响阀门的关闭。如喷溅到人体上,会造成冻伤,当身上喷有液态液化石油气时要及时脱换衣服。此时,如不慎遇火出现“引火烧身”的情况,应立即用湿布或水灭火,严防事故扩大。
2.3 中毒危险性
液化石油气具有微毒的特性,高浓度的液化石油气吸入人体内,对人的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会使人昏迷、呕吐,严重时可使人窒息死亡。液化石油气燃烧时需要大量的空气助燃,1m3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时需要近30m3空气,如果燃烧不完全,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因此,使用燃气具的场所必须保持空气流通。
3 液化石油气储运环节中的火灾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3.1 储存过程中的防火安全措施
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的选址在满足GB51142-2015《液化石油气供应工程设计规范》的要求基础上,尽量居民区下风向或者侧风向或人员稀少区域。供应基地周边应当设置抗燃材料制成的2m实心墙体,储罐、泵房、槽车装卸岛以及充装台应当放置在生产区当中,并使安全间距满足规范要求;办公室以、配电室及生活区等附属性建筑物应当放置在辅助区域当中。基地当中设置的各种建筑物及设备都应当可以我国现行安全技术规范中提出的要求。压缩机室和气瓶库应当分别设置,二者之间的距离应当超过15m。储运罐区域应当设置防火堤,定期在储运罐区域当中开展消防安全检验工作,才可以对储运罐区域的运行安全性及稳定性做出保证。
3.2 管道运输环节中的防火安全措施
为了能够对后续保养维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保证,液化石油气运输管道一般都是通过无缝钢管焊接连接起来,在某些特殊的位置上使用法兰连接方式,管道有地下埋设和地上敷设两种,埋地管道应设置管庄标识。输送液化石油气的管道系统,不可以穿越储存着液化石油气的建筑物,更不可以穿越储存易燃品的建筑物,和其他各个管道及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应当满足我国现行技术规范的要求。运输管道埋藏深度应当超过1m,寒冷地区应埋设在冻土层一下。当管道和公路交叉的情况下,应当从公路下方穿越,并且在穿越区域为管道设置外保护层。在管道需要通过河流的时候,可以使用高空跨越或者河底跨越等方法,以便于可以对液化石油气储运安全性及稳定性做出保证,将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今年来统计所发生的管道泄漏事故主要集中在市政建设过程中野蛮施工过程中和管道超年限使用导致腐蚀穿孔等原因。
3.3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安全管理
在液化石油气储备站点当中,防液化石油气泄漏和防火、防静电工作是重中之重。预防液化石油气泄漏首先应加强储罐、管道、阀门、烃机泵等设备和静密封点的管理,其次应设置燃气泄漏报警装置、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和火灾监控体统等技术辅助设施、第三应加强现场操作人员的管理,严格遵守现场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编制适应性比较强的事故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以应对突发事件。
4 结语
在上文中依据液化石油气的火灾危险性,提出一些液化石油气储运环节中的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希望可以让液化石油气储运环节中发生火灾这一安全事故的几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因为液化石油气在我国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得到的应用宝较为广泛,并且它是一种发生爆炸及燃烧等事故几率非常高的燃料,因此其储运工作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妥善开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才可以有效预防火灾等安全事故,促使我国社会经济逐渐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最终也就可以在我国构建和谐型社会的过程中,起到一定促进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