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规模化养猪场提高经济效益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2019-12-22欧莉文广西国有七坡林场

新商务周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养猪场猪群规模化

文/欧莉文,广西国有七坡林场

经济效益最大化是规模化养猪场追求的最终目标,与包括人力成本,养殖品种,市场价格,饲料成本,疫病防治,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有关,只有控制和减少相应的投入,保证高质量的产出,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1 影响规模化养猪场经济效益的因素

1.1 母猪繁殖水平低,仔猪成活率低

母猪的繁殖力是养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抓好繁殖猪群的生产管理是养猪场工作的重点,根据调查,一些小规模的自养农户,一头母猪一年繁殖活仔数为22-24头以上,多的达到27头。而规模化的养猪场,一头母猪一年繁殖活仔数大概为18-20头。同时,仔猪成活率低也是影响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问题,根据调查,规模化养猪场的仔猪死亡率高,是因为饲养管理不善造成的,比如饿死、弱仔、压死、感冒、温度变化等原因。

1.2 猪品种质量问题

目前,在一些农村规模化养猪场中,猪品种的质量参差不齐,除了饲养一部分优质三元、四元或商品瘦肉猪,还有很多以前留下的杂种繁殖母猪在进行繁育,因此造成商品猪的质量不一,而这些低质量的商品猪往往生长速度慢,出栏时间长,降低了猪场的经济效益。因此,品种改良也是养猪场急需解决的问题。

1.3 饲料选择

饲料是猪场最大的花销,猪饲料占养猪成本的70%左右,要降低饲料成本,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转化率,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要有适当的加工工艺,同时饲料的存放和使用还要得当,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养猪场的经济效益。

1.4 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一些规模化养猪场为了节省人力成本,会招一些文化水平低没有经验的饲养员,也不经过什么培训就上岗了,其实一个素质差的饲养员和一个素质好的饲养员相比,其生产成绩差距显著。应该在生产线招一些畜牧兽医中专生、大学生,他们能在养殖的过程中对一些问题进行科学的判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5 防疫不规范

疫病控制是猪场的生命线,其实猪病问题归根结底是饲养管理问题,饲养管理搞得好的猪场病就少,猪场疫病控制的关键是产房保育全进全出、免疫程序、预防保健。规模化猪场的兽医防疫和卫生保健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免疫接种和抗体检测。目前,一些猪场消毒意识淡薄,允许外来人员随意进出猪舍,防疫程序混乱,没有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制订免疫程序,对一些病毒预防不重视,造成母猪繁殖水平低,仔猪成活率低。

2 规模化养猪场提高经济效益的对策

2.1 建设标准化的猪场、猪舍

规模化养猪的首要条件是标准化猪舍。要选择科学合理的场址,一般选择地势较高、通风干燥、排水良好、交通便捷、远离污染的地方。如果不能给生猪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将会给后续的养殖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另外,还要选择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设备设施,要根据种公猪、繁殖母猪、仔猪、育肥猪的生理特点,建造科学合理的猪舍。只有建造了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的猪舍,才能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

2.2 选择优质品种

猪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猪的繁殖能力,生长速度,出栏时间等。只有选择优良的品种,才能使猪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杜大组合”是目前普遍选择的组合,就是公猪选择杜洛克,生产母猪选择长大母猪。另外,根据实践证明三元、四元杂交猪种比低代杂交猪生长速度快,从出生到90kg一般用4~5个月,而一般猪种6个月也长不到90 kg。因此选择好的品种,是猪场提高效益的主要途径。

2.3 选择优质的饲料,做到合理搭配

养猪过程中,饲料占养殖成本的70%以上,因此不重视饲料,必然会直接的影响到猪场的收益。合理的饲料方案能增加每头猪50-150元的利润;同样的浓缩料,不同的采购方法,价格可以相差3 0-50元。要降低饲料成本,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转化率,才能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在选择饲料时首先要注意原料的种类和用量。原料品种应多样化,以利发挥各种原料之间的营养互补作用。常用的猪饲料的比例为谷物类如玉米、稻谷、大麦、小麦、高梁等占50—70%,糠麸类如麦麸、米糠等占10—20%,豆饼、豆粕占15—20%,动物蛋白质饲料如鱼粉、蚕蛹粉等占3—7%,还有一定量的草粉、叶粉、贝壳粉、骨粉、食盐等。其次适口性差、含有毒素的原料用量应有所限制,严重污染的、霉变的原料不宜选用。还有就是重视经济性原则,应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充分利用当地原料资源。最后实行阶段饲养,按需分配,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对各种营养成分的用量进行增减。最终目的是节约饲料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2.4 做好消毒防疫工作

规模化养猪场只有保证猪群健康,才能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搞好卫生防疫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首先应改善猪群的饲养管理,搞好经常性的卫生清洁和消毒工作。同时应该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尽可能不从外地购猪,必须引入时应对产区进行疫情调查,不得在疫区购猪。购回的猪,至少要经一个月以上的隔离并经严格检查,确认无病后才能合群。定期预防注射,猪场应针对本地疫情发生情况,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专业兽医人员要经常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饲养人员每天都要注意观察猪群的变化。当养猪场发生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时,应立即予以隔离,迅速确诊。采取封锁、隔离、消毒等紧急措施和防制、扑灭、无害化处理尸体等办法,及时控制流行病的发生。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影响规模化猪场提高经济效益的因素有很多,在平常的工作中,要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控制相应的饲料人力等投入,保证高质量的生猪产出,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养猪场猪群规模化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规模化猪场大肠杆菌病防控策略探析
猪群免疫抑制因素及应对措施
规模化养猪场疾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规模化养殖中降低僵蚕灰分含量的方法
病死猪处理行为的政府与养猪场户进化博弈及仿真分析
“二氧化碳荒”愁坏英国养猪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