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远山区农机安全现状与对策①
2019-12-22白利
白 利
(陕西省清涧县农业机械化学校 陕西清涧 71839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大城市从事二、三产业,导致真正从事农业的体力劳动者比例逐年递减。由于农村劳动力紧缺,劳动压力增加,促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借助农业机械,通过大量购置可以播种、耕地、灌溉以及收获的农机具,极大减轻劳动者的人工劳力输出,同时还降低了农产品成本,提升了作物产量与质量。具体以清涧县为例,全县现共有11 家小型农业企业、将近700 个农民合作社、100 多个家庭农场;在这些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以及家庭农场的带动与促引下,农业产业化不断提高。为实现农机作业的“优质、高效、低耗、安全”,本文就农村农机的安全现状、农机操作使用、操作培训、农机监管、指导服务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供参考借鉴。
1 农村农机的安全现状
1.1 法规政策不健全
目前,我国颁布实施了针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机维修网点管理的法规政策,虽然将拖拉机的配套农具、场上作业机具、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畜牧机械、排灌机械、植保机械等农村农机的安全操作纳入了法规管理,但是并未出台实施详细具体的管理办法及措施,导致在管理这些农村农机的过程中存在漏管、失控等问题。
1.2 农机安全管理机构不完善
农机主要在农村使用,农机具与广大农民群众的日常生产联系十分紧密[1]。但实际生产中,县、乡、村农机安全监管脱节严重,行政执法职能很难得到真正行使。导致频繁出现农机无证驾驶、无证行驶、违法载人等严重违法违章行为,因此,农村农机在生产作业中的安全隐患较为严重。
1.3 农机安全性能差
通过对农机监督检查的平均抽样可知,目前农村农机整体安全性能较差,质量偏低。对农机的使用寿命及可靠性造成了严重影响,甚至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很多农民并不了解农机的构造及原理,无法科学有效的对农机进行维修保养,在实际生产作业中仍然大量使用老化的农机具,这类农机技术性能较差,存在严重安全隐患[2]。另外,即使很多农机过了报废期,但是仍然被投入到作业生产中,进而极大增加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1.4 农机手操作水平不高
随着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转移,大量的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留在农村务农的基本以中老年群体为主,他们文化水平不高,安全生产意识淡薄,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能力较弱;缺少较强的法律政策意识,只凭自己的经验进行操作,因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 农机操作技术培训和安全生产对策
2.1 加强农机手培训
农机相关部门要组织农民参加农机具操作和维修方面的专业培训。从理论入手,让农机操作人员从心理上、思想上重视规范操作的重要性[3]。以实际操作为主,现场操作培训,邀请专业的农机操作手进行现场演示,然后对学员逐一培训指导,并聘请相关专家进行实地指导。同时在农机培训中,做好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理论知识、驾驶(操作)技能考核。
2.2 农机田间、场间操作培训
在具体实施农机操作培训工作时,最关键的是农机田间、场间操作。学习根据田间地形地貌、土壤湿度、农艺要求,选择作业走向、操作方法;学习操作事故应急方法,如用差速锁方法使其摆脱驱动轮陷入泥土太深、打滑,转弯或倒车时,应把入土部件升出地面,在犁地、旋耕、开沟时应以拖拉机负荷能力、地质干湿度选择适当深度,确保作业顺畅;加强对田间基本技能的进一步培训,比如常见的挂接农具,田间耕、耙、犁,要熟练掌握农机具的作业方位与深度,以及常见的虫耕、漏耕等问题,有效促进作物生长。同时要加强对农机具的检查维护,为农机具操作人员提供安全保障。
2.3 进行安全宣传教育
加强到田间、加工场所、农机维修网点、农机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的督查指导力度,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同时对现场不规范的操作进行及时纠正,特别是收、种季节。
2.4 实行强制报废农机的措施
为避免持续使用已过报废期的农机,要尽快建立废旧农机收购站,政府与农机生产企业联合监督并扶持废旧农机收购站,确保废旧农机收购站能在社会立足。另外,国家也要给交回废旧农机的农民适当金额补贴,通过相关政策措施的引导,从真正意义上实行对农机的报废,让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得以改变,促使农民严格遵守国家安全管理法规,增强农机安全使用的认识水平,通过实行强制报废农机的措施,为农机的安全运转提供可靠保障。
3 结语
必须确保农村农机安全生产作业,才能有效推动城乡经济发展,这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力保障。另外,还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维持农村稳定,并与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即生命财产安全有密切关系。所以,必须秉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建立农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进而让“兴机富民”的目标得以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