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虾共作模式生态种养技术探讨①
2019-12-22孙宪雪
孙宪雪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江苏灌南 222500)
灌南县水资源丰富,水稻种植面积3.9万hm2,生态环境良好,非常适于发展稻鱼综合种养,当地推广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非常切合“绿色发展,生态优先”主题。目前,全县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约5 333 hm2,计划明年全县发展至约6 667 hm2。全县连片13.3 hm2以上综合种养面积约3 333 hm2,在种养方式上以稻田养虾、养蟹、养鳅、养鱼共作,以稻虾共养面积最大。通过推广新技术,应用新模式,达到水稻品质精良,效益倍增,鱼、虾、蟹立体养殖,经济效益全面提升的效果。通过研究与打造一批稻田高效种养模式技术典型,示范带动当地水稻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努力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1 稻虾共作模式生态种养技术
1.1 种植地选择
发展稻田套养龙虾,对种植地环境要求相对较高,通常应该选择水源供给充足,排灌方便,保水保肥能力较强,生态环境良好,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肥沃的种植地。沿河低洼地带十分适合发展稻田套养龙虾。种植地大小面积不限,但为了提高种植效益与养殖效益,应该以集中连片种植为主,最好保证以3~6 hm2为1个养殖单元,同时还应该确保交通运输便利,有充足的电力供给。
1.2 大田设计
首先,田间开沟筑埂。大田田埂内侧开挖1个宽2 m、深1 m的养虾沟,虾沟应该距离田埂2 m左右,拐角处开挖成弧形,方便龙虾行走。对于种植面积较大的稻田,还可以在田中间开挖1个十字形的田间沟,宽度与深度控制为1.5、0.6 m[1]。养虾沟的面积应该占到整个稻田面积的10%~15%。将挖出的土壤对田埂进行加固处理,保证田埂宽为1~2 m,高出前面0.8 m,这样能有效防止渗水,泄露。同时还应该做好田间龙虾防护工作,避免龙虾逃跑;其次,控制水质。发展稻田套养龙虾生态养殖技术,对田间用水要求较高,通常水质应该满足生态养殖质量要求。龙虾在生长中对各种重金属与化学农药十分敏感,在水稻种植中应该加以注意,严格控制敌百虫与菊酯类农药的使用量。龙虾在越冬前,田间的水位控制为30 cm左右,进入越冬期后,水位提升到50 cm左右。第2年春季将水位下降到30 cm,夏季高温季节为防止温度对龙虾生长产生的影响,应该将水位提高到60 cm左右;再次,水草种植。在田间的龙虾虾沟中可以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等水生生物,水草种植面积约占到整个加工面积的20%~30%,保障田间零星分布,避免过度集中。在龙虾养殖中,威胁其健康生长的水生生物较多,因此需要做好水蜈蚣、水蛇和水老鼠的防控工作。在龙虾放养前,每亩可以选择使用生石灰50~75 kg全池泼洒,清除田间害虫。进水口可以使用40目的纱网进行过滤。日常养殖中应该及时在田间巡查,避免有害生物对龙虾生长产生威胁。
1.3 水稻栽培技术
1.3.1 水稻品种选择
通常用于套养龙虾的水稻品种应选择生育周期相对适中、茎秆粗壮,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生产潜力大的优质水稻品种。当地选择的主要品种是稻米品质较好的‘南粳9108’,少部分的‘连粳7号’。
1.3.2 田间施肥
当年生长的龙虾进行第1季捕捞结束后将田间的灌溉水适量排出,将龙虾迁移到龙虾沟中,然后对耕田进行整地施肥,通常每亩施入完全腐熟的有机肥250 kg,45%的复合肥10~15 kg。水稻在移栽前7 d追施尿素10 kg/667m2。水稻生长到穗期后,结合田间生长情况,进行叶面施肥,选择施用0.1%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每间隔7~10 d施用1次,连续施用2~3次[2]。用于养殖龙虾的稻田禁止选择施用碳酸氢铵。
1.3.3 水稻移栽
最佳的水稻移栽时期为每年的6月中旬到7月初,由于稻田养殖龙虾,水稻移栽密度不宜过大,以稀植为主,确保田间通风透光良好。通常粳稻的行株距控制为30 cm×16 cm,栽植密度控制为每亩1.4万穴。
1.3.4 田间管理
水稻移栽后7~10 d,应该保持田间浅水层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加速水稻成活,水稻进入生长中期后,水层深度控制为5~10 cm,方便龙虾从虾沟中出来活动觅食。水稻进入分蘖末期后,将田间水排干,对稻田进行轻度晒田处理,时间控制为3~7 d。进入抽穗扬花期后逐渐加深水层,控制为20~30 cm[3]。水稻进入蜡熟期后及时落水,保证田地干硬,方便机械化收获。在水稻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应该重点做好病虫草害防治工作。稻田养殖龙虾的种植地应该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与使用次数,田间杂草应该以人工除草为主,应该选择低毒、低残留、不会对龙虾生长造成危害的农药。通常可以选择生物农药进行防控。在用药时期应该进一步增加田间水层深度,降低药物使用浓度,减少药害。在田间禁止使用含有磷、菊酯类、拟除虫菊酯类的化学农药。
1.4 龙虾养殖技术
1.4.1 龙虾放养
每年3~4月将虾苗放养到稻田中每亩投放1 cm左右的龙虾1~2万尾。在龙虾放养中,应该保障放养同一个批次同一个规格的龙虾一次性放足。投放日期越早,经济效益越高。幼苗投放不能过于集中,在稻田中分点均匀投放。投放时间应该选择在晴天的早上或傍晚进行,避免阳光强烈照射影响到虾苗的正常生长。5~7月后,结合亲虾、繁殖虾和田间捕捞情况,适当补充幼苗。进入8~9月后,每亩投放30 g左右的亲虾30 kg,雌雄比例控制为2∶1或3∶1[4]。有条件的种植户,可以在稻田附近修建暂养池,等到水稻收获后及时灌溉,将养殖的虾苗放入稻田中,这样能利用稻田冬季的休养时间,保证亲虾能更好的繁殖。
1.4.2 科学饲养
水稻田中的龙虾食物来源主要是水草、秸秆和浮游生物,为加速田间水草与浮游生物的生长,每月可以选择使用完全腐熟的鸡粪投入到稻田中,每亩投入100 kg。在龙虾饲养前期通常不需要投放饵料,进入5~6月后,可以适当投喂龙虾专用的饲料,每天投喂2次,9:00~10:00与16:00~18:00各投喂1次,上午投喂量控制为总投喂量的30%,下午投放70%。在投放精饲料的同时,还应该注重补充一些青饲料,保证饲料营养搭配科学。每天饲料的投喂量控制为稻田虾体重的2%~6%,确保当天投喂的饲料能在3~4 h内采食完毕。
1.4.3 捕捞上市
稻田养殖龙虾捕捞时间通常为4~8月,上市时间集中在5~6月,及时将田间的大规格龙虾捕捞出来,降低田间龙虾养殖密度,可加速个体较小的龙虾快速生长,以此提高产量与效益。通常龙虾捕捞采用虾地笼进行捕捞,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将地笼直接放置在稻田的虾沟中,每天早晨回收虾笼,并将虾笼放置在下一个位置。为提高捕捞量,还可以在虾笼中投放适量的诱饵。
2 推广稻田套养龙虾生态养殖技术措施
2.1 加大政策扶持,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建立以政府政策引导、农民和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投入为支撑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引导农业企业与农民自发投资,形成多方投入、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在积极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争取专项资金的同时,整合现有项目资金,重点利用农业支持保护补贴(适度规模经营)资金扶持稻田综合种养。扩大综合种养规模,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2.2 开展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创新研究
灌南县新集镇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开展种养模式多样性试验,在稻田养殖龙虾、螃蟹、沙塘鳢、鲑鱼等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塑料大棚温室稻田龙虾等模式进行技术创新研究,探索适宜本地种养新模式,在稻田综合种养优质稻的品种选择、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等方面进行攻关和创新,摸索稻田综合种养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2.3 强化技术指导,加大推广普及力度
灌南县专门成立稻田复合种养专家组,负责制定水稻综合种养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及各种生产模式的操作规程,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及时解决生产中的重大技术难题,将稻田综合种养与绿色、有机食品品牌认证有机结合,组织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努力把指导服务与技术创新融入到产前、产中、产后的每一个环节,提高稻田综合种养综合效益,为加快发展本县农业现代化提供技术保障。并积极邀请省级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和培训,与挂县强农项目进行技术合作,带动全县稻田综合种养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2.4 培育新型市场主体,推动经营机制创新
着力培养新型经营主体,注重引导农民提高专业化水平,大力扶持专业合作社、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着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和多元服务主体,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推动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产业链条不断完善。
2.5 总结技术成果,宣传推介典型经验
探索建立稻田综合种养综合效益的评价机制,制定出一整套经济、生态与社会效果的评价方法,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做法与技术成果,加大对收益好的典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新闻等媒体,不断将产量保持稳定、收入稳增种养大户的成功经验向社会广泛宣扬,引导和激发各类生产主体的积极性,努力在全县形成促进稻田综合种养快速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