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论述探析

2019-12-22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

陈 石 明

(1.湖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410004)

意识形态建设是政治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成效关系到民族国家的长治久安、现代社会的和谐稳定、执政党的合法性地位和持续执政。在治国理政的丰富实践中,习近平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围绕着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阐明了很多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系统深入地研究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论述,分析其形成依据、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对于丰富和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建设重要论述的形成依据

任何一种政治思想、政治理论的形成,都离不开前人积累的思想,离不开当时的时代实践。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论述也不例外,其形成有着理论根基、直接思想来源和实践依据。

(一)理论根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意识形态思想

理论根基用以标示一种创新思想所赖以形成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依据。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任何创新思想只要具备了牢固的根基,就能够在此基础上继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长成参天大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无数次思想交锋中,经过时间和实践的大浪淘沙,最终积淀成了其意识形态的经典学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意识形态思想,是我们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指针,是引领中华民族“复兴号”巨轮破浪前行的思想保障。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论述离不开这些思想理论,正是后者为前者提供了理论根基,才使得前者成为新时代的创新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意识形态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吸收了前人意识形态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意识形态学说:突破过去单一视角,从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等综合层面界定意识形态,在世界观上将意识形态界定为颠倒的先验体系,在历史观上将意识形态界定为代表特定社会阶级的思想信念,在价值观上将无产阶级思想意识与统治阶级思想区别开来;揭示出意识形态的物质生活根源,并往往以颠倒方式反映物质生活实践,“甚至人们头脑中的模糊幻象也是他们的可以通过经验来确认的、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1];立足于唯物史观高度,阐明意识形态产生、发展与消亡的运行轨迹;指明阶级的消灭、国家的消亡和私有制的终结等是走出“意识形态幻象”的路径;提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建设思想,摒弃传统意识形态理论“批判一切”的虚无倾向,实现对资本时代的彻底批判和超越。

(2)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就意识形态的概念、建设方法和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目的作出了思考:意识形态就是观念上层建筑,是对物质关系的反映;“灌输”是最为有效的意识形态建设方法:“从外面灌输给工人,即只能从经济斗争外面,从工人同厂主的关系范围外面灌输给工人”[2];意识形态教育的目的是在关注人民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实现思想的统一。

(3)斯大林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继续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意识形态理论,其主要思想包括:认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原则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导地位;应该有效发挥意识形态的社会引领与力量凝聚功能;进一步细化列宁的“灌输论”思想,指出灌输的原则与方法;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定为科学意识形态。

概而言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意识形态思想,成为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建设重要论述不可或缺的理论根基。

(二)直接来源: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相关论述

直接来源用以标示一种思想形成过程中为本思想提供的时间最切近、范式最类似的一些思想渊源。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相关论述,是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建设重要论述的直接理论来源。

(1)毛泽东对意识形态建设的论述。毛泽东在批判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意识形态理论的基础上,适应中国革命实际情况的需要,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中国化。毛泽东对意识形态建设的论述内涵非常丰富,主要包括意识形态本质观、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意识形态斗争理论和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在毛泽东看来,反映一定阶级利益是意识形态的本质:“哲学是一定阶级的意识形态的集中表现。”[3]关于意识形态领导权,毛泽东的理解是:无产阶级是领导意识形态的主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领导干部要亲自抓思想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无产阶级要领导文化思想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必须唤起全党的注意,进一步认真地加强党的思想工作。各级党委必须真正做到把思想领导当做自己领导的首要职责。”[4]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各地党委的第一书记应该亲自出马来抓思想问题”[5]。对于意识形态斗争,毛泽东认为要批判资产阶级思想,开展文化上的革命。关于意识形态建设,毛泽东提出培养革命的文化工作者:“革命的文化工作者,就是这个文化战线上的各级指挥员”[6];提出建立新闻、报刊、出版、广播、影视等自己的意识形态机构;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指导方针。

(2)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对意识形态建设的论述。邓小平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主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升意识形态建设的实效性;坚决清除思想战线的精神污染,提升意识形态阵地意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奉行国家利益至上原则,妥善处理国家间意识形态分歧。江泽民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论述也很丰富,他从苏联解体的教训、维护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等方面强调应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提出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阵地;思想政治教育要常抓、长抓,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和削弱;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永葆意识形态的先进性。胡锦涛对意识形态建设的论述主要包括:坚持意识形态引领文化建设;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改进宣传舆论工作;抓好思想政治工作。

(三)实践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理论是对实践呼声的回应,任何创新思想的诞生,都离不开当时的伟大实践。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论述,主要回应了三个方面的实践:

(1)与世界深度互动实践中我国面临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在奔向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中国离不开与世界的深度互动。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西方发达国家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强大,利用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话语权,肆意散布否定、质疑、渗透、颠覆中国的言论,使我们面临着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他们使出贯用伎俩,西化、分化、弱化中国,不断采用“经济问题意识形态化、意识形态问题经济化、宗教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宗教化”[7]等各种方式,肆意歪曲中国意识形态,其主要特征如下:对中国意识形态进行渗透和攻击的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呈现分散化、扩大化的特点;西方国家不断利用其优势话语权,拓展他们意识形态的辐射面和渗透面;启用各种传媒工具,刻意抢夺新闻舆论阵地;有意识地“妖魔化”中国,歪曲和攻击中国的正面教育,策划各种虚假反面宣传。“中国发展壮大,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而不是什么威胁。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8]275习近平用中国梦与各国梦想的互动、“亲诚惠容”的周边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回应中国与世界的深度互动实践。

(2)国内建设面临多元意识形态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常常有意引导我国社会探讨一些他们给出的思想主题,借此掀起各种社会思潮,在思潮中肆意推销和兜售他们的价值观念,如借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论推销西方资产阶级民主自由人权观念;借历史虚无主义企图搞乱、抹黑我国的历史及英雄人物,导致国内出现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消费主义、泛娱乐主义等各种社会思潮泛滥,严重冲击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一些党员干部缺乏理想信念,意识形态安全意识不强,一些学校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欠佳,这些情况如果不认真对待,都会侵蚀马克思主义信仰。

(3)互联网上的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紧迫任务。众所周知,我们处于互联网时代。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网络化、信息化的新特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网络和信息安全牵涉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我们面临的新的综合性挑战”[8]84。谁善于利用网络、建设网络,谁就能在意识形态建设中占据主导地位;谁能掌握、引导自媒体的动向,谁就控制了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主方向。意识形态建设在互联网时代有着与过去大为不同的情势:因为网络的互联互通,“意识形态”声音的发源点非常分散,遍布全国甚至全球,每一个“发声点”的言论都有可能持续发酵,产生比“蝴蝶效应”更强大的传播力和震撼力。互联网时代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学会运用“互联网”思维,弘扬网上“正能量”,用主流意识形态占据互联网阵地,使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主旋律”进入微平台、自媒体,用马克思主义信仰武装网民头脑。如何有效监控网上的非主流、反主流的言论和思潮,肃清意识形态领域的“污泥”,建设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习近平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旗帜鲜明的解答,对互联网上的意识形态建设作出了重要论述。

二、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建设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涵盖了地位论、目标论、核心论、机制论和举措论,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一)意识形态建设地位论

习近平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对意识形态的地位重新进行了界定——极端重要。习近平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9]这表明:在新时代,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发生了新变化,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已经处于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最前沿,已经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时代任务和使命。把握“极端重要”的思想内涵,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思考:

(1)意识形态建设事关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前途命运。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理论,“他的观点仍然适用于当今世界的关键之处”[10],搞好意识形态建设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阵地,使人们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分析错综复杂的问题。习近平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8]153习近平对意识形态建设作出的重要论述就是要指导人民统一思想、坚定信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意识形态建设要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必须营造风清气正的国际国内舆论环境。我们必须看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在妖魔化中国、唱衰中国,不择手段地打击马克思主义,阴谋逼迫中国放弃马克思主义,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

(2)意识形态建设事关党性原则和人民根本利益。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坚持党性原则,要求广大党员做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力量,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理论修养、站稳马克思主义立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的政治立场。同时,意识形态建设事业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必须明确,党性原则和人民性原则是有机统一的,不能将两者对立起来。

(3)意识形态建设事关思想宣传工作成效和国际话语权。我们党历来视思想宣传工作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方法并予以高度重视。习近平在其对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论述中,有着大量的关于做好思想宣传工作的论述,例如,思想宣传工作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把宣传思想工作同各个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社会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9]。同时,意识形态建设要着力于掌握国际话语权,改进对外传播方式,构建国际通行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通过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不断掌握国际话语权,创新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推动时代发展。

(二)意识形态建设目标论

习近平给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设定了一个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前往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在这个极具象征意义的地方,鲜明阐述了“中国梦”的含义。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又对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路径进行了阐述。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多维度阐发有关中国梦的思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梦理论,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构成了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建设论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中国梦思想的提出,是对中华民族独特历史发展、文化积淀、现实国情深刻而具体的把握,高度概括了近代鸦片战争以来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中国梦,既反映了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而不屈不饶、不怕流血牺牲的伟大奋斗精神,又反映了改革开放40年中华民族艰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人民对未来社会的无限憧憬和殷切期盼。中国梦,既是对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中辉煌与沧桑的深刻思索,也是对中华民族当代现实与未来发展的深刻揭示。对于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1)中国梦的主要内容。中国梦,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种复兴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习近平从国家、民族、人民三个层面把中国梦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中国梦的主体。中国梦到底是谁的梦想?习近平认为,中国梦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梦想,是国家的梦想、民族的梦想、每个公民的梦想,归根到底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梦想。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中国梦无疑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梦想,是全世界华人、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

(3)中国梦的实现路径。习近平将其概括为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习近平强调,实现中国梦既要有自信,更要努力奋斗,绝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可以实现的,而是要靠实践、实干奋斗出来。

(4)中国梦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梦想的关系。习近平强调,实现中国梦,不仅不会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威胁和灾难,恰恰相反,会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福祉。中国梦,是和平崛起之梦,中国人民自古以来爱好和平,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成果。在对外交往中,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历来不称霸也永远不会称霸,坚持与各国人民友好和平相处;中国在国际社会积极、主动、自觉地承担国际义务,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中国梦,同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想紧密相连、息息相通。

(三)意识形态建设核心论

文化的核心是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又是意识形态的核心。对我国而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习近平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多次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路径选择作出论述和说明,实现了意识形态思想的重大创新。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习近平认为,社会进步前行需要核心价值观提供强大的动力源泉,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在本质需要核心价值观来凸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大力弘扬意识形态“主旋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有效展现舆论领域“正能量”。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是社会意识的两个基本层面,前者层次较低、分散、自发,后者层次较高、定型、自觉。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其内涵非常丰富,政治理论、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以及文学艺术等等都是其重要内容。意识形态的内容反映着社会的经济基础与政治制度,在阶级社会中展现出阶级性,体现该社会统治阶级的利益。在实践中,意识形态既能为维护本阶级根本利益进行有效辩护,又是同敌对阶级开展斗争的有力思想武器。习近平强调意识形态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8]163,能够有效应对“普世价值”的挑战。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需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灵魂与根基。如果失去了灵魂与根基,这个国家、民族就可能会走向衰败乃至消亡,而灵魂破散、根基摇晃的国家和民族是没有希望和前途的。习近平倡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固本”,有效应对社会上出现的信仰危机、道德滑坡、理想缺失等根基性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筑牢理想信念的基石。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可以说是在做“灵魂工程”,能够有效提升广大人民的精神境界。社会上出现的“普世价值”论调,冲击着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念,动摇了一些人的思想,威胁到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针对这一现象,习近平强调:“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由于其自然条件和发展历程不同,产生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也各有特点”[8]171。这种反驳,达到了正本清源、有力回击西方价值观挑战的目的。

(四)意识形态建设机制论

在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论述中,他主张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应该有新机制。 习近平所说的新机制主要包括理论阐释机制、价值引导机制和策略操作机制。

(1)理论阐释机制。意识形态建设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用思想理论科学解释社会现实生活,意识形态的交锋、争夺,主要就是对现实社会生活“解释权”的交锋、争夺。对于理论阐释机制,从习近平的重要论述中可以归纳三个要点:一是建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阐释新时代我国社会现实生活,坚决抵制西方话语霸权和意识形态渗透、颠覆。中国的问题、中国的现代性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阐释,要形成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通过有效的理论阐释机制,给世界讲清楚并让世界更多地理解中国,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选择自己发展道路的权力,世界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采用相同的发展道路和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的选择,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的过程中作出的抉择;西方意识形态话语具有特殊性,不具有普适性,只适合西方国家的国情;“意识形态终结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背后的实质是西方国家西化、分化中国的险恶用心。中国社会科学的未来发展,是要在世界争夺属于自己的国际话语权。二是正确看待和认识我国社会转型带来的各种问题,用主流意识形态理论阐释我们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挫折和挑战。现实中出现的社会不公、利益分化和贫富差距等问题,我们既不能过分夸大,也不能视而不见,这些问题只能在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解决,不能因此就否定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进而取消、抛弃改革开放的决策部署。建立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阐释机制,就是要给全社会解释清楚: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历史成就。三是主流意识形态要应对网络化、信息化带来的新挑战,阐释清楚我们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谨慎发表网络言论、养成网络自律精神。通过理论阐释机制,主流意识形态应建构起符合网络信息时代特点、贴近百姓日常生活的话语体系。在这个方面,习近平的中国梦理论提供了典范。习近平提出“中国梦”,采用了通俗化、生活化、大众化的话语体系,诠释了我们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思想,切实做到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既在内容上反映了人民的生活面貌、真实表达了人民的生活逻辑,又在形式上使用了人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方式,可以说完全契合了网络传播的特点,引起了广泛共鸣。

(2)价值引导机制。主流意识形态要有一套鲜明的、毫不含糊的价值观念,以此有效地引导人们的观念和行为,使其向着主流意识形态要求的方向发展。对于价值引导机制,从习近平的重要论述中可以归纳两个要点:一是主流意识形态要运用价值引导机制,引导人民树立“四个自信”,旗帜鲜明地反对“普世价值”论思潮。西方强势推行的“普世价值”话语,实质是胁迫中国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达到西化、分化中国的不可告人的目的。我们的党员干部要掌握马克思主义这项“看家本领”,千万不能成为西方道德价值的应声虫。我们要看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引导人们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基石,只有坚持“四个自信”,才能实现价值观上的自觉。二是主流意识形态要运用价值引导机制,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指引”功能,化解社会转型期人们出现的信仰危机、价值分化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础工程,以之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使之成为社会最大的公约数,为社会转型期安顿人心、整合秩序提供价值引导。

(3)策略操作机制。对于策略操作机制,从习近平的重要论述中可以归纳三个要点:一是主流意识形态要应对全球化时代的机遇和挑战,采取文化软实力战略,用这种策略操作机制来提高中国价值理念向国际社会的传播效果。在这方面,习近平作出了表率,为塑造我国的良好国家形象,对外充分展示中国的软实力,他提出了一系列融通中外的全新话语来开展对外宣传,如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国梦理论,等等。二是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注重策略操作机制,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思想宣传工作必须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为社会提供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理想信念,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发社会活力、凝聚催人奋进的团结力量、强化社会的向心力。习近平强调,正面宣传关键要注重效果和质量,把握好时机、力度与效果的有机统一。三是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注重策略操作机制,要敢于同各种有悖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维护意识形态领域的纯洁性,营造良好社会风尚。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对各种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否定改革开放的思潮和观点,要敢于亮剑、勇于批判、善于斗争,对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落后思潮,要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反对。

(五)意识形态建设举措论

习近平在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论述中提出了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文化强国战略的关键举措。深刻把握了这些新战略、新举措,也就在思想观念层面理解和把握了未来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方式和举措。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何具有意识形态意蕴,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又具有什么样的重大意义?对于第一个问题,可以这样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提出的总体设计,具有顶层设计的理论张力,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指明了方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属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主张,显示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深刻的政治性和鲜明的阶级性。对于第二个问题,可以这样把握: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巩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经济基础。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复杂艰深的难题亟待化解,最为关键的方法还在于发展,但发展并不意味着经济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在“全面”二字,意味着坚持“五位一体”建设,不可偏废,共同进步。二是全面深化改革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动力源泉。改革开放40年不只是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也充实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在对外开放中我们充分吸收国外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中有利于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部分,如西方关于民生的思想及其思维方式;另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更好地坚持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对其进行完善化地实践,在改革中始终做到“四个自信”。三是全面依法治国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法治保障。全面依法治国正是我国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具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特征;同时,全面依法治国内在地蕴含着健全我国各项制度的导向。只有法治成为国民的基本信仰,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才显成效。四是全面从严治党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全面从严治党从根本上保证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具备坚强的领导力量,既能有效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又能获得人民群众对党的信赖、获得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从而巩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执政基础与群众根基。

(2)文化强国战略和意识形态建设是紧密相连的。可以说,文化强国为民族复兴伟业提供精神支撑,体现着中国崛起的文明担当。文化强国战略有利于搞好意识形态建设,因为文化发展中的核心部分即价值观念、思想道德就是意识形态;文化领域日益复杂的斗争就是意识形态的斗争;文化文明的传承、建设最为关键的就是精神文明的传承、建设,也就是通过传承、建设来构筑我们的精神家园,而意识形态贯穿其中。反过来,意识形态建设也可以助推文化强国战略,因为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可以有效涵养文化强国的定力;意识形态的创造力可以有效增强文化强国的动力;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可以有效彰显文化强国的魅力。

三、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建设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紧迫性,迫切需要创新理论的指导,为实践中的思想宣传工作提供理论支撑,以取得意识形态建设的良好成效。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论述应运而生、应时而现,为新时代提供根本指导,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

(一)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论述,提供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顶层设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并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情,它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工作,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一套精心筹划、全面完整的思想理论为其提供指导、指引。如果意识形态工作缺少科学理论的指导和支撑,那么其中蕴含的意识形态价值就不能得到实现,这项工作最终也会以失败而告终[11]。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过程中,意识形态建设明显落后于社会发展,缺乏理论创新导致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论证和支持,当其遭遇西方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的强势入侵和西方发达国家猛烈的和平演变冲击时,便感到束手无策,无法在国内统一思想、凝聚强大的思想力量,最终导致人们思想混乱,失去了核心价值观念,使社会主义国家丧失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根基,最终助推了无产阶级政权的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灭亡。“苏东剧变”启示我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能随随便便、随心所欲、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虽然社会主义国家没有既定的蓝图可供遵循,但我们要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加强理论思考,做好“顶层设计”,用充分的理论准备和周密的方案设计来应对复杂艰巨的意识形态斗争,唯有这样我们方能勇立潮头,占据理论阵地的制高点,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党充分吸取了“苏东剧变”的教训,一直积极主动地致力于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理论创新,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规律,做到了有的放矢、有序开展。为应对艰巨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需要认清大局、大势、大事,特别是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要始终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应对有力[12]。习近平用“极端重要”来标示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地位,从意识形态建设的地位、目标、核心、机制、举措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深刻独到的见解,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上站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从“顶层设计”上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作出了战略谋划、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遵循、勾划了系统蓝图,这必将极大地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取得更大成效、实现更加科学的发展。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论述,有机地融入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成为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二)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化了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科学认识,把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新境界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论述,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关于意识形态建设论述的基础上,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时代需要,为解决意识形态建设中出现的新特点、新情况、新问题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不断地完善了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建设思想的理论内涵,深化了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科学认识。同时,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有效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所面临的新问题确定了原则、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对于推动意识形态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把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现实问题和突出矛盾作为思考、谋划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提。的确,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我们又必须要看到,国际上“西强我弱”的意识形态基本格局并未完全改变,各种针对中国、反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指责仍然顽固存在、不绝于耳,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虽然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经济实力的增长并不必然带来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也不必然带来意识形态对外传播的自动提效,中国声音、中国智慧在国际舆论中还没有得到真正彰显,“被描述”“被曲解”,甚至“被妖魔化”的情形屡屡发生。如何改变中国在国际舆论中的弱势地位,如何引导国际社会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新时代的中国,如何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这些都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在国际上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在国内,我们党在广度和深度方面持续推进改革开放,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由多种矛盾叠加交织、多元多变的思想观念所引发的诸多社会思潮的风云激荡,怎样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确保马克思主义占据主导地位,这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在国内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再者,在网络化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成为了意识形态领域各种舆论争夺的主战场。新媒体信息传递方式的分散化、多点化,颠覆了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结构,改变了社会舆论生态,网络空间成为了各种价值观念争夺的集散地、各种社会思潮的贩卖场。如何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使网络空间风清气正,这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在互联网时代必须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习近平针对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作出了论述和回答,可以说是主动回应,并做到了理论上的清醒、行动上的自觉。针对国际舆论形势,提出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打造中国话语;针对国内情形,提出团结、稳定、鼓劲,坚持正面宣传;针对互联网时代,提出加强网上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论述,把要正确处理思想问题和正确应对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我们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新境界。

(三)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论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了思想基础、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汇聚人心、凝聚力量、坚定方向的强大思想理论武器。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加接近、更加触手可及,中国人民正豪情满怀地憧憬和向往着民族复兴的光明广阔前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我们亟需调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努力奋斗,也需要一切支持这一伟业的华人华侨、海外同胞的广泛支持和共同奋斗,这就要求我们实现最大可能、最广范围的团结,将全体党员、全国人民以及海外华人的力量凝聚起来,将他们的思想统一到民族复兴的目标上来。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论述,有效地回应了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及突出问题,规划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方向、战略举措、崭新机制、实施路径,为思想宣传工作指明了前途和方向,营造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砥砺奋进、迎接挑战、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良好舆论氛围,为全体党员、全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为我们站在新时代、新起点实现新目标奠定了根本思想基础。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要领导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全面从严治党至关重要。在新时代,我们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党内存在着一些亟待化解的难题。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不信马列信迷信,一些党员干部道德底线失守,一些党员干部贪污腐败、以权谋私,一些党员干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这些问题都需要下大力气解决。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做到理论上清醒、坚定,才能有政治上的清醒、坚定。习近平告诫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这是衡量一个党员干部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准。提高政治站位,要求我们有正确的政治意识,即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维护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高政治站位,要求我们站得高,有全局意识、大局意识,站在党执政兴国的高度看待事物、思考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高于个人的位置去思考、去考虑、去谋划;提高政治站位,要求我们跳出个人私利、部门利益,从客观、公正的角度看问题、想办法,为地区发展、人民大众和国家兴旺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思想与“剑”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