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体育与职业体能课程设计的探讨

2019-12-22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8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职业体育

李 恩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高职高专教育承担着培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等一线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是实施科教和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部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只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身体素质的提升;只重视专业课程的设置,忽视体育课程的设置,忽视体育教师的素质培养、进修、培训,使学生难以适应走上工作岗位后高压力、高强度的工作环境。高职高专体育与职业体能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体育素养提高、职业生涯适应有着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保证体育课和体育锻炼时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的要求,根据当前甘肃卫生职业学院学生及所学专业特点以及学院体育教学现状,提出体育与职业体能课程改革思路,为培养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1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体育教学现状和课程改革依据

1.1 体育教学现状

1.1.1 课时安排 目前我院三年制学生共三学期课程,需完成教学任务96~102课时;五年制学生共八学期课程,需完成教学任务258~268课时。按照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我院体育课时安排基本达到要求。

1.1.2 课程内容 学院体育课程授课内容仍然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必修课为田径相关项目,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和健美操等为选修课内容。没有根据本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就业特点设置相关教学内容,也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创新体育教学资源,没有做到不断增强教学吸引力,更没有研究制作适合身体有缺陷学生的体育教学资源。

1.1.3 课程安排 学院课程一般分为必修课和选项课两个部分,必修课主要在新生入校阶段学习,选修课从第二学期陆续开设。选修课给了学生必要的自主选择权利,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学地点相对分散,学生分组较多,教学效果相对比较差,还给教学的安全性埋下了许多隐患。

1.1.4教材 学院上课的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的《体育与健康》,内容相对陈旧,延续了以前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不具备高职院校特色,不符合本院女生较多的特点。

1.1.5 教学方法 本院体育教师授课方式相对比较单一,主要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的教学方法,很少运用探究性等现代教学方法,忽视了对学生锻炼方式、方法的探究与创新,未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1.2 体育与职业体能课程改革理论依据

高职高专体育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通过系统的课堂教学和有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发展素质、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为完善学生人格、提升应职应岗能力和提高今后的生活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1.2.1 体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发展,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关注,并对职业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围绕这个核心进行体育课程设置,以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为核心,分析学生的普遍和特殊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我院学生因其专业特性比其他专业学生在体力和耐力上要求更高,因此体育课程内容设置要适应学生走上社会的需要,也为培养学生从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打好基础。

1.2.2 体育课程改革指导思想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设置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职业教育为方向,以培养目标为主线,并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和以终身体育能力的形成为目标进行课程设置。

1.2.3 体育课程目标 根据职业教育特色,课程要具有科学性、针对性、适应性、灵活性和先进性。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学会一种或几种长期锻炼的方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另外,需要加强学生体育知识实际运用能力培养,使其理解运动与健康的意义,能够利用体育锻炼来预防职业性疾病;了解常见体育比赛规则,提高体育比赛的鉴赏能力,丰富体育文化素养;还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锻炼,培养学生坚毅的意志品质,适应各类职业岗位要求;增强人际交往能力,提高竞争、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且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1.2.4 教材选择 教材内容要反映体育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采用先进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现有的信息工具,建立动态的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针对职业院校专业特点,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对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供基础性保障。编写适合本院学生的校本教材,以达到体育与职业体能课程教育目标。

2 以学生为主体,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体育课程内容

全院共有11个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专业调整相关教学内容,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适应能力。体育教师要讲明体育课内容的具体要求、需达到的目标,使学生明确方向,有目的地进行体育运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2.1 “静坐型”专业

如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即为“静坐型”专业,并以女生居多。该专业需要久坐,容易出现腰椎、颈椎等疾病,下肢血液循环也不顺畅。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有针对性地注重腰椎、颈椎及全身的综合锻炼,开展搏击操、健美操、韵律操和羽毛球等项目教学。

2.2 “久站型”专业

如药学专业、中医学专业即为“久站型”专业,该专业特点是需要长时间站立,易使人体协调机能和各个器官的负担过重,易出现下肢淤血、血流不畅、静脉曲张和心血管疾病等。对于此类专业的学生要增加健走、慢跑、跳绳、搏击等运动项目的教学。

2.3 综合型专业

如护理专业,其特点是有静坐、站立、长蹲、走动,工作时间长、强度大,容易使运动系统和心肺功能负担过重、精神压力过大,导致部分肢体过度疲劳以及心血管疾病。因此,要注重力量素质和耐力方面的练习,如韵律操、慢跑、跳绳、羽毛球等项目的教学。

总之,在基础教学的基础上,体育课程要针对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及步入社会可能遇见的对身体产生伤害的职业疾病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要考虑能使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知识和技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得以运用,使学生得到健康的身体,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工作。

3 注重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对学生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还需要注意多方面工作:定期进行卫生保健知识普及教育,包括体育卫生、心理调节、运动损伤处理、体育活动中的自我保护等,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身体锻炼方法。结合实际专业开发新内容,利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开设体育按摩、气功、足疗等课程,多方面提高学生能力,为未来活跃企业体育活动和自觉参与健身活动打下基础,塑造既是企业技术人才,又是企业体育运动活跃分子的高素质人才,实现终身体育的目的。

4 需要解决的问题

4.1 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

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政治、业务素养。学校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体育教师定期接受教育培训,不断完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逐步提高学历水平,从而提高体育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4.2 引入俱乐部式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上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逐步实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俱乐部式教学模式,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

4.3 开展教学工作的监督和考核

教学评价是对教师工作质量监督和考核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学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教师业务素养(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教学工作量)和课堂教学两个方面,可通过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专家评议等方式进行。评价结果应记入教师当年教学业绩考核结果,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积极性。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职业体育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职业写作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我爱的职业
2016体育年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我们的“体育梦”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