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的病理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

2019-12-22燕春艳宋希元刘洪美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8期
关键词:教研室病理学切片

燕春艳,宋希元,魏 红,刘洪美

(济宁医学院,山东 济宁 272067)

病理学是一门跨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临床课程的学习,而病理学实验教学又是对病理学理论知识的巩固与印证,在病理学学习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病理学实验教学还以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的机会很少。改变传统病理学实验教学模式,推动实验教学改革,让学生实现由被动学习到主动求知的转变势在必行[1]。近几年,病理学教研室也在不断尝试新的实验教学方法,例如,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联合进行的正常与异常组织切片相结合的小范围课程整合法;在近两年实验教学中还引入了以病例为基础的“三明治”教学法,并取得了明显效果[2]。但是,通过教学观察及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和问卷调查反馈等,我们也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另外,随着网络及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发展,也给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本文就我校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方法和手段、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一些具有可行性的新的教学方法阐述如下。

1 病理学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实施

受实验课时限制,多年来国内病理学实验教学都沿用传统教学方式[3],由于解剖学、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等基础医学课程不是在同一个学期开设,导致学生不能将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很好区分,阻碍了学生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此,联合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对病理学实验教学进行了课程整合改革尝试。因为受实验课时和师资力量限制,只在学期初进行了短时间的整合,即在首次实验课上,先请组胚教研室教师带领学生观察、讲解与病理切片相关的正常组织切片,复习巩固正常组织细胞形态结构,为后面病理组织切片的观察打下基础。学生对正常组织有较清晰的认识后,才能容易理解并掌握病变组织的病理特点。通过这一小的改革尝试,学生对病理切片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教学效果也得到了一定提高。另外,在近两年的实验教学中还引入了以病例为基础的“三明治”教学法,通过对病例的分析和讨论,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 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不足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的课程整合式教学改革,学生先对正常组织切片进行观察复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病理切片的认识、理解程度,起到了温故知新的作用,教学效果得到了一定提高。但是,通过与学生的谈话和问卷调查以及病理学考试结果显示,这一改革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实验教学中,也有不少学生反映,一次课集中把所有组织切片观察一遍,由于切片观察量大,有些组织的正常结构仍然没有掌握。有学生提议将对正常组织的观察融入每次病理实验课中,但由于组胚教研室和病理教研室属于两个独立的科室,分别承担着不同年级的不同课程教学任务,所以每次实验课都观察讲解正常组织切片受时间和师资力量限制,难以执行。在以病例为基础的“三明治”教学中,有的学生参与不积极,对讨论结果的汇报也只是依赖有限的几位学生去完成。虽然在病理实验教学中尝试着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目前还是以传统的“大体标本示教—切片示教—学生观察提问”三段式教学为主,该教学手段较单一,教师与学生缺乏有效交流,学生主动性不强,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能基本完成教学任务,在学生少、学生兴趣高的情况下教学效果基本合格,但对于学生人数多、学生素质高低不一的情况教学效果就不理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而且教师辅导费时费力。以往形态学实验大都以各学科为单位单独进行教学,且往往在不同学期开设,导致各门课程知识不能很好地贯穿衔接,整体性不强。为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针对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进一步改革和调整。

3 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由单一化的传统教学向多元化的混合式教学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校园网的建设为教学改革提供了便利。现在各高校根据现况对病理学实验教学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改革,主要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借助信息网络和数字化教学平台,采取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考试成绩[4-5]。为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的显微数码互动系统通过升级,增加了形态学数字化教学平台,其中包括正常组织学和病理组织学数字切片库、大体病理标本库、视频教学课件等大量教学资源,提供了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实验教学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不断地充分利用这些优厚的条件来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根据现有条件借鉴其他高校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微课、PBL教学以及临床病例讨论等,这些方法都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6]。

在如今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为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资源优势,多角度强化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开放式实验教学成了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方向。我教研室结合实际情况也在逐步开展开放式实验教学,以弥补课时的不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实验室利用学生非上课时间,结合相关章节内容的重要性和难易度,适当安排开放实验室,除能很好地弥补课时不足之外,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实验室设备资源利用率,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利用开放实验室给学生配备病理大体标本和正常及病变组织数字切片等,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固定时间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开放时间内选择实验内容,教师进行指导、答疑和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对一些对课堂内容没有完全掌握的学生,在这里可以进行重新学习或复习。另外,开放实验室还可准备一些难度稍高的切片,比如肿瘤章节中,肿瘤的异型性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重点,实验室可以准备一些各系统多发肿瘤的标本和病理切片,有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性学习,拓宽知识面,增加对病理学知识的了解[7]。

当然,并不是好的教学方法就适用于所有学校和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综合应用的混合式教学,取长补短,更能满足个性化教学,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更高,这也是高校教学方法发展的趋势[8],也将是今后教学改革努力的方向。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会不断涌现,相信在病理学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病理学实验教学会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教研室病理学切片
海军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
海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海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基于SDN与NFV的网络切片架构
肾穿刺组织冷冻切片技术的改进方法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冰冻切片、快速石蜡切片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趣闻
WST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