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文化在高职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渗透实践研究

2019-12-22刘丽宁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8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中医药我院

刘丽宁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渭南 714026)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事业的根基和灵魂,中医药文化建设已成为新时期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近年来我院以“重视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营造校园文化学术氛围”为契机,进行了中医药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对接及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渗透的有效实践。

1 中医药文化在人才培养中渗透的目标与思路

中医药文化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我院实施中医药文化教育的目标是立足专业,寻求融合,积极实践,建构机制,形成具有我院特色的中医药专业文化,培养具备丰富的中医药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践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兼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院实施中医药文化教育的具体思路是以学院办学理念体系为依托,以中医药专业教育为基础,大力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专业实训、课外活动、优秀行业文化各个层面的作用,实现中医药文化教育与专业培养相结合,与学生精神建构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想融通,建设中医药文化教育的内容体系、方法体系、工作机制和工作团队。

2 中医药文化在高职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中渗透的路径

2.1 在新生宣誓中突出中医药文化教育

中医药专业新生入校要举行宣誓仪式,是我院坚持多年的特色入学教育形式。举行仪式时,每位新生身穿白大褂,举起右手庄严宣读中国医学生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这是最为庄严的一刻。中医药文化精髓的大爱、仁义、奉献、无私均汇聚于此,一代代伟大医药学家“大医精诚”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典范,年轻的莘莘学子会在此刻深受感动,为自己选择的医药学事业自豪,并立志为之付出努力,做出贡献。

2.2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医药文化教育

中医药文化教育是中医药专业教学的灵魂,教学过程是实施中医药文化教育的主渠道。我国中医药学源远流长,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维系健康、防治疾病、繁衍后代保驾护航,中医药学一脉相承,延续保存于世,不仅有完整的中医药学理论,更有广泛的实践性和群众基础和根植于中华儿女心中世代传承的中医药文化。中医药专业教学必须在中医药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并把中医药文化传播作为理论、技能传授的精神支撑。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长期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积极进行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提出并实行“知识培养+技能提升+文化渗透”的教育教学模式。(1)从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出发,确定中医药文化教育的内容,将中医药文化的知识体系与专业学科技能教育体系融为一体,形成学院中医药教育知识提要和认知要求,将其纳入专业建设和教学计划之中。(2)开设中医药经典选读选修课,每周2学时,写入课表,把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纳入学分考评。中医药经典选修课由我院中医药文献专业由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主讲,主讲课题组成员进行引导讲解,研习指导,考核评价。经过实践,中医药经典选修课已经成为教学内容系统科学,教学方法灵活务实,教学效果突出,深受学生喜爱的特色课程。(3)在中药学、中药炮制技术、中药药剂学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医药经典文化与医药企业文化。广大专业课教师把专业课教学渗透中医药文化教育作为教育教学科研的重要内容,确定研究项目,申报科研课题,深入研究探索,形成一大批教研成果。完成了省级重点课题“医药文化在高职中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渗透研究”。(4)结合教学,推行中医药文化精神实践。要求教师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努力践行中医药文化精神,为学生做出表率。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通过中医药文化知识的学习,勤于奉行实践,坚定专业理想,涵养职业精神,提升职业道德水平,为将来从事中医药工作奠定扎实的文化、思想基础。我们举办中医药文化知识竞赛、演讲会、医药经典读书征文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激发了学生学习中医药文化,实践中医精神的热情。

2.3 在论坛文化中张扬中医药文化教育

论坛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在长期坚持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讲座、报告、交流等形式活动经验的基础上,适应校园文化发展的要求,设立了“中医药文化论坛”。该论坛旨在弘扬中医药文化,活跃校园学术文化氛围。先后邀请美籍华人中医药专家陈镇江,台湾美和科技大学许秀月博士,台湾新生医护管理专科学校骆俊宏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四军医大学校长樊代明教授,原兰州军区323医院主治医师、国家高级营养师郭秋媛教授等十余名海内外知名专家和西安唐都医院、渭南市中心医院等医院的20多位主治医师、专家来我院做报告,与师生交流互动。

为办好“中医药文化论坛”,我们组织专人论证制订论坛学术活动方案与策划书。每年举行“中医药文化论坛”学术活动,由院内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和教授职称的教师集中展示中医药文化项目,如中国五势梅花桩的训练套路、中医练功疗法、中医脉象学等,成为学院中医药文化教育的盛会,“中医药文化论坛”已经成为我院校园文化建设的靓丽品牌。

2.4 在实训实践中凸显中医药文化特色

2.4.1 实习实训重历练 我院坚持把中医药文化精神教育纳入学生实习实训的整个过程,使实习实训不仅成为应用专业理论、锻炼专业技能的环节,而且是涵养专业文化、践行职业精神的重要机遇。广泛开展专业技能比赛与竞赛活动,同时把中医药文化渗入大赛过程。坚持把对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的思想、操守表现的考评情况,作为评定专业实践成绩的一个内容。在工作过程中,及时发现中医精神实践方面的先进典型并大力宣传,以带动和激发广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实践中医药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4.2 基地建设重熏陶 我院高度重视中医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先后投入巨资,建成中药标本馆、中医药文化信息检索室、师生共制标本室、针灸专业实训室、中药鉴定理实一体实训室等。目前中药标本系列馆已成为我院中医药文化对内对外宣传的重要基地和窗口,成为师生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最佳场所。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将中医药文化教育的内容作为场馆设计的重要方面。在实训场馆设立我国古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等医药大家的塑像,布置中医药史介绍,墙体标语、书画等的设置均以中医药名人名言和经典语录为主。学校申报的“满园药香添秀色”项目,获2015年度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学校中药标本馆2013年获批渭南市科普教育基地,2014年获批陕西省首批科普教育基地;2017年学校投入资金约320万元,目前已建成中药综合技能实训中心,其中廊道布置主要以当地中医药文化为元素,介绍陕西道地药材及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内容。

2.4.3药用植物园增知识 我院药用植物园种植了具有观赏性、实用性的药用植物百余种。学生到药用植物园种药、识药、辨药、采药,既丰富了实践教学手段,又增强了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和感受。

2.5 在行业调研中拓展文化教育思路

中医药专业行业调研活动是我院为强化校企合作,了解行业文化的重要措施。先后组织200余名师生深入地方医院、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形成调查问卷千余份,接触行业40多家,形成5份调研报告,完成专业建设和中医药行业文化建设系列报道近万字。其中的调研报告《做好课程建设 培养行业气质》,提出了课程建设应与行业标准对接,渗透行业文化,专业带头人应具备行业气质,谙熟行业文化,热心服务行业发展的理念;《开阔视野提高技能 深入行业拓宽就业》,为学院制订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与行业对接的实用性技能人才提供了宝贵的意见;《2017级高职生就业观念调查结果分析》,为学生顺利就业与择业提供了方向;《医学院学生实习综合表现调查结果分析》,发现我院学生在“创新能力、承担压力的能力、表达与沟通能力、操作技能”等方面需进一步提高;《巩固专业知识 提升实践技能》,说明了医药类专业实习实训的重要性,强调必须进一步加强实习过程的动态管理,才能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在开展调研活动的基础上,我们还组织开展了中医药行业文化进校园活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请中医药行业的专家、名家来校办讲座,安排师生深入医院、企业交流学习,极大地拓宽了中医药文化教育的思路。

2.6 在景观环境设计中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

我校在校园栽植的59种近5 000株植物中,约85%的植株有药用价值。如杜仲林、银杏园、槐花丛、桂花丛、海桐林、女贞路、竹子林、玉兰苑、木槿园等药用植物随处可见。春暖花开时学院常组织新进青年教师、植物爱好者、学生等进行校园植物辨识活动,感悟春天的气息,学习植物药用价值,同时体会中医药文化的神奇。大家深入挖掘公共教学楼的雪松、医训楼之间的野生五味子、行办楼西北角的山茱萸、医学楼南侧的野生山楂、景观广场的金银木、图书馆两侧的国槐等植物的文化内涵。学院对每种植物进行了规范挂牌,标识每种植物蕴含的文化内涵与药用价值,让师生感悟自然的伟大与生命的神奇,吸纳校园文化的清新气息。

3 中医药文化人在人才培养中渗透实践的成效

中医药专业文化教育实践,有力地推进了学院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品牌,在校内外产生了深刻影响。(1)实行“知识培养+技能提升+文化渗透”的教育教学模式与“2+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尝试实施“双主体、多元化”共育人才机制,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完成了省级重点课题“医药文化在高职中药专业教学中渗透的实践性研究”,相继在《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卫生职业教育》《陕西中医》《时珍国医国药》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多篇。(2)中医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先后接待省内外领导、专家、学者等参观、交流学习百余次,得到大家一致好评,成为我省中医药文化教育的亮点。(3)行业调研在院内各专业建设实践中发挥了率先示范的良好效应。积极进行行业调研,彰显行业文化,加强校企合作,尝试进行“双主体”共育人才。在调研过程中感受着不同行业的医药文化特色,同时为我院医药类人才培养提供了可贵的参考价值与改进思路,尤其在课程体系设置、人才综合素质需求、医药类专业群构建、学生就业前景等方面获得了真实客观的第一手资料。(4)“中医药文化论坛”活跃了校园中医药文化学术气氛,提升了我院校园文化品位。成为中医药专业师生拓宽理论视野,交流研究成果,传播中医药文化,确立中医药职业理念,坚定职业理想的精神家园。

综上所述,中医药文化在高职中医药人才培养中渗透的实践,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增添了新的元素,是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的很好素材与方法。相信这些活动的开展能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即“培养什么样的人”与“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提供点滴实践性经验和借鉴,也力争为高职中医药人才培养提供可以参考的方法与思路。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中医药我院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