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会计继续教育现状与推进之我见
2019-12-22袁学玉泰安日报社
文/袁学玉,泰安日报社
会计继续教育的培训模式,对每位会计人员并不陌生,它已伴随我们已有时日,其在传授和补充一定时期新的会计准则、会计法规和税收政策等专业知识方面,以及提高会计队伍专业理论水平,都取得了其他途径所不可替代重要作用,发挥着积极作用,它的存在是当前乃至今后时期不可或缺的重要培训组成部分。但是,我们回望其历史发展的渐进轨迹,在清楚看到其积极一面的同时,也能找出重新客观审视评判的佐证,不可否认会计继续教育现状暴露的不足,或需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主要症结表现在:
1 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大凡有参加继续教育经历的人都知道,我们目前培训的内容基本围绕在新颁发或实施的会计制度和准则范围内适时选择,可谓重要的应知应会专业知识,作为会计人员必须熟知和掌握,其重要性也非常显见。但是,我们少数培训组织者在实施中,过于追求新、深和偏内容安排,与实际发生了错位,远离客观实际需求,联系性也不是那么紧密或者存有直接的关联性,言之其效能,对多数单位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产生多大帮助。对具有普遍性、符合针对性、相对基础性的专业理论知识,税收法规、会计准则与税法差异、资产损失申报制度等具有现实意义培训内容,基本被忽略,或多年不在培训计划之列,会计人员企盼掌握或解决的会计、税收和财务管理等实物操作方面问题,却没有及时传授与充分安排。再之,培训的内容与会计队伍层次类别、知识结构也没有形成对应的级次关系,培训中出现了有些 “吃”不饱,有些“吃的”生硬,不易吸收和接受。长此以往,会计人员对此失去主动的吸引力和无端的漠视,最终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每年被迫参加培训,已“沦为”
无奈应付的范畴。每每谈起培训感受,大多表现出无所谓,可有可无之感慨,说起培训之效果表露出不明显、作用甚微的感触。
2 培训形式缺乏灵活性
我们知道,知识的学习吸收,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取得,继续教育要实现良好效果,同样使然。目前,我们虽然看到少数培训机构着力培育启用会计网校的网络培训方式,但因组织不力,缺乏正确引导,形同虚设,门庭罗雀,多数培训机构普遍采用课堂集中授课传统模式,故此状况,没有给予会计人员提供更多选择学习的途径和灵活渠道;在时间安排、培训地点,培训周期、师资配备等方面,每年度也相对一成不变,管理者还不能站在会计人员角度考虑其岗位特点、执业性质、基础厚薄、单位实际及家庭情况诸因素,统筹做好培训形式的灵活安排,继续教育基本遵循着依期交款、按期培训、按时学习、结业考试等程序节奏推进。在培训课堂现场,填充式、被动式应试教学,折射出学习气氛普遍沉闷,不甚活跃。只见台上老师浑身解数卖力“讲”, 台下学员无精打采积极“听”,鲜见师生间言语互动交流、分歧的发问、激烈讨论的场面。来去匆匆,疲于学习,会计人员来一批,培训一批,送走一批,继续教育出现了培训形式的单一性。
3 培训质量缺乏评价性
质量是体现一切活动内在的、最本质特性,对其肯定与否定,它需要结合一定评价功能保障完成。作为会计继续教育是人们主观行为活动过程,建立其行为相应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也是必然的。它建立的基础,首先包括授课教师、会计人员、管理部门三者相互认同的评判与基本态度支持,但是,最重要、最直接当属会计核算基础、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人员执业能力是否获得进一步规范提高,作为评判会计继续教育活动质量有效尺度。因此,我们的会计继续教育,在充分考虑相关因素情况下,从评价的原则、标准和目的,建立会计继续教育在提高会计队伍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的质量评价体系,缺失某一客观性评价功能,都会有否定它的质量公允性和怀疑它是否有继续存在的观点主张。会计继续教育发展这么多年,目前,缺失了教师对会计人员、会计人员对教师、会计管理机构对教师和会计人员实施评价与行为约束的对接考核,出现了以我为主、各自为战格局,教师的任务只管“教”,满足于备课教学而已,会计人员的任务只管“学”,机械于听课学习足矣,会计管理机构只管“控”,全力于发文组织、收取费用和确认学时之职,诸如会计人员对老师授课风格、讲课的速度、板书的形式等接受回馈的意见,培训机构是否用心倾“听”,及时梳理;对会计人员的课堂纪律、主动性要求、接受能力等适应的直接体察,培训教师是否用心求“变”,及时调整;会计管理机构在实施过程中形成的培训特点、掌握的培训规律及面临存在的问题,是否用心力“促”,正确推动,培训活动主体、内容、客体三者实现的共同主旨和各自所达到目标,没有形成一致的交融和行为的共识,各自固守自己的“职责”范围,会计继续教育缺乏一个科学的、合理的、积极的质量评价推进机制。
4 培训监督缺乏常态性
监督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运用管理环节,更是防患于未然的一种有力措施,它的正确行使,能够发现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症结与管理不足。反观目前实施的会计继续教育培训,后续监督管理出现了缺失,常态性的监督同样没有职能的坚持,管理干预涉及较少。我们的会计主管部门还不能自觉结合管理过程发现问题和自身特点,建立针对性的监督机制,忽视了监督机制对继续教育积极影响作用。日常管理中,过于侧重培训人数之多少的考量,关注是否有同期增长的上升,权衡出考率是否有较大的增幅,管理手段墨守停留在简单的培训数据统计、参报人数、单位之多少。在组织、培训、考核、后续管理环节,培训机构的教案设计和师资能力评估依据,较少落实;会计人员的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论证考核,忽视看轻;主管部门的阶段总结和定期主动指导,能力普遍弱化;奖惩措施和退出机制建立配置,保障无力。同时,面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是否适时调整自己的培训计划、方向和目标,对缺勤、缺考,未能按期完成培训任务,是否考虑追究会计人员一定行政处罚责任,对组织不力、不重视参加培训的单位,是否建立会计机构负责人问责制度。可见,我们的监督管理还处于相对初级、不够完善、成熟,甚至滞后的水平状态,会计继续教育的促进和发展难以顺利实现。
显然,针对会计继续教育的偏离教育和管理规律的诸多现状,需要我们会计行政职能部门用心关注和认真对待。要正确引领其健康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应着重探讨和落实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再细究、类施教
深入研究、做好计划是我们做好每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会计继续教育要夯实前期基础准备,广泛开展深入调研,科学细化合理落实和类别筹划因人施教,做好施教方案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任务、培训目的制定和选题筛选,并针对不同层次人员,体现不同群体,采取差别政策,合理安排可行的初、中、高级培训班次;对具有特殊学习目的和要求的,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性诉求,考虑将会计职称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职称英语考试列入继续教育培训内容,适当组织开展相应班次的培训班和辅导班;对新设立企业或会计核算基础相对薄弱单位部门,做好基础培训的文章,注重实施会计基础规范、账簿建账设账、会计核算管理、税务登记和申报等专题内容培训。如此施教,变“硬性灌输”为“磁性吸引”,只有符合培训主体个性差异和不同教育要求,会计继续教育才能达到之教育目的。
其次,选好材、定好调
我们要加强研究的态度和社会的责任感,不断将继续教育培训内容与当前社会和经济生发联系,充分利用问卷调查形式和网络征集途径,实现集思广益、形成合意之目的,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以及财政、税务、审计行政执法过程中发现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共性问题、典型案例、税收法规执行情况、法律责任淡薄、会计基础规范化问题和中介机构出具保留意见披露信息反馈,全面汇总,合理归纳,深入剖析,科学定性,选好材,定好当期培训基调,切实解决当前会计管理突出的瓶颈问题和会计核算现实问题,发挥会计继续教育形式拾遗补缺的功用和效果。
再次,活机制、促成效
要彻底改变既往会计继续教育已培了结、一考了之的弊端,确保会计继续教育应有的成效,促进会计人员自觉接受会计继续教育活动,今后时期,会计继续教育必须用活管理机制,特别加强培训结果信息的合理利用,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将培训结果逐渐列入单位评优进位、会计人员职称考评和职务晋升的机制范围,发挥行政管理监督和自由裁量权功能,通过成绩公布、诚信评比、累计学分牵制、一票否决适用、评优树先受限等系列措施,扩大会计继续教育外延影响与评价效能;为丰富培训形式,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充分利用身边领域的先进典型和经济领域的犯罪案件,把培训课堂搬进厂矿、企业、学校,走进劳教管制现场,开展正面典型启发教育和真实、鲜活自我法制教育主题,提高会计人员法律观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四、搭平台、增交流
要真正提高会计职业道德、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会计继续教育途径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要扩大或增强会计继续教育成果,让会计人员成为广泛参与主体和积极的拥护者,建立一个属于会计队伍自己的交流平台就成为必要。因此,在会计管理方面,我们呼吁主管会计队伍的部门机构,需要一定的职责担当,力争必要建设与管理经费,架起与会计人员沟通信息的系统桥梁,通过报纸、网站或其他形式,开辟会计专栏、财经论坛、QQ群,提供会计人员交流心声、反映诉求平台;开展论文评选刊登、会计知识竞赛和业务理论探讨会,增进会计业务与财务管理经验相互交流;及时宣传政策法规、发布信息,通报诚信榜、曝光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促进会计队伍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会计继续教育的现状的不足,需要我们共同面对、维护和完善,在遵循其发展规律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制度及措施,探索积极有效的培训方式,创新前瞻性的培训内容和目的,激发从业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真正成为会计人员共同提高的学习阵地。只有这样,我们的会计继续教育模式,才能有利改变其现状,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推进其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