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贯彻实施新政府会计准则的思考
2019-12-22张敏安徽日报报业集团计划财务中心
文/张敏,安徽日报报业集团计划财务中心
1 引言
为统一各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全面提升政府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于2017年制定并颁布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以下简称新制度)。新制度首创了“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核算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财务会计核算”的平行记账模式,同时满足财政预算管理和权责发生制政府报告的要求。此后,我国财政部门先后颁布了固定资产、投资、存货等六项会计准则和固定资产应用指南,从制度规范性全面提高政府会计信息质量,提升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和财务管理能力。在相关政策法规的指导下,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体系的构建工作已取得显著的进展。在新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唯有认识到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内涵与所面临的困难,通过充分的改革措施,方能有效保障新会计制度得到有效落实与实施。
2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主要特点
2.1 引入权责发生制
出于对财务会计功能予以强化的考虑,新政府会计制度中,将权责发生制引入了账务处理与会计科目的设置上。对投资核算方式进行了细化,要求持有长期股权投资期间,核算过程中应以权益法为主;预提费用、递延费用、预计负债等确认方法得到了增加;将摊销、折旧引入到无形资产、经济适用房、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固定资产核算中,将减值概念如坏账准备等加入其中;加入了应付款项与应收款项等。
2.2 不同单位的会计制度得到统一
原本多个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存,改革后得到了统一。报表项目、科目设置中,通常情况下不对事业单位以及单位等予以划分;就会计政策方面,尽可能制定了统一的处理规定以对同类业务进行处理;就核算内容方面,现行制度中的通用事项以及业务等得到了基本保留,结合改革的需要加入了相应共性事项以及业务。统一后的会计制度使得政府单位、部门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得到了极大提升,从制度层面为逐级汇总编制部门决算以及合并部门与单位的财务报表提供了保障。
2.3 双报表体系
财务报表与预算会计报表均纳入报表体系中,预算会计报表体系提供了数据基础以便于对部门决算报表进行编制,这一体系中包括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预算收入表以及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等。财务报表则对单位管理层是否将受托责任履行到位作出反应,该体系中包括现金流量表、附注、净资产变动表、收入费用表以及资产负债表等。
3 实施政府会计制度产生的影响
3.1 传统核算模式发生改变
政府会计核算模式主要具有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核算的作用。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明确了这两种功能的关系:相互独立却相互联系。“相互独立”是指将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适当分离出来,可以更好的体现相关的财务信息。比如:在同一个会计体系中实现这两种功能,财务会计具备五个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而政府预算会计主要包含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这三个方面。新的会计核算模式运用的是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适用于政府预算。“相互联系”主要表现在将预算会计工作和财务会计工作结合起来,通过报表将费用收支和预算支出的差距清楚地显示出来,更直观的认识到二者间的关系。新的会计核算模式同时提供了预算信息和财务信息,有利于事业单位的财政工作管理。
3.2 会计信息质量上升
新会计制度通过建立标准体系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提供了指导,因此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得到了保障,对会计信息的准确度与质量也由此上升。权责发生制的使用使得盈亏计算的科学性得到了保障,会计实务为当期时不得往后计入,必须计入当期。新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了事业单位处理资产的相关规定,因此事业单位对包括无形资产与固定资产在内的资产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无论采用计提折旧还是转卖的方式,都能在统一的标准下进行,从事业单位的财物处理过程中将可以看出事业单位的真实财务水平,财务管理由此发挥作用,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也由此得到了保障。
3.3 报表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将报表分为了预算会计报表和财务报表两部分。具体的划分如下:预算会计报表由预算收入支出表、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和财务拨款预算收支表构成。财务报表分为会计报表和附注,会计报表由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净资产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组成的,并且对财务报表的格式和内容进行了明确和细化。报表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使得政府的财务信息更加准确和透明化,避免出现工作人员造假的情况。
4 提出事业单位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应对策略
4.1 构建人才培养机制
新制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事业单位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首先要增强会计学习宣传工作。事业单位要积极组织会计工作者认真学习新制度的各项内容,认清各项规定、深度理解会计改革的意义。其次,重视员工培养工作。事业单位可通过实践锻炼、交流培训及继续教育等方式为会计工作者提供学习机会,更新理论知识体系,增强专业化水平。最后,加强财务人才建设。当事业单位现有财会工作者难以满足新制度需求时,单位可自主引入社会人才,增加财务部门活力,提升财务工作整体工作质量与效率。此外,事业单位也可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引入高校专业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提升学生专业水平,以此培养出一批符合事业单位发展需求及新制度开展要求的优秀人才。期间,企业可将新制度的具体要求融入高校教学体系中,使其成为高校财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提升院校人才与事业单位衔接的有效性。
4.2 界定财政工作的范围
新的政府会计制度规定了政府预算会计使用收付实现制,而财务会计运用权责发生制。那么在工作过程中就需要对业务范围进行划分,确定哪些工作属于政府预算会计,哪些工作属于财务会计。并且各事业单位需要结合自身工作特点,明确界定具体的核算科目,以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如果部分事业单位存在下属单位时,合并财务报表也很重要。我国政府内部之间的交易主要包括上级领导和下属员工之间、不同事业单位之间、单位各个部门之间等,由于人员的复杂和各事业单位工作内容的不同,导致这些交易工作量特别大。在进行内部抵消操作时需要会计人员对具体业务进行判断、筛选,来确定对哪些业务进行抵消。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直接影响了合并报表提供信息的有效性。政府应加大对编制人员特别是基层人员的培训扶持,以提高政府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工作水平。
4.3 加强单位资产梳理,优化资产管理制度
要以新政府会计制度施行为契机,推动事业单位做好资产清查、财务清理等工作,根据摊销、折旧规则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报废处理,对应收应付款项以及一些难以收回的长期投资等业务进行财务转交和损益认定,如实反映单位资产状况,推动实现“账实相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资产管理制度,按照新的要求规范资产相关业务记录,确保资产管理信息完整、准确。
4.4 进一步优化新制度下的会计信息系统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新制度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将极大地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错记漏记情况的发生。一是各部门应当广泛收集部门会计信息系统操作人员的使用反馈,针对使用中发现的“不顺畅”、“有疑问”等问题,进一步优化使用体验;二是各部门应当加强对制度的理解学习,结合财政部陆续更新发布的制度解释,优化会计科目的设置,严格根据预算功能科目、预算经济分类科目,设置预算会计支出科目,而根据财务会计核算内容,优化费用科目设计,增加资产折旧(摊销)费用、项目管理费等的明细科目;三是各级财政部门应当组织专业力量,从科目准确性、软件使用性等方面进行评估,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保证各部门的会计信息系统符合新制度核算的要求。
4.5 推进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
现阶段一些事业单位还采用手工记账方式,政府会计制度要求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平行记账,并形成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手工记账已远远满足不了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需要。因此,必须推行会计电算化,加强会计人员对财务软件的学习和运用。记账方式由传统的手工记账升级为电脑记账,这也是新形势下对财政工作的要求。
5 结语
新会计制度的改革为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与财务预算提供了制度层面的保障,为会计行为提供了依据,对事业单位进行会计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了确保新会计制度得以顺利施行,事业单位需要对会计核算体系予以完善,完善绩效考评机制与管理控制机制,财务人员需要努力学习新会计制度,进而帮助事业单位充分使用财政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