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的磁共振成像分析
2019-12-22周花何清
周 花 何 清
(1 江西省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赣州市 341000;2 江西省信丰县人民医院儿科,信丰县 341600)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较少见的一种疾病,发生在脑内,较多来自B淋巴细胞,占原发性脑肿瘤的1%,可发生于免疫缺陷者及正常人群[1]。原发性脑淋巴瘤对化疗、放疗敏感,由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因此运用影像学技术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利用MRI技术对56例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患者进行诊断,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56例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患者为观察对象,男26例,女30例,年龄10~16(12.45±3.13)岁。均接受MRI检查。纳入/排除标准:患者均知情同意;术后均经病理证实;无器官移植史和自身免疫性疾病;HIV检测阴性;无中枢神经系统之外的全身系统淋巴瘤。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头痛头晕等。
1.2 方法
1.2.1 MRI检查 扫描范围为颅顶至枕骨大孔下缘,选择Ntera Achieva 1.5T MRI,扫描序列为矢状位DWI及T1WI,横断位T2FLAIR、DWI、T1WI及T2WI,间隔1.0 mm,层厚6.0 mm。选择二维1H-MRS检查,用于磁共振波谱成像,TR选择1 000 ms,TE选择144 ms,感兴趣区包含水肿区、对照区、肿瘤区[3-6]。
1.2.2 图像分析 选择对照双盲法用于读片,2名有放射专业资质副高或以上级别的人员单独读片。诊断结果存在分歧的,需经共同参与的研究人员及科主任读片,确定最终诊断结果。
2 结 果
2.1 病灶累及部位 56例患者中,病变累及颞枕叶8例,颞叶16例,胼胝体、大脑镰、顶叶、枕部皮下、枕部窦汇、额叶、基底节及第四脑室各4例。
2.2 病灶数量、形态 多发病灶8例,单发48例;幕下4例,幕上52例。病灶直径20~70 mm,呈现不规则团片状或类圆形。边缘不清晰48例,清晰8例。水肿形态可呈现指套状、斑片状,轻度、中度水肿各28例。
2.3 MRI表现 MR平扫肿瘤实质T2WI呈稍高信号,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FLAIR序列瘤体呈较高信号,DWI肿瘤呈稍高或强信号。增强之后病灶呈“花环状”14例,显著均匀强化42例。肿瘤侵犯胼胝体4例,呈典型“蝴蝶征”;沿脑室旁周围生长的第四脑室旁肿瘤4例,增强后均匀强化;16例肿瘤呈“握拳征”,32例瘤体边缘见“凹脐征”。
3 讨 论
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大多为B细胞来源,源于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较少见。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主要类型,常见的临床症状有肢体乏力、步态不稳、头晕、头痛、抽搐、记忆力减退、恶心、呕吐等[7]。本组病例中12岁以上患者38例,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56例患者中,病变累及颞枕叶8例,颞叶16例,胼胝体、大脑镰、顶叶、枕部皮下、枕部窦汇、额叶、基底节及第四脑室各4例;多发病灶8例,单发48例;幕下4例,幕上52例;病灶直径20~70 mm,呈现不规则团片状或类圆形。边缘不清晰48例,清晰8例。水肿形态可呈现指套状、斑片状,轻度、中度水肿各28例。MR平扫肿瘤实质T2WI呈稍高信号,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FLAIR序列瘤体呈较高信号,囊变坏死区19例,显著长Tl、长T2信号,DWI肿瘤呈稍高或强信号。增强之后病灶呈“花环状”14例,显著均匀强化42例。肿瘤侵犯胼胝体4例,呈典型“蝴蝶征”,沿脑室旁周围生长的第四脑室旁肿瘤4例,增强后均匀强化。16例肿瘤呈“握拳征”,32例瘤体边缘见“凹脐征”。可见幕上肿瘤少数位于基底节胼胝体及脑室周围,多数位于脑各叶深部白质区。因细胞间质水分少,肿瘤细胞排列紧密,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T1WI均呈等或稍低信号[8]。肿瘤大多数呈现类圆形肿块或结节状。DWI呈高信号,FLAIR序列呈稍高信号。由于具有较高的细胞密度,淋巴瘤组织细胞外间隙显著减少,因此相较于高核/浆比引起的表观弥散系数升高,此转变造成的水分子弥散运动降低更大。而主要发生占位效应的原因是:通常情况下,淋巴瘤水肿范围大于强化范围。因血脑屏障破坏,水肿被认为是间质性水肿。除此之外,血管周围有肿瘤细胞包绕着生长,增强之后在瘤细胞间扩散缓慢,在血管中对比剂漏出,且渗透至肿瘤细胞外间隙,所以边缘清晰,肿瘤强化显著[9]。
MRI增强扫描大多数是中至重度强化,呈现均匀性强化,以及握拳样、团块样强化,少数呈环形强化,累及胼胝体者呈蝴蝶状,浸润生长第四脑室肿瘤壁。其很少发生出血和钙化,以及坏死囊变,为乏血供肿瘤[10]。因此病临床上并无特异性,就算存在较为显著的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影像学特征,也容易发生误诊。
在对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的时候,需注意与下述疾病变展开鉴别:(1)DWI高信号的肿瘤样病变。DWI高信号,增强后无强化,呈长T1、长T2信号,桥小脑角区为多发部位,为表皮样囊肿。(2)脑膜瘤。多位于颅底近脑膜处或脑表面,以广基底与脑膜相连,出现脑膜尾征及脑白质移位征,有皮质受压,肿瘤有假包膜征,相邻颅板增厚,便于鉴别。(3)转移瘤。皮髓交界处是脑转移瘤多发部位,淋巴瘤DWI多呈高信号,而转移瘤DWI上多呈等或稍低信号。淋巴瘤大多是大病灶小水肿,而小病灶大水肿特点是转移瘤所造成的。较大转移瘤增强能够呈现环形强化,时常出现坏死囊变,而淋巴瘤强化多均匀,坏死相对少见,经过结合患者病历便能够鉴别。(4)瘤样脱髓鞘病变。为较高信号,急性期DWI存在显著的水肿占位效应,且对激素治疗敏感,增强之后显著强化,中青年女性多见,起病通常较急。(5)恶性胶质瘤。肿瘤出现坏死、囊变、血管丰富、出血异常,混杂信号是各序列上的肿瘤表现,增强呈现花环或环状结节状。CT 平扫均为等或稍高密度,可与部分肿瘤鉴别,其他表现类似 MRI表现。
综上所述,针对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淋巴瘤患者,采用MRI可取得较高临床价值,但是MRI缺乏特征性,需结合影像学征象及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提升诊断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