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对新形势下军队医院建设发展的启示

2019-12-22张水君

武警医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官兵军队远程

张水君,韩 剑

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经过几年的发展,“互联网+”深刻改变了多个行业生态。2018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加快实现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及强化医疗质量监管等多项具体举措,以提升医疗卫生现代化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更好地满足人民医疗卫生健康的需求。在国防和军队改革背景下,尽管军队医院编制体制、职能任务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但仍会继续承担国家赋予的社会保障任务,应当积极适应“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形势要求,运用“互联网+”提高医疗质量,提升保障能力。

1 “互联网+”医疗

1.1 “互联网+”医疗对医疗产业格局的影响 一是催生多个医师集团。医师集团指由多个医师联合组成的组织,发源于国外。据统计,中国目前已有456家医师集团。“互联网+”的出现,让医师们可以突破体制、地域等的限制,逐渐实现线上对线下的互动、体制内外的互动以及医疗机构间的互动,不仅让呼唤多年的多点执业成为一种正常业态,也让医师"碎片化"的时间和能力通过“互联网+”整合输出,创造新的价值。二是催生了互联网医院(平台)。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允许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允许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等,支持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开展远程医疗。国家卫计委2010年3月批准成立的“挂号网”是“互联网+”医疗模式的代表。“挂号网”已于2015年升级为微医集团(微医APP),聚合了全国900余家重点医院的预约挂号资源,成为聚集超过20万专家、1.1亿患者和20万组以上面诊关系的医患群体。成立于2015年2月的乌镇互联网医院是国内首个实现大规模在线诊疗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开创了电子处方、延伸医嘱、电子病历共享等服务。三是催生了医药物联网技术。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全球定位、激光扫描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医药服务链条中,可以按照既定协议将医疗物资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所有与药品生产、流通、库存、销售、使用有关的信息都可通过系统进行实时跟踪,减少人员低效劳动,提高医药物品流通效率。

1.2 “互联网+”医疗对就医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医疗体系以临床诊断为主,对患者的医疗服务从患者走进医院开始,服务场所和范围仅限于医院内部。“互联网+”打破了时间、空间的界限,将现代信息技术的高效、便捷、互动等特性引入医疗健康领域,一方面,人们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进行手机挂号、预约、缴费、查看药单检查单等操作,就医习惯已经开始改变,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等推出的手机挂号、微信就医等服务已经非常成熟,提高了医师诊疗效率,减少了环节节点导致的流程阻滞,降低了患者就诊的经济、时间成本。另一方面,通过相关应用,医师可以随时掌握患者信息并进行复诊指导,患者可以与主治医师或手术医师继续联系,反馈健康状态,患者与患者之间也可以通过各种平台进行病情交流,这些都是在医院诊疗之外的很好补充。

1.3 “互联网+”医疗受到国家政策支持 近几年来,党和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在医疗卫生领域,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2017年5月,国家卫计委制订《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2018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7月,国家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以及《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这些文件作为配套措施,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提供了行为依据和政策支持。

2 “互联网+”对军队医院的影响

2.1 提升军队医院保障效能 “互联网+”将原本集中于线下的医疗资源延伸到互联网上,拓展了医疗服务空间和范围,对于地方医院而言,具体应用涵盖多个方面:用于医疗服务全程监控,通过网络将医疗行为的各个环节和链条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对医疗全过程的闭环管理,比如医疗质量闭环管理、医用耗材闭环管理等;用于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效率,通过数据传输、数字识别、信息共享等操作,取代以往大量人工操作环节,大幅提高人员效率,比如通过网络实现查房、咨询会诊、体征采集等;用于患者健康管理,通过可穿戴设备终端实时采集心率、体温等健康数据,通过云平台存储分析,由医务人员提供筛查、预防、监护和干预服务等。对于军队医院来说,也要融汇运用“互联网+”技术成果向社会提供医疗服务。同时,更要突出使命任务,以保障作战为牵引向部队提供全方位医疗服务,将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防疫保健、诊断治疗、备勤演练等卫勤实践,加强智慧型医院建设,推动军队医院医疗保障向高效率、低成本、集约化方向发展。

2.2 推动远程诊疗高效开展 我军不同等级医院间的保障能力差距较大,尽管近年来,基层部队医疗装备、医务人员构成等均有较大改善,但是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部分中小医院不能完全满足部队的医疗保障需求。之前很多军队医院安装有全军远程医学系统,可以通过远程医学网等平台开展医疗会诊、网络教学、视频会议等活动,但总体利用率不高。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客观上具备了开展远程诊疗的物质和通信条件,通过构建与全军和区域内优势医疗单位互联互通的一体化网络诊疗平台,军队医院可以实现数字化诊疗,面向基层提供远程门诊、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手术指导等医疗服务,探索“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等协作保障模式,促进军队优质医疗资源的纵向流动和共享,使边远地区官兵能够享受到中心医院、总医院的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基层部队官兵的医疗保障难题。

2.3 加强官兵健康数据管理 现阶段,多数部队官兵的健康档案以纸质或数据库的形式存在,能够客观记录官兵入伍以来的健康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健康体检标准和部队卫生防病水平,为保障官兵健康提供了重要依据,但是仍存在条件不够完善、统计不够规范等问题,比如由于部队任务繁重、出差培训等方面原因,总有部分官兵不能参加体检,健康档案连续性不强;对官兵反馈不够及时,导致部分官兵特别是青年官兵对健康体检等不够重视。借助“互联网+”技术应用,可以通过专用平台、可穿戴设备等对官兵个人体征进行广泛深入的测量和统计,建立融合官兵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大数据系统,官兵可以通过终端实时查询相关数据,军队医务人员也可利用这些数据向官兵提供健康咨询、疾病管理、在线问诊等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应用,还可以对数据反映出来的健康问题进行聚类分析,提出解决办法,比如针对官兵训练中多发的腰肌劳损及时提供康复处方,并向训练主管部门提出建议等,为部队官兵身心健康和战斗力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3重要启示

3.1 推动建立互联互通的军队医疗信息平台 医疗信息平台是医院管理的有效抓手,主管部门和军队医院应在立足安全保密的前提下,建立全军联网的医疗信息平台,提高全军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医疗质量。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手机APP、微信客户端、军网在线等渠道,推进智慧医院建设。一是从患者角度出发优化诊治流程,以预约挂号、在线配药购药、电子处方、网络问诊等形式,提供多样化的医疗健康服务。二是从医护角度出发提供高品质诊疗服务,包括诊疗区Wi-Fi全覆盖,推广移动医疗、移动医护项目,建设手术运行管理、急诊管理、手术麻醉及重症监护等信息系统,使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按照规定流程及管理要求开展工作,保障诊疗质量。三是从医院管理角度打造综合管理平台。建设科室主任综合查询系统、临床数据中心、精细化管理数据中心等,为医院部门的科学管理提供支撑。

3.2 推动建设联动快捷的辅助医疗信息手段 整合军队现有的计算机网络、网络视频、多媒体、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网络定位、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手段,建立带宽更大、抗干扰能力更强、传输更快的多元传输渠道,采取分布式技术对军队医疗体系现有数据分析系统进行整合,构建多功能的信息共享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医疗数据信息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构建卫生保健、检验检疫、疾病防控、急救处置、伤病员换乘后送等典型问题数据库,以数据精确分析为基础,研究不同案例问题的共性和个性,找出内在关联性,提升现代化条件下的卫勤保障质量。

3.3 推动智能手机等移动信息终端就医应用 当前,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云计算与信息终端的不断优化,大数据分析、移动终端使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以智能手机和大数据应用为基础,构建以在线诊疗指导、合理用药、症状查询、技能教授等为主的医疗伴随支持系统,将常见疾病预防、特殊病例处置、环境卫生防护、心理疏导调节、药品使用方案及禁忌等纳入其中,规范基层部队对疾病的诊治过程,提高其对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诊疗水平与处置能力,减少误诊误治,严格对症用药,对伤病员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时预警,从而提高医疗救护质量,实现对伤病情的科学处置和合理管控。

猜你喜欢

官兵军队远程
远程求助
包围童话镇的“军队”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美要派上万军队阻止“大篷车”
远程诈骗
四位军队党代表直面敏感话题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波音757-300中远程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