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重维度*

2019-12-22焱,

关键词:特色时代思想

薛 焱, 操 典

(武汉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0)

党的十九大极具深远性历史影响的重大贡献,就是形成并明确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最重要的政治成果。这一成果不但实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从总体上全面把握、逻辑上正确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特征,有助于更好理解其思想精髓和根本要义。

一、 继承和发展的统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渊源维度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旗帜,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形成和不断创新发展的理论基础。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在中央政治局第11次集体学习时,就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作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学习的主题。此后,在2015年1月中央政治局进行的第20次集体学习时,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又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学习主题。一年多以后的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本质特征、当代价值等进行了科学概括和总结。2016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再一次从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战略高度,阐发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表明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尊崇和坚定认同。始终坚持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蕴含着浓郁而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气息,焕发出马克思主义的智慧光芒。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成功典范,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探索和开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理论联系及其相互间的内在逻辑进行了精辟阐释,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深刻内涵和当代价值进行了系统阐明,强调“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把我们党建设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1]。在准确把握时代发展潮流、系统回答时代问题的基础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厘定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科学把握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坚持不懈开展群众路线的学习、教育和实践,充分体现了对毛泽东思想精髓要义的全面继承和发展。同时,在聚焦和思考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基础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阐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发展方向和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和政治保证等,充分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以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等的系统继承和创新发展,从而彰显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恩格斯曾经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2]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是其对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全面、彻底的坚持,以及围绕这一根本立场形成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体系,即始终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从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之际,向全世界作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3]70的宣示,到对“一定要坚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4]的强调,从“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3]552的阐明,到倡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5],人民立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鲜明的政治底色。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政治实践中,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风雨兼程、问苦访贫,从太行山区到乌蒙山区,从黄土高坡到青藏高原,从“贫瘠甲天下”的甘肃定西到“隔山走一天”的四川凉山,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和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山区,模范地践行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而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一词更是频频出现,对人民群众立场的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得淋漓尽致。正是这种始终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的坚定立场,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对其思想渊源继承和发展的高度统一。

二、 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成维度

任何伟大思想的形成都与特定的时代课题息息相关,与思想创立者的主观努力密不可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成经历了一个历史性的过程,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系统、全面展开历程的思想表达,也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者的个人成长奋斗历程密不可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以及初步形成现代工业化体系的基础上开创的。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筚路蓝缕,艰苦探索,不懈奋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和实践展开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及其后继者,成功开创、巩固、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对“开除你的球籍”[6]的担心和警告,到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续多年居首,从“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到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7]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社会主义本质论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全面从严治党,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到新发展理念,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不断开拓、渐次展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把握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也更加自觉自信。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历史性发展一定阶段逻辑性质变的集中表现,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历史性发展经验的理论概括。

科学理论体系的生成固然需要伟大的时代和丰富的实践,但也离不开其创立者的主观努力及其特殊贡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决定性贡献者是习近平,正是其特定的社会政治背景、思想文化环境、家庭出身环境等客观因素和性格、信仰、知识、思想、实践等主观因素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推动了这一新思想的生成。首先,习近平出身于革命家庭,清正廉洁、实事求是、热爱人民和对共产主义坚定信仰的朴实家风,深刻影响了习近平的思想和人生。正如习近平在给父亲的信中所写到的,“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您为人坦诚、忠厚……您一辈子沒有整过人和坚持真理不说假话,并一以贯之”;“您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您热爱中国人民……这也激励着我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事业中”;“无论是白色恐怖的年代,还是极左路线时期;无论是受人诬陷,还是身处逆境,您的心中始终有一盏明亮的灯,永远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8]其次,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中国政治生态的变化,造就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在这段艰苦的时期,习近平扎根群众、吃苦耐劳、勤奋读书、积极进取,在陕北高原刚劲奔放、厚重朴实的文化氛围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的熏陶下,逐渐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特点、牢固树立起为人民办实事的价值理念、确立了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正如习近平所说的,“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过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堂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9]最后,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社会逐渐开始了新的转折,大学毕业的习近平躬逢其时,在广阔的中华大地上,先后经过了不同部门、岗位和地区的历练,在波澜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逐渐积累起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纵观习近平从“不谙世事的少年”[10]到成熟睿智的杰出政治家的成长历程,可以发现,其思想理论体系的生成经历了一个逐步拓展、丰富和系统化的过程。同时,这一过程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推进和深入的历史性展开高度契合。

恩格斯曾经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1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成正是这样一个深深扎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并与这一实践的历史性展开密切联系的合乎逻辑的结果,体现出鲜明的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特征。

三、 内容精深与表达通俗的统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话语维度

话语是人们借助符号系统并遵循相应的逻辑主线来表达和建构的特定意义系统,既是特定理论思想的物质载体和呈现形式,也是特定理论思想借以传播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工具。代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话语表达,既系统深刻,又通俗朴实,不但彰显出大气磅礴的理论力量,而且散发着耀眼夺目的理论光芒。

从话语内容上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话语表达,紧紧抓住“为谁说话”、“说什么话”这一根本性问题,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深刻、厚重完整磅礴的理论力量。马克思曾经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1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洞察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直面时代趋向,围绕时代主题,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不但对人民群众的现实诉求及时给予回应,而且对可能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风险和问题未雨绸缪。从对“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13]83的宣示,到对医疗、教育、住房、养老、就业、社保等民生保障和改善具体问题的关注,从对“大力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13]394、建设美丽中国的倡导,到对不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14]的强调,从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关注及相关举措机制的创建,到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自觉、把握和引领,以及对新发展理念的倡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和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话语表达始终坚持“为人民说话”、“说人民想说的话”的立场,从而赢得了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支持,并因此散发出强大的说服力和影响力。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为人民说话”、“说人民想说的话”的话语表达并不是零散的、碎片化的,而是在自觉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指导的基础上,作为一个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结构完整、内容全面、涵义丰富的思想理论体系而呈现出来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但有科学的理论渊源,而且有伟大的历史使命,不但有明确的总目标、总任务,而且有具体的实施方略,这就使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出回应时代关切、引领时代潮流、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从话语形式上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话语表达,紧紧抓住了“怎么说话”这一关键问题,从而充分散发出平易近人、朴实通俗、明白晓畅的风格气质。首先,借典说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话语表达的重要方式。经典名句、古典格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思想和智慧的重要结晶,不但简洁明了、生动传神,而且寓意深刻、思想深邃。从具体内容上看,古典名句涵盖修身、劝学、笃行、立德、为政、敬民、任贤、法治、信念、廉洁、辩证、创新等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几乎一切领域。从存在状态上看,古典名句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历史记忆,广泛流传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是社会价值观念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评判社会行为的重要准则。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话语表达体系中,古典名句大量出现,极易唤醒人民群众的历史记忆,并由此激活和增强人民群众的历史感、民族自豪感,从而不但增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说服力、思想感染力和社会影响力,更是极大提升了人民群众对其的认同感和拥护度。其次,“大白话”、“接地气”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话语表达的重要风格。面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的可喜成绩,习近平愉快地发出“大吊车真厉害,轻轻一抓就起来”[15]的赞叹,透出了亲切朴实的浓郁气息;针对司法腐败人员,习近平发出了“别看你今天闹得欢,小心今后拉清单,这都得应验的”[16]警告,幽默调侃的话语背后是对司法工作人员的谆谆教诲;针对各行各业辛勤工作的劳动者们,习近平鼓励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类似的“大白话”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话语表达体系中随处可见。同时,如“朋友圈”、“点赞、”“蛮拼的”、“时间都去哪儿了?”等随着社会信息化时代来临而出现的流行语,也频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话语表达体系中出现,尽显其“接地气”的话语特点。“大白话”的语言、“接地气”的特点,极大增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召力。

四、 中国立场与世界眼光的统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格局维度

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在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中深入发展、持续推进。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孕育成长,世界各国之间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相互依赖、休戚与共、利益交融的状态,早已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汲取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智慧养料,深刻总结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70多年的奋斗历程,尤其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从中国的世界与世界的中国的双重视角,立足当下,前瞻未来,提出了一系列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新理念、新方案,实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立场与世界眼光的高度统一。

中国历史悠久漫长,绵绵相续五千多年。“大争之世,多事之时”的春秋战国时代,思想的交流碰撞、制度的剧烈变革和技术的竞争发展,不但催生了高度成熟的大一统国家,更给当今中国和世界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这就是在面对时代的滚滚洪流时,思维僵化、犹疑不决是绝没有前途的。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遇到了困难,不要埋怨自己,不要指责他人,不要放弃信心,不要逃避责任”,“人类就是在同困难的斗争中前进的。”[13]487秦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和不断延伸,不但造福了包括中国在内的沿线国家和人民,更为实现对“地缘博弈的老套路”[13]514和“冷战思维”的超越提供了中国方案,为解决今天中国和世界所面临的诸如贫困、污染、网络安全等众多全球性问题,贡献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享”[13]507-508的中国智慧。隋唐时期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佛教的大规模东渐及其广泛传播,与明清晚期中国日益走向封闭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为今天彻底摒弃“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西方中心论”等陈旧思维提供了历史镜鉴,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13]544,“文明是平等的”,“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2]258-259。

中国近代以来饱经沧桑、历尽苦难,牺牲巨大、命途多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因为有这样的经历,中国珍惜和平、反对战争,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沟通协商是化解分歧的有效之策,政治谈判是解决冲突的根本之道”[13]540;正因为有这样的经历,中国反对恃强凌弱、以大欺小,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新观念”,呼吁“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13]523;正因为有这样的经历,中国坚定维护主权平等这一国际关系领域的首要准则,维护以联合国及其宪章、宗旨、原则为基础的国际体系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倡导和支持多边主义、积极推动世界治理体系新一轮改革和完善。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是贯穿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实现这一梦想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其成功开创和不断向前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持续不懈探索取得的。回顾这一光辉历程可以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和前途命运与中国共产党能否始终在错综复杂、深刻变化的世界历史进程中走在时代前列息息相关,与中国共产党能否成功应对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各种风险考验息息相关,与中国共产党能否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息息相关。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宣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将其纳入党章,正是这一中国立场与全球眼光高度统一的集中体现。

猜你喜欢

特色时代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特色种植促增收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