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夯实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

2019-12-21夏春雨

关键词:主导权斗争马克思主义

夏春雨

(1.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2.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温州大学研究基地,浙江温州 325035)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站在共和国70年新的历史起点,回首过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前进。展望未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充满风险和挑战。要想继续胜利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而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出低潮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绕不开、躲不过的遭遇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告诫我们,对于无产阶级政党而言,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输不得、也输不起。要确保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进而保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的全胜,包括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在内的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一丝一毫也不能旁落。

意识形态工作,说到底就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样的主义。马克思指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1]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走过 70年风风雨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诞生于伟大时代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新的基本遵循,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使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这对夯实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战略定力,才能使党在意识形态的斗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确保党和国家的基业长青、中华民族顺利走向复兴。

一、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关乎党的前途、国家命运和人民福祉

是否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关涉到能否在革命斗争中有话语主导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表明,对无产阶级执政党而言,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就是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就是革命胜利的主动权,是党、国家和民族兴衰成败的关键密匙。当今时代,依然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占统治地位,并逐步由帝国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的历史时代,这决定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斗争和较量将是长期的、复杂的、艰辛的[2],这种斗争和较量首先并始终反映在意识形态领域。

(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曲折的教训启示:思想防线一旦被攻破,终将亡党亡国

历史证明,思想领域的混乱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病入膏肓”的顽疾,思想防线被攻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这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反思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的原因,客观地讲是由诸多主客观因素和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苏联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没有抓牢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失去了执政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低估甚至是无视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性,在意识形态战线全面失守,最终葬送了党、葬送了政权和国家,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苏东剧变的教训深刻警示我们,无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无产阶级执政党都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重视思想意识演变的长期性、隐匿性和复杂性,守住思想之城。无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思想不能乱,思想一旦乱了,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就不可避免,亡党亡国就不可避免[3]11。

(二)中国道路成功的实践证明,握牢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是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思想保障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那天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从“技术救国”到“军事救国”,从地主阶级开明分子的“洋务运动”自救到太平天国、义和团等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从康梁“跪着革命”到孙中山的民主共和……进步的中国人尝试了多种方案、道路,以期拯救水深火热的中国,但都未能找到走出黑暗、摆脱屈辱的可行出路。一个很重要、带有共性的原因在于意识形态领域缺乏统一的旗帜性、主导性共识。直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送来了经过革命实践检验、证明其科学性和真理性的马克思主义,并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自创立那天起,就高擎起占领人类真理和正义制高点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旗帜,引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抗争,实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顺利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在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面对国际风云复杂变化,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之旗,在领导改革开放新时期伟大社会实践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继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领导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社会革命中,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注入了新的思想精髓和时代内涵。

马克思主义本身是集立场、观点、方法于一体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建立在对客观世界本质探求和对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认知基础之上,集人类文明之大成,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实现理想与现实的完美统一,从而彰显其真理性、科学性、开放性、辩证性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4]38。中国道路的成功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证明,正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确保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体系始终占据着中国执政党和国家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主战场,才使得党始终将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牢牢掌握自己手中,才使得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虽历经生存磨难、战争洗礼、改革考验和发展的艰辛,但终都一次次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接续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飞跃,并迎来了走向“强起来”的崭新时代。

(三)新时代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更需要夯实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

中国作为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大国,最终要走向民族复兴,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但民族崛起的路从来都不是、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行百里者半九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然处于经典作家揭示的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大时代”,科学社会主义总体上依然处于资本主义战略围势之中①参见: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姜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1):13-22。。国际上,虽然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未变,但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深刻变革的加剧,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开放融合与保护主义、发展共识与发展不平衡、合作共赢与单边主义、和平诉求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等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矛盾交织,全球秩序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3]10。在国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决胜期,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四大风险”和“四大考验”。走向民族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着世情国情党情的许多新变化,面临着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尤其党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反科学社会主义的渗透、颠覆与和平演变的危险愈发严峻。要顺利推进党所确立的新时代奋斗目标,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务必把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二、夯实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把握新时代新思想的新内涵是核心

理论之所以重要,缘于实践的重要性,只有实践是重要的,解释实践的理论才是重要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全部理论与实践的主题。这是中国崛起和走向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主题,同时对于整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对于稳定国际秩序,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进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决定了植根于这个伟大社会实践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价值和理论价值。

(一)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注入了生动时代内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无疑是 21世纪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实践之一。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站起来”的中国不断走向富强,从根本上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被殖民、受侵略、丧权辱国、久经磨难的屈辱史,并推动国家从边缘稳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正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处于低潮期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前民主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国务委员会主席埃贡·克伦茨在接受《参考消息》专访时表示,对他来说,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希望。柏林墙倒塌以及苏联解体的背景下,中国为社会主义带来了希望,社会主义以中国独有的方式得到了发展。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中国奇迹、中国样本、中国经验,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保持自身独立又想获得发展的民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英国共产党总书记罗伯特·格里菲思认为,中国的一些发展政策,同样适用于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和更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本身就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新时代,夯实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从思想意识层面保障、推动和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新的伟大社会革命实践向前推进,是党在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使命。

(二)新时代新思想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注入了新的思想内涵

主义就是旗帜,旗帜就是方向。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武装起来的政党,科学、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思想体系,既植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又始终在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工作中居于主导地位。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证明,什么时候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得到巩固,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顺利推向前进;反之,什么时候、哪个领域、哪个环节放松和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就会遇到挫折,甚至停滞或倒退。诞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灵魂,是新时代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新的思想内涵。夯实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核心就是要高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把新时代新思想作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强化理论武装,对新思想进行科学的理论阐释,用学理讲政治,学懂、弄通、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实质和时代精髓,不断增强理论认同、实践认同和价值认同。

(三)要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互动中把握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的新内涵

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思想,科学的理论推动实践的科学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党的十八大至十九大短短五年的时间,便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的生动实践中,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别写入党章和宪法,确立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这标志着党和国家指导思想实现了又一次历史性飞跃。也正是在这短短几年中,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进一步巩固[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要实践,并引领着这一实践沿着科学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航向驶向未来。把握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内涵,必须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在推进新时代的伟大社会革命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代新思想的内涵,在推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筑牢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在强化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的过程中推动和引领科学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经验,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经验。

三、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战略定力是夯实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的关键

对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产党与资产阶级政党而言,主义不同,道路不同,价值追求不同。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只有继续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战略定力,才能使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轨道顺利推向前进。

(一)弘扬斗争精神,是夯实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的优良传统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2019年秋季学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和发展的历程充满着斗争的艰辛。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站在新时代新起点的中国共产党,要如期完成所确立的各项目标任务,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为拯救身处水深火热的人民,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旗帜,以大无畏的革命斗争精神,领导人民军队同各种落后、反动、侵略势力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靠“小米加步枪”建立了人民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的斗争精神,在短期内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迅速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新时期,共产党人继续发扬实事求是、敢闯敢干的斗争精神,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带领科学社会主义逐步走出苏东剧变的阴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对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传统进行创新性继承和创造性发展,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崭新征程。这些胜利和成功,就是党领导人民勇于斗争的结果。

弘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做斗争的战士,不做猥琐的绅士,同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凡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凡是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凡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坚决进行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斗争,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法宝和优良传统,更是新时代共产党人不能丢的斗争勇气、斗争智慧和斗争本领。

(二)提高政治站位,是夯实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的首要前提

政治上的清醒,既决定思想认识是否到位,更关乎行动能否到位。提高政治站位,关键是要维护核心,服从权威,从根本上确立夯实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的政治自觉。

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9 000多万党员和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大党,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无产阶级政党、最大的执政党,是一个与世界绝大多数政党持不同政见的大国大党。这样的大国大党、大国执政党如果没有一个集中统一的权威、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势必一盘散沙,一定会乱,在复杂的风险和考验面前一定会出大问题。为此,全党上下务必树牢“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大是大非和风险挑战面前,务必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维护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做到党中央令出即行、令行禁止,在政治上、思想和行动上确保党中央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领导干部的所有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对于新时代的党员领导干部而言,提高政治站位,就是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牢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持政治原则、坚定政治道路,不断增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政治自觉,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和全党核心的地位,不断提升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这是新时代夯实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的首要政治前提。

(三)增强忧患意识,是夯实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的认识基础

当今世界,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斗争异常深刻复杂。意识形态工作历来是对党、对国家、对民族的前途命运带有根本性、战略性和全局性意义的重要工作。为了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推进,党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颠覆性错误。

中国共产党人只有时刻准备负重前行,才能为人民赢得岁月静好。对于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而言,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始终面临着来自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挑战、风险和考验。国际上,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尤其是西方国家一面极力维护、推销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一面通过散布“中国威胁论”“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殊途同归论”等[6],或是正面对抗,或是混淆视听,或是淡化意识形态,多种手段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国内,一方面党自身所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前所未有,攻坚克难任务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另一方面,意识形态领域错误、反动思潮沉渣泛起,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民粹主义、民族主义等非科学社会主义的、反动的思潮激荡[4]38。加之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诸多新挑战……要确保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牢牢握在党的手里,全党务必要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战斗状态,要有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和行动准备,切实扛起“两个责任”,确保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寸步不让,寸土不失,片瓦不丢。

(四)保持战略定力,是夯实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的实践要求

保持战略定力,首先要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越是在困难、复杂的情况下,共产党人越是要保持定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笃定前行。

保持战略定力,关键要坚定“四个自信”。没有自信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失去自信必然沦为他人的附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新时代保持战略定力,就是要坚持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不动摇,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个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沿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和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矢志不渝,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保持战略定力,重点要踩实新时代的治国方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只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不断得到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接续向前推进。新时代保持战略定力,目的要落脚到提高人民福祉上来,要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党的十九大所确立的“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治国方略落到实处,这是新时代夯实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科学社会主义事业首先并且最终是意识形态的斗争。夯实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目的在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和实践证明,科学社会主义事业不可能一帆风顺,中华民族复兴的征程漫长、坎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夯实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使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更有效地发挥意识形态工作在廓清思想认识、保障政治路线、聚力促进行动、增强斗争本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才能不断提升中国崛起的软实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科学发展,为逐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华民族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引领和政治保障。

猜你喜欢

主导权斗争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强迫症患者的孤独斗争
革命者的斗争精神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以斗争精神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潮妆在“线”
中美亚太“主导权”竞争:认知差异及化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