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质量发展助推首都乡村振兴
2019-12-21夏睿鑫
夏睿鑫
(北京农商银行,北京 102200)
一、首都银行业支持乡村振兴责无旁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主导,除了确保金融投资的持续增长、拓宽资金筹资渠道外,还提出了应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对于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2018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元年,迎来了农业农村扶持改革政策密集出台的“窗口期”,为首都银行业服务乡村振兴经济带来了新的行业机遇。
(二)首都金融机构迎来了参与国家战略开发和首都经济改革的战略机遇。北京市作为首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将率先贯彻、带头完成、紧抓在手,坚持首善标准,紧扣“大城市小农村”“大京郊小城区”“大生态小农业”的特点,扎实做好乡村改革、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四项工作。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合规经营与防范风险任重而道远
2018年开始,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会议提出银行业改革、发展和监督将坚持稳步推进的整体基调。强监管严监管的态势将持续深化。在强监管背景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内外部形势极其复杂、既面临着国家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全球经济跌宕起伏、国内经济持续下行和金融风险暴露等多重挑战,负债端压力上行,通道类业务收缩,信贷规模管控和风险管控压力加大。
同时,土地“三权”分置制度将逐步完善,农村土地改革为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因素,由于政策和法律方面的不一致,金融机构应根据农地市场的特殊性提供更加差异化、特色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可以说是问题和风险交织、机遇与挑战并存。
(二)农村金融风险的特质制约信贷业务的推广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是要让社会资源、社会人才向乡村流动,从而推进乡村振兴。但是农村合格抵押资产缺少、信用担保机制缺失、农业保险机制缺位,投资大、风险大是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基本特征,风险难以把控成为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市场的巨大障碍。根据现行政策针对“三农”资金的需求,各金融机构纷纷响应国家的号召,适时推出了以额度小、利息低为特征的针对小农户的信贷产品。但农民一般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可供处置的财产相对较少,征信机制对农民的威慑力不足,导致发生信用风险的概率居高不下。信用风险高及风险难以分散等农村金融风险特征不仅掣肘了农民对贷款的获得性,也影响了农民要求贷款的积极性,同时还加剧了信用风险的不确定性,对金融机构的通过涉农信贷业务支持乡村振兴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金融产品与服务无法充分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随着农民生产经营活动模式的多样化,农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农户的金融需求差异较大。银行单一的信贷产品已难以与当地实际的农业发展需求相适应,导致贷款的使用效率低,对农业的推动作用小,且传统的信贷产品重抵押、期限短、额度小,已经难以与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求相匹配。同时,受限于农村金融风险的特质,银行现有的新农村建设系列贷款及特色农贷主要的目标群体集中在农业企业和农业大户,目标群体范围相对狭窄,审批条件苛刻,受益群体十分受限。
(四)新模式带来新课题与新挑战
集体土地开发运营的新模式和试点政策的探索性对现有的产品创新和风险把控提出新挑战。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导向,未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将持续深化,“三块地”改革打破了传统的集体土地利用模式,催生了集体经济组织与多元社会主体的合作,促进了集体土地与社会资本的融合,推动了项目运营模式的多元化。如何应对农村土地改革对金融机构的影响成为一个重大挑战,农地改革作为一个新的领域,需要金融机构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才能充分发挥金融的杠杆协调功能,将农村土地改革制度转化为促进三农信贷业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手,而不是成为难以逾越、不能触碰的鸿沟。
三、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银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力点
高质量发展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对于银行业而言,其核心要义是经营质效高、发展动力强、风险稳定可控、有量有质、稳健可持续。因此,新时代背景下,银行业处在转型发展、动能转换的重要时期,以高质量的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要深耕“三农”市场,实施转型发展与扶贫开发深度融合。
(一)坚持立足城乡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
坚守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势阵地,坚持稳健可持续全面发展的经营理念,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正视和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积极探索服务方式和金融产品创新,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聚焦文化产业、高精尖、节能环保、绿色生态等城市新兴行业,努力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打造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的城乡一体化精品银行。
(二)坚持服务首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按照“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原则,以推进首都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差异化的目标群体和特色化、专业化的比较优势,主动契合首都经济重大决策部署精准发力,着力破解阻碍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逐步向内涵高质量发展转型,加快补齐短板,全面增强稳健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坚持以普惠金融为抓手的高质量发展
提倡和发展普惠金融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现实需求,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新时代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要在积极推进金融业务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挥各家银行涉农特色的多样产品体系和金融支农实践经验等不同优势,为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的相关项目提供综合化的金融保障与服务。
(四)坚持贯彻政策导向,服务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面对不断积累的金融风险和激烈的同业、跨业竞争,银行业必须始终坚持“稳定、可持续、全面发展”的经营理念,立足服务实体经济,聚焦高质量发展。开展跨行业和跨市场金融业务,应该按照减少嵌套和缩短链的原理,穿透的资金流动的监测,全面掌握基础基本的信息资产,真正转向实体经济。正确理解强监管的政策背景和目的,充分利用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发挥各家银行的特色优势。加强与国家发改委、农委等部门的合作,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增加以农民收入和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继续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强化服务“三农”职能。
(五)坚持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
当前和未来,“三农”金融应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重点,以缓解非资本功能为重点。这将成为“三农”发展的热点和重点,也为三农业务的转型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同时,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政策日渐明朗,“三块地”带来的生产要素释放,它为农村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在三权分立和两权抵押改革的推动下,有可能将更多的金融资本用于农业,这是农村金融未来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四、结论
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将金融产品及服务与乡村发展相衔接,充分发挥各家银行人缘、地缘和渠道优势,重点实施“三农”战略,主动对标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