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019-12-20杨丽明
杨丽明
【关键词】 小学数学;空间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1—0163—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是极为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看作教学的主要方向,并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正确措施,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进行刺激,从而使学生的空间观念能够得到发展。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如何来展开呢?
一、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其实是偏向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对于一些抽象的事物,他们可能没办法有效地理解,无法从抽象逻辑思维转化为直观形象思维。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引导,使他们能够通过对这些事物进行仔细地观察,使学生的空间观念能够在观察过程中得到建立与完善。
例如,以“三角形的面积”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这个内容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有直观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多留意、多进行观察。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要求每个学生制作一些三角形教具,仔细观察三角形都有哪些特点,并要求他们注重观察生活中的图形与所学图形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从而找出规律。比如让学生知道做一条红领巾要多大的布?并学会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利用前面已有的学习经验,动手把三角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并让学生通过找图形之间的联系,从不同的途径探索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但在对有些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也需要有这样一种意识,就是学生通过观察数学图形对一个知识点有个大体了解后,教师讲解时可以利用这个图形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引导,使他们能够从多角度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的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对这些数学概念或者定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需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合理的刺激
教师在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分析之后,发现他们的思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惰性,此种特点有可能导致他们即使面对那些具有直观形象的事物或者是图形,也难以生出积极探究的行为。由此,为了使学生的空间思维得到提升,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惰性思维进行合理的刺激,让他们对事物或图形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能够在接受刺激之后产生合理的想象。
例如,以“角的度量”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需要采取趣味性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目光。比如,学生可能对“日蚀、月蚀”很感兴趣。那么,教师便可以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朝这方面引导,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会出现日蚀或者月蚀现象吗?你们觉得这两种现象与角是否存在着某种关系?”通过提问引导,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学生开始积极动脑思考,这样学生会边观察边思索问题,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得到了培养。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将一些物体通过课件进行动态的呈现,让学生对这些事物进行综合性的思考,进而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刺激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的认识能够从感性向理性过渡。让学生的空间观念开始由静态转向动态,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渐渐地让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中,使自身的空间想象力得到提升和增强。
三、注重对学生的思考进行有效的引导
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的思考以及实践。由此,教师在对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培养的时候,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使自身的空间观念得到培养。
以“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为例,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随机拿出一本书,然后引导学生量出这本书的长、宽和厚(高),最后让学生“根据之前所学习的长方体体积求解公式,计算出这本书的体积。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经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求解过程,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去思考“对不同形状的实物的体积应如何进行计算”,从而使得学生对这个内容的知识有更加直观地认识,并且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让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总的来说,想要使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培养,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合理的刺激以及注重将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過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与培养。
编辑:张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