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体会
2019-12-20蔡志福
蔡志福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兴趣;多读;笔记;心得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21—0158—01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结合多年的教学积累,就如何开展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运用辅助手段,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一种巨大动力。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中才能产生很大的积极性,才能有强烈的学习需求,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用有趣的谜语、生动的故事、巧设的问题、多媒体手段等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好奇、兴奋、激动,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到阅读情境中。例如,在教学五年级课文《松鼠》时,笔者首先利用教室内电子白板播放了一段小松鼠的视频,将一只漂亮、乖巧、驯良、可爱的小松鼠呈现在屏幕上,一下子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将学生带入课文之中。
二、引导学生多读,读中体会和感悟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多層次、多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练兵,在读中感悟。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精心选择朗读形式,如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引读等,使学生在读中品味作者的神思妙笔,并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读书状态。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渔夫的故事》时,笔者采用了自读、轮读、议读、分角色读、听读等阅读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旨。自读,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轮读,指定不同程度的学生,按自然段顺序朗读课文;议读,学生边读边议,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渔夫的善良、机智和魔鬼的下流无耻;分角色读,让学生读出语气变化,体会人物心理变化;听读,让学生跟课文录音听读,进一步感悟人物情绪变化和课文语境。
三、做好阅读笔记,增强阅读效果
“读书不做笔记,犹如雨点落入大海,无踪无迹。”阅读只单纯地去读是远远不够的,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让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增强阅读效果,丰富语言积累。教给学生阅读过程中要圈点批划、摘抄要点,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大意,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等,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还可以在学完课文后,和学生一起总结课文,总结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哪些词句用得好,让学生把好的词句、段找出来。集中讨论分析后,可以让学生选择性地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段抄下来,再加上自己的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四、交流阅读心得,升华学生认知
在学生充分阅读、主动思考的基础上,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将自己的见解与看法表达出来,在学生间充分讨论与交流。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交流与互动的平台,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在与他人的交流与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延伸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拓宽认知空间。例如,在阅读教学中笔者通常是先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炼自己的阅读心得,并整理在笔记本上,然后设计“实话实说”环节,让学生各抒己见、交流心得,对不同的见解和看法进行充分“碰撞”、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升华认知。
五、要建构群文阅读,提高阅读效益。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大胆尝试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有关联的文章,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然后指导学生一起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并发表自己观点,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这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阅读材料的选择整理,做好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在课堂上把阅读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根据阅读的数量、阅读内容、阅读目的,用多种方式去阅读,在阅读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吸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主渠道。教师要努力探索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珍视学生的独特阅读体验,尊重多元理解,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爱上阅读,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文核心素养。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