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稻瘟病的防治对策

2019-12-20董洪玲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33期
关键词:东丰县抗病性稻瘟病

董洪玲

水稻稻瘟病是限制水稻成长的主要病害之一,致使水稻产量减少,病害严重时会直接使水稻减产40%~50%。水稻稻瘟病作用在不同部位从而产生不同的病症,作用在叶部时水稻易受到叶瘟的病害;作用在节部,水稻易受到节瘟的侵蚀。因作用结果导致不同程度的减产。稻瘟病大多数发生在水稻栽培地区。据统计,截止2014年东丰县的作物播种面积为119.976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9.332万亩。目前水稻的播种面积逐渐扩大,为保证水稻的健康成长,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通过对水稻稻瘟病病害及时预防,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病害防治方案。

一、水稻稻瘟病病症特点以及发病原因

1、叶瘟

叶瘟主要发生在秧苗3叶期至穗期,在秧苗叶部发生病斑,在加上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秧苗会产生不同情况的病症类型。一般情况下分为4种,包括有慢性型、急性型和白点型以及褐点性。

慢性型病斑也被称作普遍性病斑,是水稻最常见的典型病斑。慢性型病斑刚出现时表现为褐色的小点,随着时间变化,颜色不断加深变为暗绿色,随后会从小点扩张成梭形,且叶脉延伸部位会呈现褐色。叶子边缘上出现的病斑扩散速度较慢,背面会出现灰霉层,病斑分布不均匀。

急性型病斑的形状大多数为椭圆,受病毒侵害叶片会在正反两面生出灰色霉层,且为暗绿色。若发现水稻出现急性型病斑的症状,则说明水稻有极大的可能性会受到叶瘟的毒害。

白点型病斑一般出现在水稻的嫩叶上,从而出现圆形小白斑,在短时间内会转变为急性型病斑。

2、穗頸瘟

穗颈瘟一般发生在水稻穗颈或者枝梗上,水稻变化初期表现为淡褐色病斑,随着时间的变化,水稻枝梗会折断。由此在一定程度上能致使水稻产量降低,水稻的质量下降。

3、病因及发病规律

引起稻瘟病的病菌为丝孢纲、梨形孢属等,稻温病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6~28℃。由此看出,若当地气候条件相对湿润,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稻瘟病出现的可能性。东丰县在水稻培养方面,稻瘟病的发生能降低水稻产量。影响水稻生长,形成稻瘟病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①水稻品种的抗性降低,每年水稻播种选用的品种,抗性功能降低。主要是由于同一抗病品种的大面积播种,提高病原菌对抗病品种的抵抗能力,病原菌在短时间之内,适应性提高,产生变异,从而降低抗病品种的抗病能力,提高稻瘟病发的可能性。

②气候条件带来的影响,由于东丰县属于季风区中温带湿润气候,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尤其是在夏季,降雨量较大,年降水量能达到867.5mm,且大多数集中在夏季,尤其是在七月份左右,降水量最高能达到383.3mm且环境湿润。虽然降水量多对水稻生长提供较大的便利条件,但同时也提高稻瘟病发生的概率。

二、防治水稻稻瘟病的主要对策

1、加强对高产抗病性水稻品种的实验研究

高产量、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预防水稻稻瘟病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水稻高产量,能抵抗病温病发生带来的水稻减产现象。只有水稻品种本身的抗病性能强,才能有效减少水稻稻瘟病的出现。同时,还能有效保护当地环境,提高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就目前情况而言,冈优系列、特有系列的水稻品种,抗病性能较好。在播种时要对不同的品种轮流更换,更换时期最好为2~3年,避免因同一品种大量推广,而造成稻瘟病病原体的适应性增强。为进一步防治水稻稻瘟病,选用高产抗病品种之前需要进行引种实验,对每一品种进行研究,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更适合当地播种的水稻品种,才能有效提高当年的水稻产量。同时,为下一年的水稻播种提供质量保证,有效防治水稻稻瘟病。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防治管理工作,确保每位种植工作人员,能尽责任地完成防治工作,才能有效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

2、水稻栽培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加强

水稻栽培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减少稻瘟病的出现。通过使用适当的化肥原料,能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但同时要注意在施肥方面,要按照“重施基肥,早追肥”的原则。选用化肥时,要注意化肥原料中氮、磷、钾等有机元素的含量,控制施肥量。若施肥量多,则会提高稻瘟病出现的概率。因此,只有适时适量进行施肥,才能保障水稻的生长需要,加强水稻的抗病性。还要加强水稻排水管理,要适当进行排水,采取晒田的方式,进一步增强水稻生长的抗病性。在用水方面,采用科学理念,合理灌水,既能提高水稻产量,又能保护水田环境,灌水的方式按照水稻生长期选择,在抽穗期则选用浅灌的方式,后期采用干湿交替的排水与灌水方式,要保证水田水量适中,才能确保水稻的根系生长。由此来看,根据稻瘟病不同时期的特征,开展水稻病害防治工作。

3、科学使用环保高效农药

防治稻瘟病的有效方式是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使用农药,为实现绿色农业在选用农药时,选择高效率的环保农药,既能保护环境,又能有效缓解稻瘟病带来的危害。目前市面上低毒环保的农药类型多种,比如丰登、稻瘟灵等效果最佳。在使用农药时,要根据稻瘟病不同的发生情况,选择适当的药剂、药量。比如在叶瘟初期,使用低毒环保农药进行防治,定期进行喷药,7~10d为一期,连续使用2~3次,才能有效防止叶瘟流行;在孕穗后期使用农药能有效减少穗颈瘟的出现。控制药剂与水的混合比例,保证农药效果。以稻瘟灵为例,药剂与水混合比例为5:2时为最佳。在喷药过程中,最好选择晴天,可以使用农用喷壶,均匀的将药剂喷洒在禾穗或者叶鞘上。若水稻已经出现稻瘟病,要根据稻瘟病的实际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喷洒,才能确保水稻的抗病性,提高水稻产量,保证防治工作有效完成。

东丰县水稻种植面积较大,开展防治水稻稻瘟病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当地水稻的产量,提高当地农业经济发展。高产抗病性水稻品种的使用,水稻栽培管理工作的开展在最大程度上能提高水稻的抗病性,减少稻瘟病发生的概率。在使用农药进行防治工作时,要按照绿色农业发展的要求,选择高效环保的药剂,既能保护水田环境,又能提高病毒防治效率,由此才能推动当地农业发展。

(作者单位:136318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二龙山农业技术推广站)

猜你喜欢

东丰县抗病性稻瘟病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通过CRISPR/Cas9技术突变BnMLO6基因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
不同药剂防治苗稻瘟病、叶稻瘟病效果试验研究
生物绿肥在稻瘟病防治中的应用与示范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穗瘟效果试验
关于东丰县现代农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互动共进的研究报告
东丰县棚膜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初探
膜醭毕赤酵母对草莓采后灰霉病抗病性的诱导
一氧化氮参与水杨酸诱导的采后番茄果实抗病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