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磨记忆

2019-12-20秦岳峰

散文百家 2019年12期
关键词:錾子磨面牲口

秦岳峰

石磨,作为中国人原始的粮食加工器物,早已退出历史舞台,远离人们的记忆。然而,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它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器具。

石磨,也叫碨子,分上扇下扇,各凿有凹凸相反的石道,下扇中间有轴,转动后靠摩擦力将粮食磨碎,然后用箩子在面柜里筛下面粉。箩子分密箩子、粗箩子,还有二密子箩子,密箩子筛下的面最白最细,庄户人一般都用二密子箩子,穷人家用粗箩子,少留点麸皮,多吃点黑面。磨面的妇人怕飞扬的面粉落到头发里,头上顶块粗布头巾,尽管如此,眉毛、脸上依然挂上一层白白的面屑,好似画了淡妆,顷刻间有了乡村女人朴素的美。看着碨眼里没了粮食,妇人立时起身扭着细腰,翘着肥臀,踏着碎步,麻利地把碨盘上的粮食拨到碨眼里。

石磨用上一段时间,两个磨扇之间用于摩擦的部分被基本磨平,就要请石匠錾磨。那时农村人把錾磨的石匠当事得很,好吃好喝还要付工钱。那錾磨的可神气啦,戴上副眼镜,嘴角噙着烟卷,左手握着錾子,右手挥着铁榔头,有节奏地“咣咣”作响,握着錾子的左手不时变换着方向、角度,俨然就是一个精雕细刻的工艺大师!

儿时家穷,买不起牲口,只能人推磨,乡里人叫推碨子。推碨子是件非常辛苦的差事,在磨盘上套上绳索,用约五尺长的木棍穿在绳索上,抓住木棍的适当位置往前推,要均匀用力,微微闭上眼睛,不然会因其固定的磨道(老是转圈圈)而感到眩晕。

合作化之后,社员磨面,可到生产队申请用牲口拉磨,队长批准后,牵牛套磨,怕牲口眩晕,会给牲口戴一个用棉布做的眼罩,农村人叫“安眼”。这时磨面的妇人既要把碨台上磨下的麸皮揽到簸箕里在面柜里筛出面粉,又要把有待反复加工的麸皮倒到碨盘上继续碾磨,还要不时地跟在牲口后头挥舞树枝,吆喝着督促它好好拖拽。在农村,那些能耐的婆娘磨面是不需要男人帮忙的。

最令我不能忘却的是,某年春上,小麦还没有成熟,家里却揭不开锅。爹爹狠着心割掉一小片即将成熟的麦子,用手揉出青绿发白的麦粒,然后倒在石磨上加工,磨出絮状的麦条(农村人把那叫麥索,蒸熟或煮熟即食)。饿得难受,索性抓把刚磨出的麦条塞进嘴巴就吃,那清香伴着少许苦涩,飘拂着无奈和饥饿的味道。

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随后有了水磨,电磨,石磨早没有了踪影。那些遗弃在乡间的石磨盘,出现在了城市公园或旅游区,它们静静地群居在城市一角,或者横七竖八地散放在旅游区的人行道旁,似在唤醒人们,不要忘记那曾经的原始的生存方式和沉积在农人心底的缕缕乡愁!

石磨,伴着乡愁永远沉积在我的记忆里。

猜你喜欢

錾子磨面牲口
石雕
石 雕
在线急等
生命的硬度
没瑕疵、纯手工这才配得上做国礼
与护林老汉“明争暗斗”
动物的爱情
联谜竞猜答案
磨面
牲口放青要防备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