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全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与创新报道

2019-12-20马贵明

记者摇篮 2019年11期
关键词:新闻采编全媒体新闻报道

马贵明

【摘 要】《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9年1月1日,我国网民数量已达8.29亿,占比約60%,表明我国进入全媒体时代。本文从全媒体时代下新闻采编与创新报道的变化入手,结合新闻案例,阐述新闻采编与创新报道的途径,为新闻工作者提供理论及实践帮助。

【关键词】全媒体   新闻采编   新闻报道

全媒体时代是指在传播媒介多元的背景下,用户可通过视觉、触觉、听觉等方式获取信息,且信息的提供具有个性化特征,可实现用户的全面覆盖,并获得最佳传播效果,对媒体的新闻采编与报道提出更高要求。就此,新闻工作者需了解全媒体时代的特征,创新采编与报道工作,为受众提供更优质的新闻服务。

一、全媒体时代对新闻采编与创新报道的影响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新闻媒体均拓展了新闻传播平台,纷纷开设微信公众号与微博账号,研发新闻客户端,为受众提供更多元化的新闻获取方式。可见,全媒体时代对新闻行业产生较大影响,具体可总结为以下四点:

第一,新闻时效性更强。在传统新闻报道中,受众主要通过电视、广播或报刊获取信息,信息传递效率偏低,受众往往在新闻事件发生一天甚至更久的时间,才了解相关信息。

而在全媒体时代,互联网与新媒体缩短了受众的空间距离,实现信息的跨区域高速传播,受众可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了解相关信息,新闻时效性更强,新闻内容更为多样,受众每天接收的信息增多。

第二,表现形式更丰富。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形式具有局限性,报纸媒体以文字图片为主、电视媒体以视频为主、广播媒体以声音为主。而在全媒体的支持下,新媒体可整合文字、图片、视频与声音,受众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新闻形式。在技术发展下,新闻行业出现了VR沉浸式新闻形式,受众可以第一视角观看新闻,使受众的新闻观从“我可以看什么”转变为“我想看什么”。

第三,可实现与受众互动。在全媒体时代,媒体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与APP报道新闻信息,而这类平台均具有评论与转发功能,受众可表达自己对新闻的看法,也可与其他受众讨论,增加了新闻的互动性,使新闻营造的舆论氛围覆盖面更广,强化新闻的传播效果。

第四,覆盖范围更广。在报纸、杂志与广播电视传播新闻信息的时代,用户群较固定,新闻信息覆盖范围狭窄,即使出现特大、重大新闻,新闻受众也不会出现显著变化。而在全媒体时代,只要受众可连接互联网,拥有智能设备,就可以产生、接收或传播新闻信息,新闻覆盖范围更广。

二、全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与创新报道的策略

1.注重新闻标题的“吸睛”。在全媒体时代的信息广泛传播下,受众每天接收的信息数以万计,吸引人的新闻标题,可使受众在海量信息中准确“定位”新闻,点击正文。就此,在新闻采编中,采编人员需注重新闻标题的“吸睛”,通过生动化、口语化与潮流化的语言,提升新闻报道的宣传效果。

就生动化语言而言,采编人员可在新闻标题制作中应用比喻、拟人或设问等修辞手法,或引入俗语、谚语等,使新闻标题更生动形象,引人探究。

就口语化语言而言,全媒体时代使受众的用语趋于统一化,采编人员可在新闻标题中应用生活用语,使新闻更具时代特色与人情味,提升新闻的亲和力,吸引读者的注意。

就潮流化语言而言,采编人员可将网络热词或流行语用于新闻标题中,使其符合受众的审美,吸引受众的关注。例如,东方网在报道食品安全相关新闻时,以《解气!触碰食品药品安全底线,问责问出你“两行泪”》为标题,阐明新闻主题的同时,借鉴《流浪地球》大火的网络用语,使标题更为形象。

2.注重新闻内容的“亲民”。全媒体时代的特征是面向所有受众,而受众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民生。就此,在采编新闻时,采编人员需注重新闻内容的“亲民”,尽量贴近群众的实际生活,为受众提供有温度、有共鸣的报道,引发群众的思考,传递正能量。例如,在大众网海报新闻中,采编人员发布了一则关于诈骗老年人的新闻,新闻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的诈骗案件为基础,讲述了犯罪嫌疑人诈骗老年人的主要方式,并给出防骗的建议,为老年人及其子女预防诈骗提供参考。在上述案例中,采编人员根据老龄化社会发展现状,选择诈骗老年人案件为切入点,为受众提供贴近生活的新闻内容,以吸引更多受众。

同时,在采编“亲民”新闻内容时,采编人员可利用新媒体的信息高速传播特点,了解所在城市的最新公告与天气预报等内容,寻找新闻切入点。

3.注重新闻传播的先进性。全媒体时代信息传递形式更为丰富,采编人员需注重新闻传播与报道的先进性,以图片、视频、交互类游戏或VR等方式,展示新闻内容,使新闻报道更具创新性与趣味性。

就视频形式而言,全媒体时代下的短视频凭借短平快特征,席卷全国,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采编人员在报道新闻时,可以短视频的形式,提高新闻采编效率,整合新闻热点,为受众提供时效性更强的新闻报道。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于2019年7月29日推出《主播说联播》节目,新闻内容以短视频形式呈现,视频中《新闻联播》主持人以更为通俗的语言报道当天的时事新闻,使受众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内了解新闻大事,符合受众“碎片化”接收。

就VR形式而言,采编人员需加强学习,了解VR视频制作技术,为受众提供VR设备观看的沉浸式新闻。和二维新闻报道相比,VR新闻报道形式以第一人称视角,可使受众迅速进入新闻情境,引发受众的共鸣与思考。例如,CCTV央视新闻客户端开设了VR新闻频道,用户可利用智能手机或VR设备,进行360°的新闻观看。同时,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报道中,新闻中心在现场设置了融媒体体验室,受众可利用VR一体机观看阅兵盛况,为受众提供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全媒体时代下的新闻时效性更强,表现形式更丰富,受众需求增多,且覆盖范围更广。针对该特点,新闻工作者需注重新闻标题的“吸睛”、新闻内容的“亲民”和新闻传播的先进性,为受众提供更为丰富、有深度、有广度的新闻报道,发挥引导社会舆论,促进和谐发展的作用。

(作者单位:太原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林捷.探究全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中国新通信,2019(17):153;[2]丹阳.全媒体时代传统新闻媒体业务创新研究[J].传媒论坛,2019,2(16):55.

猜你喜欢

新闻采编全媒体新闻报道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机器人新闻写作”对新闻采编的机遇和挑战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采编新路径探索
电视新闻采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