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社会背景下防范化解锦州市社会领域重大风险研究

2019-12-20李艳

法制与社会 2019年35期
关键词:化解防范

关键词 社会领域 重大风险 防范 化解

作者简介:李艳,中共锦州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室副主任,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及领导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D69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2.198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处于转型阶段的中国社会,存在着社会价值理念复杂多样、社会阶层结构深刻变动、社会冲突不断升级等现实情况,社会风险呈现出来源多样化、发生高频化、程度激烈化、诉求交织化的特点。锦州市是东北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各类非系统性的“小微”风险增多,如果不采取各种措施,“小微”风险集聚也有可能引发大的风险。所以必须高度重视风险问题,打好防范化解社会领域重大风险攻坚战,全力维护我市社会安全稳定与经济健康发展。

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提出依据

学术界对“风险”一词在很早之前便给予了关注,普遍认为风险是指某种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在1986年出版的《风险社会》一书出版后,“风险社会”这一概念被广泛关注并得到认可。就我国而言,学界在对引发“社会风险”的因素归纳上,通常有狭义和广义两个不同层面的理解。狭义层面对社会风险的引发因素通常是从社会领域来界定,认为引发社会风险的只能是社会问题。广义层面认为引发社会风险的因素并非局限于社会系统,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等系统带来的风险。本文认为从广义层面来理解社会风险更符合当下的实际状况。

二、正确认识锦州市社会领域存在的主要风险

(一) 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引发的风险

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锦州市一些小微企业面临经营困难进而倒闭风险;同时,地方政府也面临着地方性债务危机;近些年来,锦州市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老龄化问题严重、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公等可能成为社会风险引发的导火索。

(二)安全事故等突发事件引发的社会风险

在安全生产方面,企业主体责任及政府安全监督落实方面还存在许多漏洞。锦州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雄居辽西之首。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新兴产业的日新月异,安全监管范围越来越宽,容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行业领域也越来越多,零星的一般事故仍然多发频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损失,社会安定和谐的局面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部分企业安全自律意识不够,仍然存在“重生产、轻管理,重效益、轻安全”的现象。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安全技能不高,安全意识不强,违章违规现象仍然存在。

(三)由民生问题所引发的风险

社会风险存在的基层层面呈现出涉农纠纷量大面广、医患医闹纠纷攀升的特点,一些特定群体利益受损事件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相关民生制度的失效、缺失有可能导致社会风险的发生。比如户籍制度目前在升学、就业、婚姻等方面的负面影响逐渐显露出来。

(四) 互联网领域引发的风险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有少数人利用这个平台,搞网络谣言、网络敲诈、网络犯罪等,致使网上乱象屡禁不止,严重干扰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网络安全问题已不容回避。

(五) 各种犯罪行为引发的风险

从总体上看,锦州市社会治安形势总体向好,但“黄赌毒黑拐骗”等依然是平安建设工作的重点内容。目前,锦州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成果,但在打掉黑恶势力保护伞方面依然任重道远。

三、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社会领域重大风险

(一)在制度层面,完善风险机制建设

1.预警预防机制建设

目前,锦州市按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相关文件要求,县(市)区每月,乡镇(街道)每半月,村(社區)每周定期对本地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并根据重大活动、重要节庆假日、敏感时期,建立动态研判机制,全面收集、汇总、梳理各类矛盾纠纷动态信息,准确掌握客观情况,分析研判趋势走向,提出有预见性、指导性、实效性的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措施和意见。

2.风险评估机制建设

把矛盾纠纷源头发现及研判预警工作纳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做到未经评估不上项目、不做决策,从源头上预防了矛盾纠纷隐患的发生。锦州市委市政府相继组织开展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推进年”“规范年”“创新年”“深化年”和“攻坚年”等系列活动,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切实提升了稳评工作质效,有效地落实了“应评尽评”和“全覆盖”的工作要求。2019年,锦州市委市政府将“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做为“重强抓”的一项重要内容,强力推进、狠抓落实。

建议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完善决策风险评估配套制度建设。比如建立健全第三方评估制度,避免出现“谁决策谁评估”问题,使风险评估报告变相成为可行性报告,失去评估实际意义。可以采取招标形式,委托省级及国家级专业评估机构,保证评估的独立性和科学性。再比如,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未按照决策法定程序做风险评估或未按照风险评估报告做出相应决策的领导必须追究其相应责任。

3.考核评价机制建设

按照首问负责制的要求,各级综治中心和信访接待、值班人员均为首问责任人,对群众反映的诉求事项,应第一时间登记,按照程序引导解决,对发现的不稳定信息和重要情况应第一时间报告。根据《锦州市信访稳定工作日常考核办法》。根据《锦州市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实施细则》要求,市委政法委连续3年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纳入基层系列平安创建考评内容,对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开展不力的地区和部门,严格执行综治责任领导责任制,并严肃追究了有关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打造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机制

党委和政府要强化主导责任。从全局出发统筹考虑各方面、各层次风险因素,做出整体性、长远性制度安排。2019年,锦州市政法委着重抓好平安建设、扫黑除恶、命案治理、精神障碍患者管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视联网建设、“雪亮工程”、铁路护路十项重点工作,平发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将社会矛盾多元化解工作与加强基层综治中心、基层基础建设结合起来,不断完善乡镇(街道)综治中心“1+7”单元工作模式,牵头并整合信访、司法、公安、民政、人社、自然资源、法庭、妇联等资源,实现一个平台集中受理,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敏感时期和重大活动信访稳控、辖区治安防范和民生服务联动等工作。同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锦州市启动了线索摸排、大要案件、除“伞”去根、治患治乱“四大攻坚战”,形成了纵横交错、全面覆盖的工作格局。

发挥社会组织、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健全基层调解机制,广泛借鉴“枫桥经验”,有效整合基层组织和群众的力量,设置专门的调解组织或者调解员,依据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协助矛盾双方达成协议,低成本高效率地解决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是对“大调解”工作格局的一项有力补充和延伸,是推进人民调解员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有力举措,成为我市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重要平台。成立至今,直接调处矛盾纠纷330件,成功率92 %,防止民转刑案件21起,挽回经济损失1500多万元。要实现治理环节的系统化,构建社会风险防控长效机制,社会治理要从事后处理前移至事前防控,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要长期帮扶困难群众和高风险人群,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及时处理人民群众的各方面合法需求。

(三) 提升社会治理方式智能化水平

当前,社会治安形势日趋复杂,传统的治安防控措施已经难以满足现实需求。近年来,锦州市大力推进天网工程、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群众对这项工作非常认可,但仍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 比如天网工程建设,是为了满足城市治安防控和城市管理需要,按照部级-省厅级-市县级平台架构,以道路,重点区域监控为主,对固定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和信息记录的视频监控,视了农村社区的安防建设以及非警务事件的处理,往往等事件发生,或者矛盾激化,才采取措施。鉴于此,为了使平安建设覆盖最后一公里,锦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广“雪亮工程”。

目前,在锦州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推动下,“雪亮工程”项目在加快推进中,但仍存在着建设标准不一、点位密度不足、城乡发展失衡等问题。建议在已有视频监控探头覆盖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视频监控网的覆盖面,增加覆盖密度,城市要中增密,农村全覆盖;推进视频联网和共享,纵向保证市县乡村四级监控互联互通,横向上,推动重点行业单位横向联网,有效整合各行业单位自建的监控网络,将公安、城管、教育、环保、交通、应急等重点行业单位视频监控资源与市综治信息平台联接,达到联网共享,综合利用的效果。利用华为云平台,搭建全市统一平台,实现全市视频资源的统一接入,形成全市全网的公共安全视频资源和视频应用服务体系。推进应用创新,实现群防群治,一键报警,分级处置等,利用电视接入的系统,可同时查看多路村里高清监控画面,实现了“探头站岗、按键巡逻”。

(四)加快推进网格化建设

锦州市在学习借鉴外省市成功经验和在义县、凌河区和北镇市开展网格化建设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建立推广了“五级责任主体、四层管理平台、三级网络体系、两级服务中心、科学划分网格”具有锦州特色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五四三二一”工作模式,结合人口狀况、治安状况、地理位置、住户布局等因素,全市共划分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基础三级网格1472个,村(社区)内部划分7930个单元网格,实现了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网格化全覆盖。但在推进网格化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认识不到位、组织保障不够、经费投入不足、网格员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

建议进一步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按照顶层设计、分步实施、重点推进的原则,研究推动网格化信息化一体建设向宽领域、高层次迈进,解决好综治中心和网格化建设与应用、人员与经费、资源与配置等难点问题,不断完善总结成功经验,把好的措施上升为决策、固化为制度、转化为现实战斗力。借鉴外省市的先进经验,在市、县(市)区成立平安建设领导小组或平安建设委员会,在乡镇(街道)设立平安建设办公室,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的平安建设领导协调机制,统筹资源力量,构建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上下贯通、协调有力的工作体系,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良好局面,推动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垄维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6.

[2]阮青,马彦涛.党政领导干部必须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9.

[3]廖秀健,刘白.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机制优化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化解防范
从城濮之战看参谋的作用
新媒体背景下,广播新闻如何化“微”为机
班主任如何化解班干部和其他同学之间的矛盾
SQL注入防护
化解我国房地产库存对策研究
浅析防范电能表串户的重要性及方法
也谈国际贸易合同欺诈
从工商管理角度谈如何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