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发国学资源,促进学生成长

2019-12-20牟炳义

学周刊 2019年36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语文教学

摘 要:国学资源是我国的文化源泉,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是传统文化与道德精神的典藏。在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要重视国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让学生进行经典诵读,在诵读中明德修礼,获得道德熏陶、提升人文修养、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关键词:语文教学;国学资源;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36-0112-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6.104

国学资源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与精神财富,是中华文化的渊源,博大精深,文辞优美,富含哲理,是我们值得学习的文化资源。。

一、国学教育的意义

国学教育是具有独特个性化的语文核心教育,从民族文化价值认同的角度看,汉语教学也应该是国学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鲁迅先生说过,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仁爱,正直,礼貌,智慧和信仰等中国传统文化所宣扬的价值观,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精髓,更是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基础,这种信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更可以使学生以更加健康的心态面对社会的发展变化。国学资源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

二、国学资源在语文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中的转化与创造

(一)新课改建设中,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在创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汉语教师是国学资源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这一点非常明确。然而,由于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制約,许多语文教育者更适应被动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多年来,很多教师习惯于以往的教学方式,对于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意识,只局限于零碎的制度性理解。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创建过程中,语文国学资源校本课程的开发创建,是一项紧迫性的建设工作,特别是对教师队伍的体系化建设,非常关键。

(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校本专业课程建设的创新设计源自于专业课程内在的文化属性,同时,这也是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在语文教学阶段,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融入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使其成为中华民族无穷的思想动力,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研究活动永恒的生命源泉。在教育领域,语文的教学应该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应用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探索传统文化,力求在继承的基础上超越,这其中的关键在于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生命本质是代际传承,教书育人。

尽管我国传统文化提倡的道德思想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但作为道德规范,它具有传承性、普遍性和超时性,其实质是汉学资源在中国校本课程建设和发展中的转化和创造过程,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所要承担的责任就是去粗取精,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积极地、向上的、对人类有益、对社会发展进步有帮助的一面发扬光大。

(三)加强语文课程与学生的生活衔接

将传统文学教学资源融合到选修课程制度建设中,充分体现了汉语作为母语核心课程的最大特质,即汉语的延伸和生命的延长。这集中表现在选修课的课程设置上,其突出了课程标准的内容中,学生的学习与民族文化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在小说、戏剧等教学环节的设置上表现得十分明显,比如设置一系列戏剧的目的是丰富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生活的认识,这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我国的文化传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教材的选择上,我们可以重点采取先秦、汉代的文章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意义,选择不同学者的散文来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选择唐宋诗歌来要求学生朗诵和欣赏,正因为中国文学资源风格多样,这种系统学习才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独立创新的学习方法。因为新课程标准对学习方法的重视程度很高,这个特定势必会渗透到选修课的目标之中。

与此同时,我校还十分重视学科活动的发展,特别是语文组的发展。每学期,备课小组都要认真规划和组织与传统文化教学密切联系的教学活动。这不仅能够突出祖国悠久而深厚的传统文化,更可以组织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这些都与教学内容和进度密切相关。其中诸如戏剧表演、演讲比赛、辩论、作文比赛等活动,以及古典阅读、习语矫正比赛、名句名作朗读交流会,都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古典汉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从而充分体现新时期校本课程资源的发展与开发价值。

先秦学者,汉唐文化,宋明风韵,每一个时代发展都有其特别的时代精神;每一种精神都始终表现出一种气势恢宏、多元的中国文化气质;语文学习资源在语文课程体系建设中,通过国学资源校本课程的建设平台,实现与语文课程的同步。在建设历史文化、文艺素养的时代步伐中,只有在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民族精神的建设,和语文课程的设置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实现二者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冯红果.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以“开发《初高中衔接教材》”的研究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2007.

[2]牛乾坤,张玉红.我国培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文献综述[J].绥化学院学报,2015(7).

[3]熊春锦.中华国学道德根[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薛晓静]

作者简介: 牟炳义(1969.2— ),男,汉族,甘肃秦安人,中学一级,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语文教学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