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侬智高起事的政治生态学考察

2019-12-20雷信来

广西民族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子系统体系生态

【摘 要】北宋时期的侬智高其人其事是个常说常新的千年议题,目前学术界关于此领域的研究成果可谓丰富全面,不过仍有从新的视角继续深入探究的必要。本文基于政治生态理论的视角,提出侬智高起事的缘由在于交趾政治体系和北宋政治体系的南北合力挤压。侬智高不能容于南北两大政治体系,被逼开启了打破北宋政治体系,构建新的政治体系的大胆尝试。侬智高起事失败的深刻原因是侬氏政治体系在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和层次性四方面均远逊于北宋政治体系。侬智高起事有助于提高广南西路在北宋政治体系中的生态位,有益于专制政治生态体系的调整与进化。

【关键词】侬智高起事;政治生态学

【作 者】雷信来,长江师范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导。重庆涪陵,408100。

【中图分类号】K244.0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9)05-0087-007

一、文献梳理

学术界围绕侬智高其人其事开展研究出产的成果按照具体内容分类包括六个方面:一是侬智高起事的背景。黄振南的《试述侬智高反宋的历史背景》、韩肇明的《略伦侬智高起兵的几个问题》等文章,就侬智高起事的历史背景与政治背景做了清晰论证。二是侬智高起事的原因归纳。在《广西历史人物传》中,范宏贵对侬智高起事的内在根由挖掘得很深入。其他的相关著作和论文对此问题进行了入木三分的探析。三是起事过程的描述与起事结果的考证。韦东超的《侬智高被杀年代考》、李干芬的《侬智高到大理的几个问题探讨》、何正廷的《侬智高率部落籍元江行踪考》对侬智高起事的过程与结局,进行了或详细或粗略的论证。四是起事历史影响的阐释。范宏贵的《侬智高及其影响》、蓝武的《侬智高起事影响下宋王朝在岭南地区治策的调整》等文章,对侬智高起事所产生的历史影响进行了深入详尽的诠释。五是如何评价侬智高起事。如梁庭望的《论侬智高反宋的实质:保境爱国正义战争》、南躍的《对侬智高起兵性质的分析》等论文,以及《侬智高》《壮族通史》等专著,对侬智高起事给予很高的评价。当然,亦有少数文章对此有不同理解。六是研究侬智高命题的现实意义。滕兰花的《广西南宁侬智高崇拜浅谈》、黄玲的《记忆、实践与文化遗产:中越跨境族群侬智高信仰比较研究》等论文,从古为今用的角度解读了侬智高研究的现实价值。

从关于侬智高研究的成果呈现形式看,主要有专著和论文两类。专著形式的成果对侬智高起事的讨论一般都非常全面,如钟文典主编的《广西通史》第一卷对侬智高起事的背景、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进行了全景式叙述。论文形式的成果基本是针对某个专题进行精深探讨。从研究采用的理论资源看,多个学科介入了对此问题的讨论,如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文学、民俗学等。在研究方法方面,表现出多种研究方法并用的局面,如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解构主义和建构主义方法、横向和纵向比较方法、田野调查法,以及多学科方法交叉运用等等。

综合审视这些研究成果,可以用丰富且全面加以概括,但这并不意味着侬智高研究的终结。随着学术的发展,新的研究范式不断出现,即便是某个特定的历史问题也存在常说常新的可能。本文将借助政治生态学的理论方法,讨论侬智高起事的缘由,阐释起事的过程,分析起事失败的原因、评述起事的价值,尝试提出新的见解,希冀充实、丰满侬智高研究领域。

二、理论工具——政治生态学

要讨论“政治生态学”概念,前提是界定“生态”与“生态学”的含义。生态概念是随着近代生物科学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学术命题,它几乎是和生态学这门学科同时诞生的。简单直观地说,生态是指生物的生存环境,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生物等自然环境诸要素。生态学即是生物生境的科学。讨论生态学的定义,必然会涉及到另一个高度相关的概念——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指以生命形式存在的子系统与其生存环境子系统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的有机组合,它通常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流变特性、代谢机能与自我调节功能。

政治生态学是政治学与生态学交叉形成的一个新学科,从学科归属看,政治生态学属于政治学范畴。政治生态理论是政治学研究领域的较新命题,学术界对于政治生态学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尚未达成普遍共识。张友渔提出,政治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观点研究社会政治现象及其环境关系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政治生态学借助于生态学的方法,从政治与其环境的相互关系中研究政治现象的产生与发展。”[1]327岳奎认为,政治生态学是“用生态学的理论、观点、手段和方法来分析、思考、解决政治问题”[2]。本文无意深究究竟何谓政治生态学,在众多对政治生态学概念的理解中,本文赞同这个简略说法,“政治生态学,是用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政治现象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学问”[3]27。

在政治生态学视域下,政治体系的外部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如果把政治体系视为核心层的话,社会环境是中间层,自然环境是最外层。有必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是从它们的自为价值而言的,而是从它们对于人类政治生活的意义来界说的。“在一个特定空间内,政治体系及其次体系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通过能量流和物质流的循环与交换,相互联系、共同组成的整体,就是一个政治生态系统。”[4]任何一个政治生态系统,都有清晰的边界,具有流变性和层次性,基本要素是政治行为。政治生态系统具有四个特征: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与层次性。本文将运用政治生态理论来探讨北宋时期侬智高起事的相关话题。

三、起事缘由——南北两个政治体系的挤压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的科学,它运用生态系统整体性观点认识事物,揭示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强调相互依存和因果联系。立足北宋政治体系而论,包括广源州在内的广南西道属于北宋政治体系的有機组成部分。从理论上说,任何一个政治体系都有自己的边界,维护边界的稳定是政治体系的基本职责。否则,边界的不断内缩,必然会挤压政治体系的生态发展空间,甚至会危及到政治体系的存亡。北宋政治体系的管理群体尽管认识到边界内缩对自身的重大影响,但是对于东西南北四周边界的重要性认识并不是等量齐观的。北宋政治体系的管理群体认为,相较于岭南地区,保持北部地区的稳定和扩展,是更为重要的职责。于是北宋政治体系的中枢系统与北部的次级系统,维持着频繁且大量的物质流动、能量交换与信息互动,而与岭南地区的次级系统,尤其是广源州更次一级的生态系统间的物质、能量与信息的对流相对较少,甚至是贫乏。也就是说,北宋政治体系的发展是严重不平衡的。

站在交趾的立场分析,交趾地区发展到侬智高起事时,已经进化为一个独立的政治体系,尽管它还称不上高级复杂。交趾政治体系为扩大自身的政治生态基础及势力范围,不遗余力地把边界向周边地区推展。放眼当时交趾四周的政治体系,北宋政治生态体系是更为高级先进的。从生态学角度说,低层级的生态体系与高层级的生态体系相遇时,一般会选择向高层级生态体系靠拢,以获取系统更新进化所需的物质、信息和资源。换句话说,交趾政治体系选择北向发展是自然生态发展的内在属性。交趾政治体系的北向拓殖遇到的一个重要障碍是挡在面前的广源州。在交趾政治体系视域中,广源州系其内部北部边缘的次级政治体系,但问题是交趾政治体系的核心层和北方边缘层之间的生态关系十分恶劣。交趾政治体系试图用恩威并用手段获取广源州侬氏家族的认可归心,而侬氏家族非但不愿融入交趾政治体系,还要试图打破交趾政治体系。由此可见,交趾政治体系在如何维持自体系协调进化方面,存在着十分严重的缺陷。

鉴于北宋政治体系对广源州的严重漠视,以及交趾政治体系对广源州的时刻觊觎,广源州一带成为北宋与交趾两大政治体系的交叉重叠地区。侬智高家族生活繁衍在广源州地区,预示着侬智高家族处在两大政治体系的辐射交叉区域,生存发展的生态条件非常不利,这无疑是十分糟糕的。有宋一朝,侬氏家族头人一直担任广源州首领。广源州本属于邕州羁縻州的下辖政区,但交趾统治集团却长期盘剥、压榨广源州,导致侬智高与交趾政治体系的矛盾不断尖锐。在侬智高与交趾政治体系的博弈中,北宋中枢系统和广南西路子系统不仅不支持侬智高,还对侬智高抱着警惕、提防心理。在交趾政治体系中,统治集团位于核心圈层,侬智高为首的广源州处在边缘圈层。核心圈层与边缘圈层只有协同进化,整个政治生态体系方能实现良性发展。但交趾统治集团捕杀了侬智高父亲,诱骗、囚禁过侬智高,后又放归侬智高,让其管理广源州。交趾统治集团的种种做法显然是逆生态的行为,必然会招致相应的生态报复。

侬智高深知凭借自己的实力不足以抗衡交趾统治集团,寻找坚强后盾就成为他的不二之选,于是侬智高多次通过广南西道地方政府向北宋朝廷寻求支持。侬智高反复多次向宋朝请求内附,期间一再降低自己的要求,结果不是不了了之,就是被无情拒绝。在侬智高心目中,广源州是北宋的疆土,北宋理应支持其爱国护疆的正义之举,可是北宋朝廷出于“智高故属交趾,纳之生事”的狭隘认识,完全无视侬智高的合理呼吁。在北宋看来,洛阳、汴梁为中心的京畿地区是其核心圈层,广南西路的广源州距离核心圈层至少有1500公里,北部辽、金、西夏与京畿重地只有500公里左右。相对于广南西路,来自北部的威胁要直接且严峻得多,这是北宋奉行重北轻南战略的深刻原因。在北宋持守重北轻南战略的背景下,遥远的广源州发生的事件都是小事。讨论到这里,就需要引入“生态位”与“政治生态位”概念。“从生态学上看,各种生物都分别占据、适应和利用特定的生态环境,这种生态环境就是生态位,也叫小生境。政治体系是由诸次体系及政治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整体。在政治生态学意义上,政治体系内部,诸次体系及其要素各有自己相应固定的‘生态位,即政治次体系或要素如政治角色在政治体系中能够发挥自身应有功能的地位。”[3]128政治生態位是指“政治次体系及政治要素各安其位,发挥自身的位置功能,并通过各自的相互作用,实现自身结构和功能的优化,进而促进政治体系整合为有机整体”[3]129。在北宋政治体系中,广南西路的生态位远低于北部地区,广南西路堪称是处在北宋政治体系的边缘地带,广源州则是边缘的边缘。广源州居处北宋政治体系的“神经末梢”位置,使本就反生态的北宋政治体系的管理者置侬智高于不顾。

交趾政治体系管理者认为侬智高为首的广源州是其次级生态体系,侬智高不接受这样的认定,认为广源州属于北宋政治体系的一部分,但是北宋政治体系不接纳广源州,放任其自生自灭。从这一意义上说,广源州侬智高的政治生态位是漂移不定的,这样的政治生态位是危险的,其生命力往往是脆弱的,随时可能消亡。广源州面积不大、势力不强,不容于周邻的政治体系,似乎具备生成为一个独立的政治体系的可能性。退一步说,即便把广源州看成是一个独立的政治体系,它夹在北宋与交趾两大政治体系之间,能否生存下去都是问题,但对于这个弱小政治体系的管理者侬智高来说,实属无奈之抉择。这是侬智高起事的政治生态学根由。

四、起事过程——构建新政治生态体系的勇敢尝试

侬智高构建政治体系的第一步是统一左右江溪洞,建立地方性政权。侬智高父亲侬全福被交趾统治集团捕杀前,先后统一了左右江的黄洞、侬洞地区,成为当地部族的首领。“初,有侬全福者,知傥犹州,其弟存禄知万涯州,全福妻弟侬当道知武勒州……其妻阿侬本左江武勒族也,转至傥犹州,全福纳之。”[5]10556到侬智高时,侬氏势力更大,左江一带聚居的六十一个部族都归附了侬智高,右江地区的州、县、洞也先后归附侬智高。田州附近的东兰、西兰(今东兰县境)亦被侬智高吞并。亲靖在《武溪集·宋故狄今公墓铭》中说:“智高趬勇而善用兵,因击并旁近州邑而统有之。拓地浸广,胜兵浸盛,交趾不能制,南方亡命者多归之。由是拟正朔,置百宫,潜窃据窃峤南之计。”侬智高占据左右江地方和邕州城后,建国号大南,自称仁惠皇帝,改元启历,设属官,并大赦境内。这俨然就是一个新生独立政权的做派。而后侬智高率部围攻广州,多日围攻不克后回师邕州。归人铺一场恶战,侬智高兵败,带领残余部众退入特磨洞。至此,侬智高起事以失败收场。

侬智高起兵反宋,是以焚烧居留地和积蓄的粮食开始的。侬智高对部属说,我们平生积蓄已被“天火”所毁,要想生活下去,只有占领邕州、广州,建立独立政权,否则必死无疑。从政治生态理论分析,侬智高的做法可谓不破不立,即打破局部政治体系,以图构建更宏大的政治体系。放一把火可视为“破”,建国立号、纵横两广地区可视为“立”。正常的政治生态体系一般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和层次性特征,侬智高试图构建的政治体系是否具足这些特征呢?这是接下来要探讨的命题。

第一,整体性特征。任一政治生态系统都是一个构成复杂的整体大系统,它的各个组成子系统或要素,根据相依共存的原则方式,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整体,而不是各个子系统或要素的简单机械相加。由此,政治生态体系具备了全新的整体性质和功能。若以整体性标准对照侬智高构建的政治体系,这一政治体系似乎是整体的,实质上该政治体系是一部结构简单、功能单一的战争机器,基本不具备整体的性质和功能,不符合“1+1>2”这条系统科学的非加和性原理,无法发挥出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总和的作用。第二,开放性特征。政治生态体系需要与外部环境保持不间断的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和输出,这样政治生态体系才能良性存续下去。按照开放性特征衡量侬氏建构的政治体系,可以知晓该政治体系的外部环境是极为恶劣的。无论是北部的北宋王朝政治体系,还是南方的交趾政治体系,都不会容忍侬智高建构政治体系的作为,必欲除之而后快,意味着侬氏建构的政治体系很难与外界环境维持连续的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这即是说,侬氏构建的政治体系是封闭型的,如不能有效破除封闭状态,该政治体系存在下去会很困难,更遑论持续发展进化。第三,动态性特征。生态系统是会随时间向前推移而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要经历从发生→发展→成熟→衰退→消亡的动态过程。开放的生态系统一般是向上进化发展,封闭的生态系统多向下衰退灭亡。政治生态系统也遵循同样的道理。侬智高建构的政治系统看起来是足够“动态”的。从侬智高起事开始直至失败,此政治系统一直游走于两广地区,没有固定的生存环境,或者说是生存环境时常处于变换之中。政治生态系统是适应环境的产物,只有具备相对稳定的外界环境,政治生态系统才能与周围环境进行不间断的物质、能量与信息的对流。侬智高构建的政治系统因没有稳定的外部环境,没有机会与可能与外界环境进行必要的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互换。从这一意义上说,侬氏政治系统必然会走向退化消亡之途。第四,层次性特征。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由低层次的要素组成的,而低层次的要素同时又是高层次大系统的组成子系统。生态系统除了具备纵向有序的层次结构外,“还可以构成横向的平行层次,以及纵横交织的立体网络型交叉层次”[6]157。侬智高搭建的政治系统是个军事、政治复合体,此复合体没有纵横交错的立体交叉结构,功能很单一,主要是打仗。从系统论角度说,一个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功能就越完善,系统的稳定性就越强。侬智高为首的军政复合体,结构简单、功能单一,表明复合体的稳定差,战争中一旦遭到严重失败,复合体极有可能垮塌。

侬智高建构的政治体系,在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与层次性四方面均存在严重问题,历史没有给侬智高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去修补、完善这个千疮百孔的政治体系。这样的生态体系主要不是适应环境的产物,是人为强行打造的军事、政治复合体,稳定性相当差,或者说是逆生态型的系统。侬智高起事失败,外因是北宋政治体系强力军事打击的结果;内因则在于侬智高没能建构起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政治生态体系。

五、失败原因——侬氏政治体系与北宋政治体系的比较劣势

侬智高政治体系与北宋政治体系同样是逆生态的,同是逆生态的政治系统,北宋政治体系吞噬了侬智高政治体系,背后隐藏的原因何在?本文还是从政治生态系统应具备的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与层次性四个特点出发,探究北宋政治体系何以能够侵吞侬智高政治体系。

第一,整体性。北宋王朝在中国大一统链条上是很薄弱的一环,这是北宋被人诟病积贫积弱的重要因素。但是如论北宋在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取得的成就,可谓登上了新的历史高度。在北宋政治体系内部,存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五大子系统,五大系统相互依存,互为依靠,而且每一子系统内部分别存有多个层级的子系统或要素。北宋的军事和政治子系统问题较为严重,例如对北部的战争一再失败,但经济、文化与社会子系统在当时来说比较发达,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军事、政治子系统的退行性阻力,因此北宋政治体系依然能够发挥出系统的整体优势,正是凭借这种整体优势力量碾压了侬智高政治体系。第二,开放性。北宋政治体系的五大子系统,都具备或深或浅的开放性特征。政治上有改革,如庆历新政,改革的推行大致能够维持政治系统的新陈代谢,尽管新陈代谢的速度缓慢。在讨伐侬智高起事时,北宋皇帝赋予领兵统帅狄青完全的自主权,使狄青可以自主灵活地布置军事行动,在此之前宋朝的前线将军没有这么大的自主权力。经济子系统的开放性是不容置疑的,北宋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是有力例证,雄厚的物质基础是狄青南下讨平侬智高的前提保障。文化子系统的辉煌成就是世所公认的,这里不予赘述了。至于社会子系统,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活灵活现地描绘了十二世纪汴京的城市风貌和社会各阶层人们的生活状态,由此我们可以不难想像十一世纪北宋的社会生活样态。这即是说,北宋的社会子系统是充盈活力的。第三,动态性。北宋政治系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表示该政治系统有可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维持着与外部环境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输出与输入。從经济子系统看,南宋的经济发展成就要高于北宋,说明两宋经济发展的活力一直存在并在持续推动经济向前发展。南宋的文化成就同样要高于北宋,说明从北宋到南宋,文化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两宋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进步,反应了北宋的经济、文化子系统在开放的背景下,正处于发展、成熟阶段,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第四,层次性。北宋政治系统,无论从纵向上,还是从横向上看,都远比侬智高构建的政治系统要复杂精致得多。整个北宋王朝,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领域,各个子系统在纵向与横向上基本搭建起明晰有序的层次结构和平行层次,整个政治体系呈现为立体交织的网状结构。层次的分明、结构的明确,带来的益处是大系统的稳定,大系统稳定就能够抵御一定的内外冲击,不至于一触即溃。

北宋政治系统所处的环境范围比较辽阔,它的各个子系统或者构成要素与外界环境交流时,具有广阔的空间。这种交流并不限于北宋政治体系内部,北宋与外部政治体系,如辽、金、东南亚国家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沟通。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以物质、信息与能量的对流活动是以国家整体的形式展开的,它带来的直接好处是国家实力的增强。北宋政治体系内部的交流互动,以及与域外国家的沟通交往,表明它并不是一个封闭性的生态系统,而是一个具有动态性特点的政治体系。此政治体系本身具备相对平稳有序的立体网络结构,动态性和开放性赋予其一定的生命力,进一步增强了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北宋在北方政权的打击下逐渐败退,直至被南宋取代,所经历的过程并不算短暂,显示出北宋政治体系的抗冲击能力是比较强的。北宋政治体系所具备的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和层次性特点或者说优势,不是侬智高政治体系可以相提并论的。所以当北宋政治体系调动起足够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资源,征讨侬智高政治体系时,北宋政治体系以绝对优势碾压、吞噬了侬智高政治体系,显得很正常。本文无意赞美北宋政治体系,因为按照严格的政治生态学标准衡量的话,它是个地道的反生态政治体系。本文同样无意贬损侬智高起事,因为如若拿政治生态理论严格审视侬智高政治体系的话,同样是逆生态的。本文只是在价值中立的基础上,试图借助政治生态学理论资源,对侬智高起事的全过程及历史影响进行考察。

六、起事评析——有利于专制政治体系的调整与进化

对侬智高起事的评价,历经近千年,众所纷纭,近年来渐趋一致。站在宋朝立场上看待,侬智高是个十恶不赦的反贼、叛逆;后世专制王朝对侬智高的评价基本和宋朝一致,这是由专制王朝的阶级站位决定的必然态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侬智高起事的肯定性评价越来越多,只有极少数学者否认侬智高起兵的正义性。梁庭望指出,“宋代壮族首领侬智高率众反抗宋王朝的斗争的实质,是一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保境自守的爱国正义战争,反映了侬智高心向华夏,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7]。对侬智高起事的评价要以客观史实为基础,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既不应刻意贬损,也不应人为拔高。从政治生态理论研判,本文认为,侬智高起事,有利于北宋政治体系调整广南西路的政治环境,有益于当时及后世专制政治体系的进化。

在北宋政治体系内,诸次体系居于同级的生态位,在形式地位上是平等的,但它们之与政治体系的重要性却并非等同。对于北宋政治体系来说,岭南地区的广南西路远离京畿重地,广源州又处在广南西路南缘与交趾的交界处。因此广南西路的重要性与北宋的其他地区,如淮南西路、河北东路相比,显然是不能等量齐观的。北宋执行重北轻南的战略方针,战略重点和资源投放聚焦于北部地区,烟瘴之地的广西南路,尤其是广源州,则没有得到北宋王朝应有的重视。为改善广源州在宋朝政治体系中生态位相当低的状况,侬智高通过合法途径向北宋政治体系发出提高生态位的要求,但此要求被北宋政治体系视为向其权威的大胆挑战,因而被拒绝。侬智高提高生态位的要求不被满足后,与北宋政治体系的矛盾直接以武装起义的方式表现出来。事实上,早在侬智高起事之前,广南西路曾经先后爆发过多次反宋斗争,如陈进发动兵变反宋,区希范起义等,表明广南西路的政治生态环境本就存在严重问题,侬智高起事只不过是把该地区政治生态环境的恶劣状态再次进一步彰显而已。

从生物学角度说,如果一棵树的树叶受到病虫害侵袭,变得发黄枯萎,虽然这片树叶远离主干,完全有可能引起更多树叶生病凋落,这种状况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医治,有可能导致一棵树死亡,最糟糕的情况下,会引起一片树林生病。从政治生态理论看,广南西路的广源州发生的局部生态病变,被北宋政治体系一再忽视,直到侬智高攻下邕州,建号称帝,北宋政治体系才意识到原来被忽视的“一片树叶”的病变已经迅疾扩散至广南西路了。侬智高连续多日围攻广州,北宋政治体系感到了强烈震撼,方真正认识到源自广源州的小病变已蔓延扩展到了广南东路。如果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的政治生态病变不能消灭,意味着整个岭南地区将被侬智高政治体系控制,一旦侬智高以岭南地区为基地进入湖湘地区,将恶化成为不堪设想的政治生态灾难。于是北宋政治体系调集体系内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资源,扑灭了岭南地区的这场政治生态危机。

人类的政治生活史表明,矛盾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这就涉及到怎样理性看待矛盾冲突问题。对于北宋政治体系来说,扑灭侬智高起事后,需要反思如何调处政治体系与外部环境的矛盾,如何理顺政治体系内部诸次体系或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肯定的是,侬智高起事被镇压后,北宋政治体系对广南西路政治生态位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并及时推出修补广南西路政治生态环境的举措,以恢复当地社会经济,稳定社会秩序。北宋政治体系按照侬智高遗志接受了侬氏宗族的内附,左右江一带的状族人民“归明出宋”的人数明显增多。“归明出宋”即出而归附宋朝的意思。“据《通鉴》和《续通鉴》的记载,北宋王朝还颁布了一系列‘赦广南的命令:释放所有‘犯罪的人,侬军所打过的州县,都可以免交田赋一年;家里有死人的,可免科徭二年;台举名单也可以由地方决定,不用上报礼部,给邕州贫民每户贷给米一石……这些在客观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8]宋朝调整了对广南西路的统治思路和具体治策,如增派军事力量,设经略、置土司、开置博易场等。侬智高起事后,汉族迁入桂西的人数大为增加,促进了各族人民的融合。汉族的先进文化在左右江、红水河一带壮族地区进一步得到传播。北宋政治体系对广南西路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相应政策措施的施行,对北宋政治生态体系而言是一次微调,对广南西路而论是一场较大变革,不僅使广南西路的政治生态系统由紊乱走向有序,而且使广南西路的政治生态位在北宋政治体系内得到一定程度提升,这都有助于延缓北宋政治体系的衰亡进程。

中国历史时期的专制王朝,按照政治生态学标准严格审视的话,毫无疑问是逆生态或反生态的。这个观点的提出会引起另一个高度相关的问题,即:持续几千年的专制王朝既然都是反生态的,为什么能够存在那么久长呢?解释这个问题,仍然可以从政治生态学那里得到启示。前文已经提到,政治生态系统一般都具有整体性、开放性、运动性和层次性四个特征,用四个特征对照中国历史上的专制王朝,可以发现专制王朝大多具备这四个特征,至少是具备其中两个特点,有的特点还很鲜明。政治生态系统一般会经历一个发生→发展→成熟→衰退→消亡的历程。专制政治体系如果至少具备四大特征中两个的话,也就具有了维持存在和续命的资本。历朝历代的起义或战争,若推翻了旧政治体系,重建的新政治体系一般会涤除掉前政治体系的一些弊端,使新政治体系重获生态活力;如果起义被当局剿灭,当局也会清理或改善自身生态体系,以求苟延残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可以把历史时期的起义或战争,看成是政治体系获取或维持生态活力的一种进化机制。中国历史时期专制政治体系的衰退、消亡历程耗时如此长久,或许与这种进化机制有着某种内在关联。

参考文献:

[1] 张友渔.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

[2] 岳奎.生态政治学与政治生态学的理性之思[J].法制与社会,2009(2).

[3] 刘京希.政治生态论——政治发展的生态学考察[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4] 夏美武,金太军.政治生态学理论原则、价值与现实意义[J].学习与探索,2012(2).

[5] 许嘉璐,安平秋.二十四史全译:宋史(第16册)[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

[6] 叶峻,李梁美.社会生态学与生态文明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6.

[7] 梁庭望.论侬智高反宋的实质:保境爱国正义战争[J].广西民族研究,2001(4).

[8] 韩肇明.略论侬智高起兵的几个问题[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79(4).

A POLITICAL ECOLOGY APPROACH

TO NONGZHIGAO'S REVOLT

Lei Xinlai

Abstract:Nongzhigao,a man in Song Dynasty is an everlasting topic.At present,the academic research in this field is rich and comprehensive,but it is still necessary to further explore from new perspective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olitical ecology,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Nongzhigao's failure lies in the joint efforts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of Cochin and the Song Dynasty. Nongzhigao was forced to break the political system of the latter and to build a new political system. The profound reason for his failure is that his political system is far inferior to that of the Song Dynasty in four aspects: integrity,openness,dynamics and hierarchy. However,his revolt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political position of western Guangnan in the political system of the Song Dynasty,and to the adjust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autocratic political system.

Key Words:Nongzhigao's revolt;political ecology

〔責任编辑:罗柳宁〕

猜你喜欢

子系统体系生态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网络空间供应链中入侵检测及防御子系统的投资机制研究
网络空间供应链中入侵检测及防御子系统的投资机制研究
团队与知识管理的关系研究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浅谈中职学校新型模块化机房建设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