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M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2019-12-20张海兄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案例

张海兄

[摘   要]CTM教学模式以“人本主义理论”为依据,关注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以CTM教学模式实施步骤(准备、呈现、总结、评价)为切入点,探寻其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以改善传统教学的各种弊端。

[关键词]CTM教学模式;初中信息技术;案例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33-0031-02

CTM教学模式又称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综合考虑学情,以相应的案例作为教学的媒介,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讨论,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操作技能的教学方法。CTM教学模式具有实践性、探索性等特点,强调将抽象的知识实践化,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时俱进,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完全符合初中信息技术课标要求。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CTM教学模式为出发点,在课前准备阶段进行案例选择;于课中呈现案例并组织学生研讨;讨论后对案例进行总结并拓展延伸,提出新看法;课后评价与深度反思,以改善传统教学的弊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课前准备,优选案例

选择优质的案例是案例教学的首要问题。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优质的案例,选择时要注意来源,要源于现实生活而并非主观臆断,凭空捏造,要遵循案例选取原则(典型性、实效性、科学性、针对性)。同时,将案例发放给学生后,教师应引导各小组对讲解案例需要的相关知识进行预先讨论和准备,为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

如,在“制作作文选”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利用Word软件设计作品的操作技能,并能对作品进行评价,教师优选学生熟悉的《生命的拔节》为教学案例,要求学生完成文档规划,卷首语制作,正文、目录、封面和封底的打印发布及作品评价等操作。操作前,教师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让学生对案例所涉及的具体操作进行探讨,即针对卷首语的操作,讨论排版、文字设置、图片编辑、页面美化、背景设置等操作;在正文设置中,以《快乐的无人岛》和《枫叶又红了》两篇文章为例,讨论多篇文章合并、文字段落设置、分栏、首字下沉、页眉页脚设置等;目录设置中,讨论如何利用艺术字制作标题,利用文本框设计版面,用项目符号和编号制作目录内容;在封面和封底设置中,如何设置“羊皮纸”纹理、装饰线条、美化图片等。最后,讨论如何进行作品打印、发布和评价等操作。教师以典型案例为主线,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引导学生进行听课前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准备,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为实现高效、高质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课中呈现,问题研讨

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呈现,以问题驱动为导向,引导学生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讨论和交流。小组成员可通过轮流发言或者主题研讨的方式积极发表意见,从中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讨论中,教师应发挥主导的作用,以案例和教学内容的紧密联合点为切入点,力求让每名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帮助学生快而准地理解案例,捕捉案例中的关键信息,从而将案例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确保案例教学顺利实施。

如,在教学“制作作文选”中,教师从实际出发,选择《生命的拔节》为案例,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操作,以提高学生利用Word软件进行信息加工的能力,并通過评价作品获得审美意识和欣赏水平的提升。各小组成员通过分工合作,自主探究完成相应问题的具体操作,如,制作卷首语可通过网上邻居输入“卷首语”的文字,通过“页面布局”设置纸张大小、页边距,通过“字体”“段落”完成文字和段落设置,利用绘图工具栏中的“形状”绘制自选图形,美化页面等。其他成员则分别负责探究正文、目录、封面和封底、打印发布及评价作品等具体操作与实施方案,最后通过汇总,在案例实施上达成统一。此外,教师还可组织各小组就讨论结果进行交流,力求让学生多角度探究实施案例的具体操作环节。教师通过案例呈现,引导学生探寻案例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操作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讨论中如遇疑难问题,教师应通过提示将学生的讨论引入既定的方向,以帮助学生完成方案的制定。

三、案例总结,拓展延伸

学生讨论后,教师可针对课堂讨论情况进行总结,总结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优势与不足,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点进行指导,并就案例中蕴含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以帮助学生将案例中的理论知识实现有效迁移,通过“实践—理论—再实践”实现教学目标。

如,在学习“数据统计与处理”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利用Excel软件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加工的技巧,教师呈现“兴趣小组报名”原始数据,要求学生完成如下任务。(1)计算出每个班级报名人数和兴趣小组报名总数;(2)计算各兴趣小组占报名总数的比例。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发现:统计数据时,采用公式和函数两种方法,都能顺利地计算出一个班级报名的人数,而利用“填充柄”计算全校所有班级的报名人数简单高效,否则一个一个计算费时又费力。在计算报名总数的比例时,针对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学生存在疑惑,教师可运用填充柄的超级功能进行点拨,使用填充柄填充时,相对地址进行自动调整,绝对引用则需在行号、列号前加“$”。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难点进行点拨和总结,促进了学生灵活运用函数、公式和填充柄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运算的进一步认识,有效帮助学生完成了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此外,学生也可就案例提出自己新的看法和建议,以实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四、实施评价,深度反思

评价与反思是CTM教学模式的最后阶段,其核心是关注CTM的实施效果。评价多是通过表现性评价和作品评价(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来实现的,反思主要是学生针对案例阅读、分析、总结和实施中存在的收获与不足,加深对知识学习的回顾与巩固。此外,教师也要反思案例教学是否达到了教学预期,教学中存在哪些不足,以为后期教学策略的调整提供指向性。

如,在“图表制作”教学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利用Excel软件创建图表,合理利用图表类型进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教师展示“我的成绩表”,引导学生探索创建图表的类型,分析自己各科的学习情况,教师通过学生提交的作品,对学生进行评价,将图表类型选择、数据源选择、各项功能的设置、创作中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等都作为评价的标准,通过学生自评(阐述自己创作中熟练掌握和存在疑难点的知识)、互评(学生彼此点评作品的优缺点)等方式完成对案例教学成效的反馈与检测。与此同时,师生就案例实施的整个过程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入剖析,探究其根源,修正与调整,有效实现了高效、优质教学。

总之,CTM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一种新型课堂教学的改革,更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通过案例的呈现,剖析出其与教学内容的连接点,能有效帮助学生实现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螺旋式提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CTM教学模式实施步骤为切入点,按照课前准备、课中呈现、案例总结、实施评价与反思组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刘中新. 案例引领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2]  张欣连. 基于CTM的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3]  魏立荣.案例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2):41-43.

(责任编辑 斯   陌)

猜你喜欢

初中信息技术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案例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