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科幻电影何去何从

2019-12-20杨飞

艺术评鉴 2019年22期
关键词:科幻电影流量

杨飞

摘要:2019年,被观众称为中国科幻电影年,前有《流浪地球》,后有《上海堡垒》,但两部作品的对比,却直观的看到了《上海堡垒》的薄弱,本文将从该片的商业模式、文化语境及景观电影的创作等方面去探讨我国电影创作中的问题。

关键词:流量  叙事语境  科幻电影  景观电影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22-0161-02

2019年,一部《流浪地球》让观众看到了中国科幻片的未来,虽有不完善,依旧让观影者感受到了我国科幻片创作的热情,也為后续的《上海堡垒》的上映做了铺垫。但在高度关注科幻片这一类型的过程中,《上海堡垒》却成了被批评最多的一部电影,排除其特效的使用之外,这部电影从叙事方面出现严重错误,导致该片的一路差评。然而这些问题,不单单是《上海堡垒》出现的失误,也是我国在创作影视剧时或多或少会出现的问题。

一、流量+IP的商业模式

近几年,流量明星加IP的做法成为部分影视作品的选择。在商业利益如此厚重的环境下,适当启用流量明星,确实可以为影视剧带来一定的票房收益,但在日渐追求观影体验的今天,观众更希望能够看到的是流量明星和剧情人物的相匹配,从而能有更好的观感。

2016年的《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爵迹》《长城》等均有流量明星加盟,如《长城》中的鹿晗与王俊凯,他们的粉丝数量相当可观,启用这些艺人对于票房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而如何让流量明星深入故事情节,与人物产生联系则是导演的工作。在该片中,鹿晗与王俊凯的形象设定与剧中人物有了一定的相似性和连接,从而使他们的形象稍有改变,并能够和故事达到某种一致性,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的认同与代入感也相对较好,这是较为成功的例子。反观《上海堡垒》,同样由鹿晗出演,但随处可见的明星姿态无疑为本片雪上加霜,作为一名军人的自律及形象荡然无存。可以说,对于这部电影而言选角与培养演员工作的失败,直接导致观众观影好感度的降低。

纵观该部电影的票房,从2019年8月9日上映开始,截止到15日,首周票房仅为1.07亿元,累计票房为1.21亿,同时期较早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首周票房已高达6.49亿,截止到8月15日,累计票房高达37.4亿。《上海堡垒》却有持续走低的态势,流量明星的使用已无法达到更好的商业收益,这种创作模式在这部电影中有了更加明确的呈现。

近几年的票房高涨的电影中,完全以流量明星作为主力出现的电影实则是少之又少,如《战狼》《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等作品,在选择演员时考虑更多的是符合角色形象,而不是一味考虑流量明星是否可以拉动票房。这种流量+IP模式的使用,固然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可观的收益,但从长远来看,对影视行业造成的影响也会较为持久,对中国电影的创作会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二、本土化叙事语境的建立

“故事是将行动具体化为一连串发生在一段时间、一定空间及有着时序与因果关系的事件。”[2]可以说,叙事是通过影视作品的时空上的安排对有因果关系的事件进行记叙的过程。因此,完整的叙事,可以保证其明确的逻辑关系和故事走向,以符合人们日常为主要形式的叙事方式,更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对每一个国家而言,在创作本土电影的过程中,都会保有其民族化的语境,立足于本国观众的审美习惯及传统文化理念,可以保障本土市场的票房收益。地域环境及传统文化的熏陶等,致使每一部作品都带有着本民族的风格特色。譬如说观众绝不会把印度的歌舞片《三傻大闹宝莱坞》《宝莱坞生死恋》等与好莱坞的《芝加哥》《爱乐之城》混为一谈,也不会把日本的《热血高校》《座头市》等与中国的《无间道》《少林寺》等视为同一个民族的作品。

同样的,科幻片更应该注意整个故事的叙事逻辑是否准确这一问题,科幻片立足于科学,艺术成就于生活,不管在作品中如何改变,都应该有其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架构,也就是说,在科幻电影中要形成独立的、完整的、可以让观众信以为真的全新世界,而这方面就需要诸多细节来完善,同时也需要有本土化、民族化的叙事语境来支撑。如2019年上映的《流浪地球》,在一个全新世界观的建立过程中,有着明确的末世题材的元素,有着可以深度挖掘的细节,当然在科学方面的不足也成为观众诟病的地方,但并没有从整体上影响到观感体验。同时影片中整个文化背景里承载了我国传统的“愚公移山”、集体协作的理念,因此当观众看到以我国民众为主体的保护地球、携带地球共同流浪的设定时会有强烈的认同感,而好莱坞的科幻电影中往往是以放弃地球寻找新的环境为宗旨,这恰恰又和美国的建国历史息息相关。

相对《上海堡垒》,整部电影没有较为清晰的世界观,细节无法支撑起整部影片的叙事。首先从大的环境架构来说,只是几个空镜头一闪而过的呈现出地球、上海地标,但对于片中出现的指挥中心、上海大炮、酒吧、面馆、宿舍等均没有交代其地理位置关系,导致观众对整个环境的架构产生困惑,电影中的地图化没有形成;其次,外星科技飞船及捕食者的呈现更像是宇宙过客一般,没有更加细致化的描述,对捕食者的外观印象也只停留在金属质感这一表面现象,同时也没有和外星生物、科技产生互动,无法形成强弱对比,因此对后续当中的军人和捕食者的对抗无法产生同理心,情绪的爆发也必须依托音乐才能达到,这对于影视的视听表现而言过于简单化;第三点,影片大的前提设定是“仙藤”的能量化供给,按照一般叙事来说,理应更详细介绍仙藤的发现、使用、能量输出等,但这些内容均靠新闻事件一带而过,缺少了事实依据的再现,导致观众对“仙藤”这一事物只停留在概念上,没有实际的、物理性的了解,同样,仙藤力量的强大应该足以强化各类武器,不应是现在时代中的普通枪械,这与本片的未来感、科技感的设定不相符;最后则是道具的使用,故事大背景为外星的“仙藤”、捕食者、上海大炮等末世元素,但在细节化上,却又使时空产生错位之感,如上海借助“仙藤”之后快速发展,但片中却是现在的上海模样,使用的类似手机的设备,犹如早些年的非智能手机,这些细节化处理没有共识,没有和时代进行匹配,观众的代入感不可能强化。

三、“景观”电影的商业表达

在今天的电影发展中,中国商业电影在创作上逐步趋向于好莱坞电影,用“奇观”化来满足观者不断演进的好奇心理。但在这种充满过度包装的前提下,则是好莱坞经典叙事法则的使用,而全球化的趋势也使得美国大片的制作模式影响到各个国家的创作,形成了一种所谓的“景观电影”。

这种电影出现的最大的逻辑问题即是:突出画面,降低叙事,形式决定内容。人物性格扁平化,弱化故事内容与逻辑性,强化视觉冲击力和音乐感染力,大场面、大制作成为主要的视觉表现手段,其他的文本创作可以适当忽略。叙事成为其中最薄弱的一环,造型点则成为影片中的重要表达手段与形式。如同在《上海堡垒》中使用了这种叙事逻辑,观者在观看过程中,多次体会到叙事链的断裂,故事欠缺完整性,没有明确的起承转合,更不用谈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的结构编排。使得叙事成为了展现魅力而服务的次要内容。

“叙事属于隐形的意义层面,是语言艺术的优势;而造型显现于直观层面,属影像艺术的优势。”[1]影音效果的加强成为近几年创作电影中的突出点,或许这种做法越来越接近于电影的特性,但当造型大于叙事,影像所承载的内容与意义过于单薄,叙事上出现明显漏洞与缺失的话,这种影像的美感也无法持续长久。影像所带来的震撼与奇观能够暂时获得观众的关注,是一种强有力的表现手段,但影片是否能够打动人,还是需要看作品的主题是否蕴含着人道情感与正确的价值观。

好的故事离不开优秀的叙事,在特效加持的前提下,对故事的打磨至关重要,叙事结构、文化语境、人物设定、细节补充等都能为影片提供一种保障。中国电影还处在发展阶段,尤其近几年我国也出现了一批批优秀的国产电影,当我们去审视这些作品时会发现,一个好的叙事才是作品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宋家玲.影视叙事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2][美]大卫·波德维尔.电影叙事——剧情片中的叙述活动[M].李显立,等译.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9.

[3]刘云舟.电影叙事学研究[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猜你喜欢

科幻电影流量
科幻电影大冒险
意聊
教你找到更多免费的4G移动流量
科幻电影五问
过去的一年开启了“流量”明星的凛冬时代?
流量大变局
观看天文科幻电影有什么益处?如何欣赏天文科幻电影?
科幻电影世界的机器人之父—阿西莫夫
三大运营商联手阿里巴巴酝酿推出“流量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