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大学体育“个性化”课程改革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9-12-20葛耀君苑萍
葛耀君 苑萍
摘 要:本文以上海市实施“大学体育个性化”课程改革试点高校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法和内容分析法,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 11.0,对制约上海市个性化体育课改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设施资源、目标定位、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因素是4个主要影响因素,从而为上海市大学体育“个性化”教学改革的可持续化推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上海市 体育教学 个性化 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1(a)-0002-03
2012年12月7日,上海市教委印发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1],决定在“高中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开展以学生兴趣和技能水平为依据,打破传统年级、班级概念的分层次专项教学改革”,并于2015年着手实施“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体育教学改革。2016年“大学体育个性化”改革启动,同年5月,印发了《上海市教委关于开展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沪教委体〔2016〕13号)[2],期望通过实施灵活的体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体育认知、技能和健康水平,充分体现体育在核心素养养成方面的重要功能。本文期望通过对制约大学体育“个性化”课程改革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为深入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为保证本研究的实效性和科学性,采用立意抽样的方式,选取上海市实施大学体育“个性化”课程改革的首批10所试点高校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中以“体育教学改革”“个性化”“普通高校体育”等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对检索的文章进行仔细研读、分析,为更好地开展相关理论分析奠定了基础。
1.2.2 专家访谈法
先采取整体抽样的方式,对上海市10家试点高校体育教学情况进行调研,然后采取立意抽样的方式,选取各高校2位相关老师、领导进行访谈,共访谈人员20名。
1.2.3 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主要是对文本和其他符号进行测量、分析和推论的一种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3],本研究依据格雷瑟(B. Glaser)和斯特劳斯(L.Strauss)提出的扎根理论[4],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 11.0,对专家访谈的文本进行整理后,对内容进行编码分析,通过对文本内容的类化处理,以揭示所隐含的关系和逻辑。
2 上海市大学体育“个性化”课改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内容编码
对访谈的内容文本转换处理并录入NVIVO 11.0,分层建立自由节点和树状节点。采用“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编码”的编码流程,最终建立了“参考点—二级节点—一级节点”的树状分析结构(见表1)。
开放式编码时,采用高频关键词表进行自由编码,然后将每个句子作为分析单元逐行编码,共编码278个参考点。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与归类,建立起42个三级节点,然后对所有二级节点进行审视,通过主轴编码,建立起不同范畴间的逻辑关系,形成12个二级节点,最后,结合节点语境,建立4个核心范畴,见表2。
2.2 编码信度
为保证信度,邀请另一位课题组成员同时编码。采用简单一致率进信度分析,计算公式为:PA0=2A/(NA+NB),其中PAO为信度率(Proportion Agreement Observed),NA与NB为两位编码者的编码数,A为一致数,PAO值为94.32%,由于“>90%”,说明具有可信度[3]。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设施资源是“个性化”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外因
硬件设施、软件设施、教师资源、学生资源构成了制约课程改革可持续发展的“设施资源”要素。在硬件设施方面,包括特殊天气、夜间无灯光球场;在软件设施方面,管理系统和体测系统的升级优化成为普遍诉求。在教师资源方面,个性化课改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保证师资人数的前提下,如何提升教师的体育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成为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另外,如何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调动其共同参与管理也是重要因素。
2.3.2 目标定位制约着“个性化”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目标定位主要包括教学目标和教学改革目标两个维度。教学目标定位方面是体育教学改革推进的重要前提。在访谈中发现,许多学校在实施教学目标方面各有侧重,或偏重于运动技能的掌握,或偏重于体能水平和兴趣水平的提高,或侧重于体育文化氛围的形成及体育的多元育人功能,因此,建立清晰、系统的目标体系尤为重要。另外,各高校要进一步细化目标,体现目标设计的统领性,同时要注重目标的系统性,在管理目标方面,要适应个性化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
2.3.3 组织管理是影响“个性化”体育教学改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因
组织机构、思想重视、管理制度构成了组织管理要素,是决定大学体育个性化课程改革可持续推进的根本动因。其中上海市督导反馈部门的成立、各学校专门管理机构的建立、学校相关部门的配合协调,以及学生体育组织的成立将制约体育教学改革推进的效果。而领导与教师的思想重视以及管理制度的配套也是重要的要素。在管理制度方面,专家普遍认为,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模式,管理制度的优化设计是根本。同时,体育课程的管理制度要体现系统性,无论是选课、课余锻炼、课余竞赛等制度要前后衔接,真正实现“课内外一体化”。
2.3.4 教学实施因素影响“个性化”体育教学改革的成效
教学实施主要包括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内容与教学评价。在教学手段与方法方面,提高体育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科学性,真正落实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是个性化体育教学改革效果的终端环节与核心要素。在教学内容方面,虽然个性化体育教学的实施不必然要求一定要形成丰富的教学内容体系,但是如何根据各高校实际,创新教学内容,不仅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挑战,也对各高校的基础设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在教学评价方面,除了优化课内教学内容评价体系外,要开拓视野,尝试将体育社团、运动训练、课余活动、课余比赛等综合纳入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上海教育.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shmec.gov.cn/html/article/201304/68086.html.
[2] 上海市人民政府.市教委关于开展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shanghai.gov.cn/nw2/nw2314/nw2319/nw12344/u26aw47463.html.
[3] 彭增军.媒介内容分析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 Glaser B G,Strauss A L.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M].N.Y:Transaction Publishers,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