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寒、高海拔地区常态大体积混凝土温控实践

2019-12-20勾中刚晏国顺

水电与新能源 2019年12期
关键词:仓面温控温度控制

勾中刚,张 义,晏国顺,翁 锐

(1.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1130;2. 华电西藏能源有限公司大古水电分公司,西藏 山南 856000)

1 DG水电站高寒、高海拔气候特点分析

1)施工区为典型青藏高原气候区,基本特性为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大气干燥、太阳辐射异常强烈。气候属高原温带季风半湿润气候,每年11月~次年4月为旱季,5月~10月为雨季。多年平均气温9.3℃,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32.5℃和-16.6℃,多年平均降水量527.4 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2 084.1 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1%,多年平均气压为685.5 hPa,多年平均风速为1.6 m/s,历年最大定时风速为19.0 m/s,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605.7 h,历年最大冻土深度为19 cm。根据气象站气象特征值统计见表1。

2)根据气象条件,并结合最近几年现场实际气候情况,每年的冬季为12月~次年2月份,会出现日平均气温连续5d在5℃以下或最低气温连续5d在-3℃以下。施工区冬季月平均最低气温1.1℃,混凝土入仓温度相对低、散热条件好,利用冬季浇筑温控要求较高的基础约束区混凝土,能为大仓面浇筑创造条件,对混凝土的防裂较为有利[1]。

3)施工区昼夜温差大,气温骤降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重要原因,施工区白天太阳辐射温度高,夜晚气温相对较低,日气温变化产生温度应力对混凝土很不利,因此对混凝土的表面保温要求更高。

4)施工区干湿季节变化分明。冬季干燥、日照多、温差大,需要加强混凝土养护,防止混凝土干裂;夏季气温高、多雨,需要做好混凝土高温季节仓面降温及防水工作。

表1 气象特征值统计表

2 厂房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要求及实践

2.1 特定温控要求

在上述高寒、高海拔气候条件下,混凝土的温度控制主要与温控技术措施、材料性能、地质约束3个因素有关。而本工程在材料固定(C30W8F200(三)混凝土,R.0.42.5中热水泥)情况下,根据不同的约束高程,来调整不同的温控技术措施,从而满足温控要求。不同约束情况下的设计要求见表2。

2.2 温控实践

2.2.1 出机口到浇筑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措施

1)根据高原特定气候要求,混凝土入仓温度较出机口温度回升/回落不宜超过2℃,我部主要运输车辆为20 t自卸汽车,经多次实践,夜晚和低温天气要覆盖5 cm保温被进行保温,防止混凝土温度回落过快;中午太阳辐射强度大时段要覆盖湿润的保温被进行遮阳,保湿。并且运输过程中均为一次性到现场,无中转,运输时间为10 min以内,尽量避免混凝土大面积发生水化热。根据实际实践结果,两者温度控制在0.5~2℃范围内均未超过2℃。

2)根据高原特定气候要求,混凝土从出机口至振捣结束的温度回升/回落值不超过5℃。混凝土从自卸车到浇筑过程中,主要为门机吊装料罐到仓号内,运输时间控制在2 min内,必须保证其尽快入仓,入仓后人工立刻进行摊平、合理振捣,防止其长时间发生水化热。非冬季时尽量避免中午强日照时段浇筑混凝土,充分利用早晚及夜间气温低的时段浇筑;冬季时,尽量避免夜间浇筑混凝土,应充分利用白天浇筑,最大限度降低其浇筑温度。实践结果显示,温度回落/回升在1.5~3.5℃范围内,满足要求。

表2 各约束区域温度控制要求表

2.2.2 浇筑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措施

1)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当浇筑仓内气温高于25℃时,进行仓面喷雾保湿,降低仓面环境温度。喷雾时水分不应过量,雾滴直径在40 m~80 um即可,以防止混凝土表面泛出水泥浆液。

2)在混凝土浇筑前,预先埋设冷却水管,并进行通水,通水主要为不大于12℃天然河水或制冷水,通水流量应控制在1.9~2.0 m3/h。冷却水管水平间距根据距离基础面高度约束来进行布置,4.4 m以下水平间距加密为1 m,4.4 m以上为1.5 m。竖直间距3 m高度以下布置1层,大于3 m布置2层,特殊大体积部位间距可加密为0.8 m,水管布置3层。冷却水管采用蛇形布置,并采用U型卡进行固定。冷却水管材质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塑料管,内径32.6 mm,壁厚3.7 mm,外径40.0 mm,并具有较高的导热性能(热系数应≥1.6 kJ/m·h·℃)。其次当混凝土开始收面后,应即覆盖塑料薄膜和保温被进行仓面保湿、保温[2]。

根据实践结果显示,上述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温升峰值,降低混凝土因内外温差过大导致的开裂风险。

2.2.3 浇筑后的温度控制措施

1)根据实际检测,混凝土内部温度在3 d所有达到峰值,因此从混凝土浇筑开始至七达到峰值期间,冷却水通水流量应控制在1.9~2.0 m3/h,能够有效削弱其峰值,在达到峰值后混凝土内部会迅速开始降温,因此本阶段应控制水流量在1.5~1.7 m3/h之间,放缓其内部降温速率,以防止温度降温过快到至内外温差过大造成混凝土开裂。在混凝土温度降温速率小于0.3℃/d后,降温速率趋于平缓,应控制水流量在1.6~1.8 m3/h之间,使其平缓降温,直至混凝土内部温度稳定在10℃后方可结束通水。

2)混凝土保温,4~10月浇筑的混凝土,采用一层塑料膜+2 cm厚EPE保温被仓面保温;11~次年3月浇筑的混凝土,采用一层塑料膜+4 cm厚EPE保温被或其它保温卷材进行仓面保温。新浇混凝土终凝后,混凝土表面应及时进行养护,高温和次高温季节采用流水养护,低温季节采用洒水养护,气温骤降期间应暂停养护。永久暴露面连续养护时间不少于设计龄期,临时仓面的养护应直到上层混凝土开始浇筑时。养护期内应全面且不间断的进行养护,使混凝土表面始终处于湿润状态,避免出现干湿交替。对永久外露面进行土工布覆盖,并流水养护。对长期外露面进行花管洒水养护。每隔2 h检查一次养护的情况,气温高时加密巡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养护措施,确保混凝土表面湿润。不允许出现混凝土表面出现发白面积现象[3]。

根据实际实践结果,上述措施能够有效的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降,并有效的预防混凝土表面开裂等现象。

2.3 其他条件下温度控制措施

1)对长期暴露面(含上下游面、尾水管表面、机组分缝面、肘管安装坑表面),混凝土浇完拆模后即设永久保温层,至次年5月初拆除,采用4 cm厚聚苯乙烯板保温。

2)气温骤降期间,对设计龄期内的混凝土表面(包括浇筑层顶面及侧面)进行全面保护,对于未拆模部位和临时仓面,采用4 cm厚保温被进行临时保护。

3)混凝土结构的各种孔洞、廊道、电梯井等部位,采取有效封堵措施,防止因空气流动影响表面保护效果。

4)当遭遇极端气候条件,气温极高时,在严格按照温控技术要求采取温控措施的条件下,预计砼温度仍将超过设计允许值时,提前采取加大通水流量、进行表面流水等措施进行控温。

5)雨季施工时,及时了解天气预报,合理安排施工,增加骨料含水率测定频次、及时调整拌和用水量、做好雨季施工准备工作,浇筑仓面应有防雨措施并备有不透水覆盖材料。

3 结 语

本工程通过对高寒、高海拔地区厂房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施工管理,监测并分析了混凝土在不同温控技术措施下不同的温控效果,并在最优的温控效果下形成了上述一套成型的施工实践流程,能为类似地理、气候条件下的工程项目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仓面温控温度控制
船舶主机温度控制方法优化
堆石坝施工仓面手持式一体化测量系统研制与应用
温控/光控片上纳米裂结
考虑仓面实时监控厚度影响的堆石坝仓面施工仿真
心墙堆石坝仓面施工进度动态控制
锻造温度控制
基于MSP430和Android温控距控智能电风扇设计
基于模糊控制的PLC在温度控制中的应用
骨料自动温控技术
基于ARM7 和FPGA的风扇散热系统温控模块设计及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