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有玉气自华谈玉雕手把件
2019-12-20林国华
林国华
Jade carving hand-held gadgets, also known as “ornaments for playing”, refer to such jade carvings that can be held in the hand to touch and appreciate. Throughout the ages,jade carving hand-held gadgets always manifest the Chinese Nation’s adoration and enthusiasm for jade, which express deep love and affection for jade.
玉雕手把件,又称“把玩件”、“手玩件”,指能握在手中触摸和欣赏的玉器雕件。古往今来,把玩玉器一直是中华民族爱玉崇玉的一种表现,体现出一种对玉爱不释手与恋恋不舍的情怀。
一、时光凝踪
1.秦汉以前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玉兽形玦,通体磨制光滑。夏商周三代的殷商出现了千年绝俏的玉鳖。西周受“君子比德如玉”影响,君子佩玉于身,形影不离,君子有德,玉亦有德,玉德归于君子一身。春秋战国的佩带玉器,大多精致无比。
杨伯达先生说:“玉玩的起源很悠久,在商代王室已经出现,如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跪人、玉虎、玉象等肖生玉器。”
上述玉器可看成手把件的雏形。
渡
2.秦汉时期
秦代玉器在战国精细作工基础上有所发展。汉代的动物圆雕,造型生动,倍有情韵。西汉玉熊,玉质温润,局部呈棕红色,圆雕而成,细部以阴线刻出,体态笨拙,形象逼真。汉八刀的玉蝉,光洁明亮,刀法简洁,类似绘画上的“减笔”,有着独特的简犷意趣。
这些温润精致的动物件,又向真正意义上的手把件进了一步。
3.唐宋时期
唐宋玉器具有世俗化、生活化的倾向。出现了在玉器上加金饰,使金玉辉映,典雅富丽。如白玉镶金手镯,青玉花鸟纹钗都是金玉结合的女用饰品,也是传统玉文化的新气象,一派盛世之景。
宋代玉器,摒弃了理念化的束缚,达到生活和艺术的高度统一。南宋史绳祖墓出土玉器仅7件,全是文房用具。其中青玉笔山、玉兽钮印,特别是白玉兔镇纸,是南宋镇纸代表作。
这些玉器已和我们今天所说的手把件很接近了。
4.明清时期
明清玉文化以陈设化、玩赏化为特色。玉器也由神玉、礼玉阶段扩展到民玉阶段,玉器已能以手把件形式流入民间,真正意义上的玉雕手把件已经形成。沈从文先生说:“小件首饰与使用范围之广,也数这个时代。”还说:“真正玩玉的知识,照现在所知说来,实在明代。”
清代盛世,社会风气崇尚华美精致,特喜玉雕小品,把玩之风日盛。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即是鉴玩大家。有清一代,玉工细作,竞奇争巧,小件玉材作细雕,比前代都发达。
5.当代玉雕
玉器手把件到了今天,已进入发展盛世,而且展现出越来越好的发展趋势。对海派玉雕来说,手把件已成为具有代表性的玉雕样式,和器皿、人物、花鸟、走兽、玉牌等一起,成为海派玉雕的六大主要玉雕形式。
海派玉雕用工精良考究,以和田白玉为主,遵循精致、细腻的创作思路,是玉雕手把件精品产生的理想土壌。一位玉雕艺术评论家在《东西南北玉雕》一文中指出:“上海玉雕以牌子及手把件为主流,以精细精美为特征,上海玉雕的风格可谓既有传统又有创意,工艺精湛,是玉雕界值得学习的榜样。”
万世师表
论道
道法自然
二、价值取向
1.人生圭臬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是唯一将玉与人性相结合,融会贯通、水乳交融的民族,也只有中华民族,以玉比人,以玉喻人,用玉寄托情怀,直抒胸臆。
应该说每块手把件,都包含着创作者与持有者的理想、追求及生命的理念,也可以被阐释为一种语言,以特有方式在讲述故事、讲述美、讲述人生,也在启迪人生,缔造人生。
我创作的《万世师表》,塑造了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崇高形象,突出了大成至圣先师流传后世的人生道德标准。《玄奘》则说明了,人生为了实现理想,必须有超凡的毅力和执着的信念。《知音》则告诉人们,人生必须具有真情挚意。玉雕手把件给人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肺腑的人生故事,手把件在手,故事在心,使我们明白为人的准则与人格。
玉雕手把件——随身携带的人生玉质教科书。
2.润泽心灵
玉雕手把件对于人来说,是玉在手,情入心,随心应手,怡情养性。和其他玉雕形式相比,手把件和拥有者更有一种心心相印、心灵相通的关系。手把件常用高档和田玉制成,和田白玉洁白纯净、温润内敛的特质,敦促人们加强高尚人格修养,保持心灵宁静平和。
玉雕手把件能给人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心灵享受。中华民族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不可分离的,但当代喧嚣的生活节奏,在一定程度上阻绝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当你注视摩挲着温润莹洁、色彩动人的手把件时,那些自然山水、花鸟、动物的沁心画面,使你洗去世俗烦恼,全神贯注地投入审美客体,回归自然,净化心灵,达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之境。
我创作的《采菊东篱下》,就是要使欣赏者像陶渊明一样,采菊于东篱之下,嗅着洗涤心胸的菊花的清香,偶一抬头便看见梦想中的南山。日本小说家夏目漱石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简单的两句语,把我们引入忘掉尘俗之争的另一个世界。”辛弃疾有词句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是的,我们已全身心地融入自然,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得到了升华,正像陶渊明诗句中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切尽在不言中。
3.收藏趋势
玉雕手把件越来越得到收藏界的青睐,收藏家把它称为玉雕“小品”,并断言:玉雕“小品”有大未来。
玉雕手把件体量小,工艺精;设计独到,具有现代高品位审美追求;大多为名家亲工,体现了当代玉雕界很高的工艺水准;以创新为主,富有人文气息和艺术价值,因此,受到收藏家追捧是必然的。
玉雕手把件是随身携带,须臾不离的。玉雕艺术评论家陆华在《读懂历史积淀下的中国手把件》一文中写道:“随身的白玉,已不是自然的白玉,已是某一个人的白玉, 已是某一个人附体牵魂的白玉。”在社交场合中,把握高档和田玉手把件,不仅能提高个人品位形象,更能展示出独特的大家风度。这种情况绝不会受到时间、空间距离的变化而改变。更重要的是,经过“玉养人、人养玉”的过程,玉与人有了切肤之亲,更是难舍难分。
有人说,一方小小的掌心之物,伴你青春、伴你白首,忧也同忧,乐也同乐。一件小小的天地之精,令人如痴如醉,怎不令爱玉者和收藏家情有独钟。
三、艺术品位
1.小中见大
小,或许是玉雕手把件的显著特色。
玉雕手把件虽小,但有历史的踪迹,有时光的凝聚,有美丽的缔造和解读。它是人类与自然思想、才华、智慧的结晶。可以说,方寸之间,却蕴含着大千世界。玉雕艺术家们认为,浑朴圆润的格调,内在、含蓄的典雅气质及其小中见大、以微显幽的视觉效果一直是历代玉器的主流和精髓。这一点,在玉雕手把件中体现得极为明显。
手把件以小见大的特点是通过中国特有的意境形成的。韩林德说:“境生于象外——意境产自意象又超越于意象,是一幅无限的宇宙生命图景,一曲永恒的宇宙生命交响曲。”就是说,手把件创作的图象是有限的,是小的,但它所塑造的意境却是无限的。
我的手把件《渡》,将两侧枣红皮雕作写意山林,在作品中部以俏雕技法雕为行舟渡河图案,构图疏朗,画面并不大,但形成的意境,却是精神的“渡”,渡到一个理想的境界,一种空灵迥绝的世界。这就创造了“一幅无限的宇宙生命图景”。
以小见大的意境往往通过留白的技法来获得。我的作品《梦蝶》用皮色巧雕为两只彩蝶,在一片山石中翩翩起舞,画面余下处全用留白,幻若梦境。一玉之中,既有梦中化蝶梦醒复化的浪漫想象,也充满了对真实与虚幻、生死物化的人生哲学思考,给你无限想象的空间。正所谓“片时春梦行千里。”正像清·华琳所云:“画中之白,即画中之画,亦即画外之画也。”
2.注重手感
玉雕是触觉艺术,手感极为重要,玉雕手把件则更重手感,这是玉雕手把件最突出的艺术特色。
顾名思义,手把件是能在手中把玩的雕件,手感必须圆润舒适。高档玉料温润细腻、油脂感强、冰凉爽洁,手感上有种“似雪若云”般的舒适,只有幼儿的脸蛋才有如此柔细及美嫩的感觉。
海派玉雕手把件这方面的特征极为明显。上海的玉雕手把件,“造型整体、小巧精美、圆润饱满,俏色绝妙,最大程度地体现出玉性温润柔和的美感及细腻糯滑的手感。在一定程度上说,手把件玉雕是当代最为流行的玉雕形式之一。”
手把件玉雕置于掌心把玩,能充分体现“盘玉”的快意。把玩过程中,通过持续不断的触摸,人体与玉料充分摩擦,玉与人都产生了微妙的变化,甚至使色泽晦暗的玉石整旧如新,油性越来越足。
同时,玉石中含有的硒、锌、铜、钴、锰等微量元素,也通过与人体的长期接触,这些有益元素会逐渐被人体吸收,通过盘玉,刺激手掌与手指上的诸多穴位,疏通经络,起到祛病健身的作用。
盘玉功夫,把玉雕手把件的手感艺术用到了极致。
3.质精形美
玉雕手把件小巧精致,用料上一般以高档精美的玉料为主,加上丰富多彩的俏色和天然纹理的应用,能创造一个美好的玲珑世界。
在具有触觉、视觉的同时,玉质精良的手把件还能给你带来愉悦的听觉享受。王实甫《西厢记》里崔莺莺有句唱词:“莫不是裙拖得环珮叮咚”,随着莺莺小姐的莲步轻移,拖动裙裾,环珮相撞,发出清脆迷人的声响,充分发挥玉料“出声舒扬清越”的音乐感,宛若天籁。
手把件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造型也是千变万化,美不胜收。仅以首饰的大类戒指类、颈饰类、胸饰类、臂饰类为例,由于功能、玉质等不同,造型也各不相同,包罗万象,令你目眩神迷。
玉玺、印章则采用天圆地方的造型,印纽为各种圆雕神兽,印身为方形。被称为掌中艺术的鼻烟壶,造型更是奇姿迭出,有方、圆、扁的几何形;有樽等仿古器物形;有仿生或仿日用器的造型。样式无奇不有,装饰无美不备,把玉雕手把件的造型美发挥到极致。
玉雕手把件的创作者,发挥线条在手把件创作中的造型功能,利用直线的简明醒目、曲线的优雅抒情、螺旋线的视觉焦点,抛物线的速度感,将不同粗细、不同长短的线条对画面作分割后,给画面带来空间感、层次感和动感,从而形成丰富多姿的生动造型。
最后我们用杨伯达先生的一段话作为论文的结语:“赏心怡目、怡情养性、寓教育于鉴玩的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象,是我国的玉、玉器内涵决定的,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派生的一种高尚的文化生活。”
悟道
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