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精品折射时代变迁
2019-12-20平苔
平苔
毛主席去安源 绒绣 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
王进喜与领袖 木雕 叶代屏等
Year of 2019 coincides with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 this reason, Shanghai Arts and Crafts Museum holds “Special Exhibition for Celebration of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is exhibition brings together a total of 70 arts and crafts works related to the found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ew China,which are categorized into Carving (Ivory Carving, Wood Carving, Fine Carving, Inkslab Carving, Stone Carving,Lacquer Carving), Sculpture (Ceramics, Red Earthenware),Weaving and Embroidery (Woolen Embroidery, Gu Embroidery) and Folk Crafts (Dough Modelling, Paper Cutting, Colored-Lantern Making), etc.
城市发展的刻影,建设者的挥汗如雨,新农村儿童的嬉戏欢闹,高山族阿妈的侧影,狮舞人欢的庆祝场景,红日江畔的水天一色……。工艺美术,是贴近生活的缩影,是历史时光的记录。匠人掌心的温度镌刻着力与美的碰撞,也是有关你我身边故事的另类述说。今年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此,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特举办“国庆70周年作品展”。展览选取与新中国成立和新中国发展相关题材的工艺美术作品70件,涵盖雕刻类(牙雕、木雕、细刻、砚刻、石雕、漆刻),雕塑(陶瓷、紫砂),织绣(绒绣、顾绣)和民间工艺(面塑、剪纸、灯彩)等门类。
一件件以现实题材为主的工艺作品,无不彰显着全国人民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70年,风雨兼程,说不尽的坎坷沧桑;70年,奋斗不息,道不完的硕果丰满。我们希冀借助此展,寻找工艺美术品中蕴藏的故事,讲述与祖国共同进步的历史,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1 绒绣 毛主席去安源
作品表现了1921年毛泽东去江西省安源领导工人运动时在途中的情景,年轻的毛泽东目光深邃,表情坚定,为革命长途跋涉,风雨兼程,对中国革命的未来充满信心。作品充分发挥了绒绣工艺的表现手法,制作严谨,色彩饱满,气氛深远。绒绣尺幅巨大,超出了油画原作的尺寸,由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集中了十多位绒绣技艺人员集体制作完成。
2 木雕 王进喜与领袖
王进喜打出了大庆油田石油大会战的第一口油井。发生井喷时,没有搅拌机,他不顾腿伤,带头跳进水泥浆池里用身体搅拌,经全队工人奋战,最终制服井喷,正是他坚韧不拔的精神被誉为“铁人”。作品记录了1969年4月党的“九大”召开期间,王进喜作为大庆的代表出席时,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接见的场景。
打得好 木雕 侯志飞
张庙路之春 竹刻 支慈庵
沂蒙颂 牙雕 蒋法明
父辈 剪纸 奚小琴
旭日东升 砚刻 张景安
江山无限好 瓷刻 杨为义
林则徐 象牙细刻 薛佛影
红灯记 剪纸 王子淦
笙乐飞天 面塑 陈瑜
3 象牙细刻 林则徐
作者采用肖像画的方式,展现了林则徐的形象丰满而庄重。作品以刻画勾勒为主,用刀简约而富有变化。主体人物神态沉着,仿佛在默默地祈求平安。衣纹质感自然、线条沉稳流畅,服饰配置精心、佛珠从颈部垂落与身体相连,具有整体感。
4 牙雕 沂蒙颂
《沂蒙颂》是一部芭蕾舞剧,以1947年沂蒙老区的拥军故事为题材。作品再现了主角英嫂和方排长的光辉形象,是文艺作品中拥军爱民事迹的典型。
5 砚刻 旭日东升
作品造型深厚、构图饱满,采用深刻、浅刻、浮雕及多种工艺雕成。作品中海鸥形态各异、旭日色泽圆润、海浪和云层清晰、富有装饰美感,给人以气势宏伟、身临其境之感。“旭日东升”四字由丰子恺题字。1972年尼克松访华期间,周恩来总理用其签署《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6 木雕 打得好
作品展现了孩童在村中玩耍,在模仿反侵略战争的游戏中大获全胜的场景。孩童的动作各异,神情自然流露,是一个年代的缩影。
7 竹刻 张庙路之春
作者以极大的创作热情和写实手法,用手中的雕刻刀展现了上世纪50至60年代上海城市建设的新貌。宽敞的马路、两旁绿树成荫、商店林立、新建的居民楼错落有致,来往的行人和车辆秩序井然,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整幅作品造型稳重、构图完整、刀工精细、质朴雅致,充分体现了“翻簧”竹刻艺术特色。
8 剪纸 红灯记
京剧艺术片《红灯记》,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地下工作者为向游击队转送密电码而前赴后继,与日寇不屈不挠斗争的英雄故事。本剧流传时间之广之久前所未有,其中“奶奶,您听我说……”等知名唱段至今仍然耳熟能详。以剪纸的形式送到观众面前,唤起抗战艰辛的记忆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9 剪纸 父辈
作品看似分散,却密不可分,有机地构成了一幅前辈的众生相。近景的人像神态坚定,表情生动;远景的骑兵亦是身姿矫健,似有扬起的尘土扑面而来。作品中人物神情各异,却动静相宜,表达出同一种抗争决心。将我们带回父辈征战沙场的年代,他们不畏强敌,以自己的血肉铸成了新中国的钢铁长城。
10 面塑 笙乐飞天
作品以《诗经·小雅·鹿鸣》为题材,取其意“我有许多好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们来做客”。表现主人以很高的礼数欢迎宾客,以示尊重。古为今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欢迎世界各国的朋友在一起,共建世界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