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贸易摩擦博弈论研究

2019-12-20王臣博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博弈论中美摩擦

文/王臣博,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1 贸易摩擦背景和意义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经济交往中,一方面,各国之间相互依存与相互依赖不断加深,但另一方面全球化的浪潮也缩小了各国之间的比较优势,加剧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层出不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间的贸易摩擦日益频繁,贸易摩擦的主体范围也不断扩大,除了人们熟悉的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摩擦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也格外引人注目,其中日益频繁的中美贸易摩擦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

按照中方的统计,中美双边贸易额近几年实现了以上的增长,目前仍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目前,美国是我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美国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中美两国己成了相互依存的经济体,同时也伴随着贸易摩擦。

2 博弈论与贸易摩擦

在当今世界,国际贸易具有强烈的冲撞与协调,竞争与合作的博弈特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每一个国家或企业都希望自己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利益最大化。但是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交易费用的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机会主义行为等等因素约束了其目标的实现。而贸易摩擦产生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各国间政府、企业及相关利益集团在贸易政策选择上的不同态度。博弈论恰恰就是研究利益相关的理性的局中人进行策略选择时的行为规律的科学。因此,博弈论应用于贸易摩擦研究是理所当然的。

为了方便以后的研究,我们先介绍一下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局中人,即博弈的参与者,指在博弈中选择行动以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决策主体。局中人可以是具体的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集体如国家、企业等。行动策略空间,每个局中人有一系列不同的行动方案或策略,种种策略间可能的因果关系。支付函数,博弈得失结果称为“支付”。支付就是局中人从博弈中获得的或者预期获得的效用水平。零和博弈中各方利益之间是完全对立的。非零和博弈有可能存在合作关系,争取双赢的局面。

2.1 合作博弈与中美贸易摩擦

博弈论可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而两者最主要区别就是当人们的行为相互作用时,参与人之间能否达到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合作协议,具有约束力的合作协议的博弈就是合作博弈,反之就是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分析的单位是联盟,考虑的是参与人之间如何组织不同的联盟以实现协议的目标。

所谓合作性博弈是指博弈双方的利益都有所增加,或者至少是一方的利益增加,而另一方的利益不受损害。合作博弈采取的是一种合作的方式,或者说是一种妥协。妥协之所以能够增进妥协双方的利益,是因为合作博弈能够产生一种合作剩余,这种剩余从合作关系和合作方式中产生出来,且以合作关系为条件。因此,妥协必须经过博弈各方的讨价还价,达成共识进行合作,以获得最大的合作乘余闭。由于在合作博弈过程中,任何一个博弈方的不合作行为,都会受到对方的报复或惩罚,而不合作方由于担心引发惩罚行为,就需要积极与博弈方合作,因此合作博弈通过对合作关系的合理利用可达成双方共赢的收益。

由于中美都期待双方有长期的贸易合作,在双方博弈过程中一方获利并非建立在另一方完全利益损失的基础上,因此激烈的贸易摩擦最终引发了两国关于贸易问题的谈判,在摩擦一一博弈——再摩擦——再博弈的过程中走出囚徒困境,走向双方合作的重复博弈的过程。

3 相关建议与建议

3.1 在宣传上强调全球利益共同体

中国经济要深入融入世界经济,也需要其他国家和地区提高开放水平,可积极倡导全球利益共同体的理念,平衡在美欧等地日益抬头的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等倾向,同时指出现行贸易摩擦机制过度保护进口方、忽视下游产业或用户、容易被滥用的制度性缺陷,倡导互利共赢的贸易摩擦解决理念,探索合作式国际贸易摩擦解决方式的中国方案,强调进出口成员双方或多方的积极介入、平等协商,从更广阔的经济维度找出有利于双方产业发展的解决方案,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和均衡化。在方式上可考虑综合利用官方、民间和学术等多种渠道。

3.2 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相关做法

从在化工、机电等个别行业案件的初步应用来看,这种方式对摩擦双方均有一定的可行性,但主动应用这一理念的意识仍需加强,应用领域仍然有限,处理方式仍不成熟,也未上升到规则层面,难以广泛推广。中国是贸易摩擦大国,可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在实践中加强探索和尝试,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归纳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步骤,为 “中国方案” 提供更扎实的理论、实务支撑和规则草案,使之能够有机融入和改革现行机制,赢得更多国际共识。

[1]刘芹.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深层原因[J].经贸关系.

[2]赵晓.从战略角度看中国的“国际经济摩擦”[J].国际经济评论.

[3]雷达,于春海.内外均衡、结构调整和贸易摩擦[J].世界经济与政治.

[4]石磊,寇宗来.美国的贸易逆差及中美贸易摩擦成因探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5]陈泰峰.中美贸易摩擦根源的反思[J]. 国际经济合作.

[6]齐俊妍.中国遭遇反倾销和对外反倾销的指数比较分析[J].财贸研究.

[7]胡静寅.中美贸易摩擦中的经济民族主义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

[8]朱廷珺.不容忽视的课题——外国直接投资与贸易摩擦:关联、影响、政策取向[J].国际贸易.

[9]孙瑞华,张松丹.中、美贸易摩擦手段新趋势及其原因探析[J].特区经济.

[10]王领.中美贸易摩擦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国际贸易学专业.

猜你喜欢

博弈论中美摩擦
全球化困境下的中美经济关系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科学史上十大革命性理论
——博弈论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国博弈:回顾与展望
摩擦电纱线耐磨性能大步提升
虽有中美摩擦 难阻全面小康
美中摩擦可能会破坏与气候变化做斗争
摩擦是个好帮手
无知之幕与博弈:从“黄灯规则”看博弈论的一种实践方案
博弈论视角下的建筑工程外包道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