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思考
2019-12-20高幸
高幸
(郑州财经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领域的深入应用,以往的会计思维和运用方式已经无法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同时因为信息化技术的快速进步和更新,意味着会计教学也要同步做出调整,以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化发展特征的要求。
一、高校会计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多数高校虽然已经完成了硬件上的会计电算化或开展信息化的教学课程,但从核心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上来看,仍然采用传统的会计专业教学模式。信息化的改革主要针对的是硬件与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只是单一的将原本主要依靠手工的会计工作过程转变为利用计算机工作,但在会计处理的模式上并没有脱离传统会计。
会计电算化与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会计中应用的两种不同概念,后者所包含的网络会计、网络审计、电子商务会计等较新式的内容,会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的日益贴近,令其替代电算化亦是必然趋势。在此前提下,因为很多高校还停留于会计电算化的部分,因此学生也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转变教学观念,强化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是目前也是未来会计教学应的核心问题。
二、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有效方式
(一)教学模式的重构
从核心的教学模式上来看,教材规定了教学的方向,也是教师授课内容的基础,也是高校学生求知复习的依据。以往的会计电算化的相关教材,内容方面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主要针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实施、维护与操作的基本原理,属于理部分;二是以财务会计的核算模式讲述会计电算化应用系统的程序设计,属于实践部分。而在会计信息化的要求下,以上无论是理论或实践部分的教材内容一般都无法满足现代会计和未来会计发展的需求。现代会计信息化不单局限于财务会计部门,同时还会涉及到其他部门。从功能性上而言,信息化的会计不单包含会计核算,同时包括了会计监督、会计预测、会计决策与会计信息化的审计,同时可以根据信息管理的理念与技术重设会计流程。从技术层面分析,信息化的会计一方面要使用计算机技术,同时还要兼顾IT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建设。
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信息化的课程体系则需要重构。首先,应建立以信息化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整个课程体系应分为入门课程、高级课程和实践课程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开设足够的信息化课程。而在信息化课程方面可分为两个层次,即:信息化的基础课程和会计信息化的高级课程,同时两者都包含足够的实践课程。入门课程体系中开展计算机基础、数据库语言和电子商务相关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从选取的教材来分析,内容上应包含各种常用软件的应用教学与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库语言课程在选用教材方面,内容上应具有一定的理论阐述及语言的具体应用方式;电子商务课程在教材选取方面,应包含:电子商务的理论、实践应用、案例讲解与安全防护。与此同时需要注意一点,即:教材中内容的重复性。
在高级课程里开设计算机会计、计算机财务管理、计算机审计和企业资源规划。计算机会计应涵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介绍、会计信息系统的所有子系统的理论与应用、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管控等内容。计算机财务管理应则涵盖财务管理各个部分运用计算机进行分析和处理各种数据、信息的内容教学。计算机审计方面应涵盖信息化下审计的特征、信息化的内部控制理论与实际案例、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应用等。
最后,企业资源规划应包含ERP的基本原理及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应用方式等内容。单从教材方面来看,会计信息化高级课程的教材或多或少会落后于信息化的革新速度。特别是在实际案例部分,常常初选案例不足或案例落后的情况。针对这一点,就需要研究人员与教师更多地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及时发现并研究分析最新的案例,从而提高教材的教学价值。而实践性课程则需要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及侧重点加入其中,最有效的帮助学生验证理论知识。
(二)教学方式的改进
目前国内多数高校的会计教学主要是导控教学模式,这是指在设定目标的控制下进行教学项目,以此令学生可以快速地掌握相关理论与技术,以实现教学目标。这是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教学评价为推动力,以强化为教学项目的核心。同样,会计信息化的教学方式也是如此,教学整体呈现单一性和统一性。首先,纯理论的讲述,令会计与实际脱离,因学生无法感到其重要性而厌倦学习,教师盲目的复制与传输知识,学生的所学所用也无法结合实际。其次,单纯的实务性教学,在短期内学生看戏掌握了技术的应用,但因为理论功底的薄弱,从长远发展来看,难以即使的解决会计工作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影响职业发展。
会计信息化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即拥有会计知识同时又具备信息技术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实际操作能力则尤为重要。想要实现会计信息化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上可为两个部分。第一,信息化入门课程部分应使用“目标―导控”的教学方式。首先让学生掌握计算机与数据库的基础应用能力以及语言编程、电子商务的基本技术;第二,高级课程则可应用“技术-主体”的教学方式。这是以现代教学技术为途径,以学生为教学的核心,让学生在具有实际价值的情境中发现并分析问题,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增自身的自主管理能力。会计信息化高级课程具有高实用性与高针对性的特征,这就要求理论与实践的共存,在加强实践性的模拟教学的同时,也应突出理论知识在其中的重要影响力,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会计信息化的基础理论。首先,应根据具体的课程的要求来设计该部分的理论讲解。会计信息化的高级课程中的四门课程都包含理论部分,其中计算机会计的理论是指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模块分析,这一方面可以运用流程图来讲解,以便于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与理解。计算机财务管理的理论部分则可适当减少,而计算机审计则可以以与手工审计的差异为教学的切入点,以此在第一时间加强学生对计算机审计理论的理解,然后进行相关的分析与讨论。企业资源规划则以供应链的理论与在信息化上的应用为主,这部分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角色中通过不同的角度来体会教学内容。
2、会计信息化实践。会计信息化教学的高级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实验性,所以实践的内容与过程应具有高实际性,同时至少让学生掌握一种会计核算的应用软件,以此可以进行软件设计的实践。例如:用Excel或其他专业软件进行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其次,至少掌握一种审计软件的应用,了解计算机审计的操作流程,可以在不同的情境或模拟项目中完成ERP财务业务一体化的流程。
3、会计信息化的实际案例。实际案例可以分为现实中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实际案例,或是人为设计的具有高度实际性的模拟案例。而以往的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在实际案例方面的教学是有所欠缺,这对于启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分析与应对问题的综合综合能力方面是不足的。针对这一点,学校应拉近自身教师队伍与实业的距离,例如:鼓励教师或教授接受兼职工作,以此强化教育界与市场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的创新
目前,在高校会计教学的过程中,以理论讲解与实际演示为主,但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产生分离。在会计信息化理论部分的教学中,多数学生仍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没有形成主体意识,参与意识不足,因此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逐渐演化为消极学习;另一方面,很多教师难以真正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从会计信息化的实践教学部分来分析,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靠模仿或模拟教师的演示操,从而导致自身自主性与创新意识不足,虽然可以在短期内令学生掌握技术应用,但灵活性不足,学生的实际应用被局限于特定的环境中。针对这一点,会计信息化的教学过程应做出以下创新:
第一,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应用。首先,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把教师和学生的联系更加紧密,让学习与生活有效的融合,一方面可以改变以往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脱离的情况,同时也让会计教学更加的生活化。
第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这一点可运用在实际案例或实践性的相关教学中,以此令学生的学习由被动逐渐向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同时,通过让学生身处不同的环境与角色,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得以成长,丰富了技术的应用方式。
第三,强化与会计、审计软件公司及企业的合作模式。首先可请软件公司的资深或专业技术人员来为学生进行市场化的讲课,例如:实际项目中常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通过讲述亲身经历的案例,可以加强学生的代入感,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促进其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以此让高校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与了解会计信息化的意义与工作流程。
第四,引导学生系统化的学习。会计信息化的前提为硬件操作,即:懂得计算机的基本功能与软件操作。以此,学生在学习的初期应从基础的计算机学起。虽然现代很多高校学生对计算机并不陌生,相关学习也较快速,但多数学生的基础能力并不全面,例如:修改权限、文件扩展名、安全设置或计算机不常用但重要的解决问题的功能等。系统化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硬件操作能力,这也是会计教学信息化的重要基础。
三、结语
高校会计教学信息化是未来会计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也是较新式的教学模式,当中也会产生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校方与教师同步的教学研究与教学评价,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