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市场需求的国企改革现状及优化策略

2019-12-20郭海霞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10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工作

郭海霞

(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国企改革作为我国经济体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来的风雨兼程才发展到现如今的水平,如何调配各方利益、平衡多方需求始终是困扰国企改革的一大难题。如何确保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如何构建现代化的改革制度等问题已然摆在国企改革面前,基于市场需求的国企改革工作显露出迫切性特点。

一、基于市场需求的国企改革要求

在市场规律、政府调节、企业变革的三重压力下,国有企业迎来了面向市场需求的改革发展工作,这也在一定层面上展示出了当前市场环境与我国经济主体不相符的社会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虽然具有绝对的市场垄断能力,但是其利益指标却远远低于非国企单位,这与国企的日常管理模式陈旧、运行机制落后是分不开的。鉴于此,面向市场需求的国企改革需要围绕混合所有制展开研究,以此确保国有资产得到保值处理,有效避免资产流失问题的出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有企业若想谋求发展出路,就需要对改革本质及内在需求进行准确摸索与探究,尽量与国有资产制度改革达成一致,以此满足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对国企改革提出的全新要求。国有企业需要从制度改革、模式创新的层面入手,推动国有经济市场格局变化、战略调整,为后续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搭建基础结构,力求在国企改革中谋求新发展、新出路。

二、面向市场需求的国企改革现状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已然获得不朽成效,但是在经济市场转型的冲击下,国企改革工作还是遇到了很大阻力。伴随经济发展方式、体制改革手段的不断创新,国有企业现存的政企不分情况逐渐无法适应市场发展,政策、资源倾斜情况将不能再为国企日常工作发展提供支持。国有企业以往的行业垄断优势必将面临巨大挑战,国企改革工作也会更为吃力困难。就当前工作发展而言,面向市场需求的国企改革现状如下:

(一)国企改革发展理论略显不足

我国的国企改革工作就当前发展而言已然陷入胶着状态,学术界对于国企改革发展理论的解读也表现为各抒己见的分析状态。虽然某些地方政府在国企改革方面初显成效,但是在深入探究后就会发现很多改革措施并未与发展理论紧密联系到一起,长此以往势必会出现改革措施不合理、改革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国企改革由于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经验可依,当前的改革工作无异于摸着石头过河,由于国企改革发展理论不够系统科学,在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指导方针不符实际、实践措施不够彻底的情况。由此可知国企改革发展理论需要结合市场需求及国家现状不断地进行优化完善,今后的国企改革工作必然会遇到荆棘满地的不利情况,甚至会遭到理论与实际严重偏差的双重打击,但这是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不断地在理论中摸索前行,才能获得最佳改革效果。

(二)国企改革牵扯原有利益分配

国有企业一直沿袭公有制管理理论,其自身优越性绝大程度来源于产权公有,其中蕴含复杂的利益分配问题。面向市场需求的国企改革势必会影响原有的利益分配,这就导致以往体制下能够受益的群体无法获得更多利益,进而破坏利益分配平衡。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初级阶段,基层员工因改革需求必将面临着岗位变动、配置重组,薪酬待遇、职责保障都会随之变化,若不能满足员工需求也会牵绊国企改革前进的步伐。政府职能部门做为国企改革推动者,同样与国有企业存在着利益互通,为了谋求更多收益,这些职能部门可能会希望国企走改革发展的路线,但是不要过于深入蔓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阻碍国企改革发展。

(三)国企改革受到垄断属性制约

垄断属性可谓制约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阻碍,像电力、水力、石油、金融等行业在国有企业中所占比重极大,在我国基本呈现出垄断经营的模式,由于处于得天独厚的优异位置,导致其改革发展受到极大阻力。这种垄断局面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公平竞争,无法满足面向市场需求的国企改革与发展。就某些国有企业而言,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需求,如何继续生存下去远大于发展的渴望,这也是供给侧国企改革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垄断性经营虽然帮助国有企业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配比,但是随着经济多元化发展,垄断经营的优越性不再适于市场发展,由此督促国有企业遵循市场走向不断改革发展,以此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

三、面向市场需求的国企改革优化策略

通过对面向市场需求的国企改革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可知,国企改革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只有不断地探索前行,才能推动国企改革的可持续发展,现就改革优化策略归纳如下:

(一)明确国企改革面临挑战,推进国企结构重组

国企改革的工作重点在于实现国有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国有资本行业影响力、管控力。国有企业需要在严格执行政府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实现结构调整,追随时代脚步推动企业转型,以战略发展的目光进行国企改革工作。正如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的,国企改革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经济体制改革,只有不断地提高产权保护意识、推动混合经济发展、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才能推动国企改革向着国际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国企改革的最终目标在于形成特色支柱产业,可以通过与科研院校合作的方式,实现对与管理,力求做大做强。此外国有企业还需要加强制度改革力度,通过多元化管理模式与机制的有机结合,不断完善经营管理制度、优化国企发展决策,逐渐从封闭垄断经营转变为市场引导的开放经营。

(二)健全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制定适宜用人方案

健全国有企业日常管理制度,有助于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通过制定适于用人方案,能够有效提高人才培养力度与质量。国有企业人才配比不合理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经济转型的一大难题,为了提高人才管理力度,相关职能部门需要结合企业实际制定适于企业发展的选聘、考评、监理制度,并在第三方考评部门的监督管理下,确保人才管理工作公平、公正、公开的进行。国有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计划时可以结合市场需求公开选聘管理层,并在的规范指导下推动人才选聘工作的发展壮大,进而为国企改革的健康、稳步发展提供助力。

(三)加强国企改革信息沟通,维持国企改革稳定性

工作人员作为企业经营发展实施主体,为企业的进步、发展及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国企管理者需要适时听取企业员工的意见建议,从基层员工角度出发准确知晓企业改革面临问题及挑战。国企改革必不可少的步骤是全面的企业调研,通过调研数据的分析整理,明确企业员工最为关心的问题,以此加强国企改革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推动国企改革的稳步发展。顺畅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有助于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提高企业凝聚力,有助于员工队伍稳定。

四、结语

国有企业改革是顺应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市场需求得以满足的重大举措,国企改革的最终目的在于形成公平、和谐的良性竞争。国企改革工作面临很多问题与困难,只有认清当前改革存在问题,才能以此为突破口,不断的优化国企改革策略,以此推动国企改革发展进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改革工作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改革之路
不工作,爽飞了?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选工作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