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机器人背景下高职院校财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2019-12-20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江西 九江 332000)
近年来,互联网发展迅速,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财会行业,德勤、普华永道等公司的财务机器人陆续上岗,正是人工智能技术普及的产物。
一、财务机器人的概念
财务机器人,又称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是一种系统的计算机控制软件,能够通过输入一定的规则指令设定自动执行任务。目前财务机器人已经在供应商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费用审核及报销、现金管理、审计管理、税务等各个层面,为各类型企业提供专业服务。
二、财务机器人的特点
(一)高效率、不间断地工作
在传统的财务工作中,会计人员要处理大量原始票据、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和核对账簿、编制财务报表等。这些重复性高、业务规则标准化程度高、基于明确规则的业务流程的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容易受到个人精力和情绪波动等多种因素限制。而财务机器人能够 7×24小时不间断工作,不用吃饭、上厕所,不需要请假和休假,不受情绪影响,可以出色地完成这些工作,并且少有意外情况。例如,在费用报销流程中,财务机器人可以通过设定固定的流程:单据接收—单据真伪查验—内控遵从—定额标准自动识别控制—准予报销,完美地取代大量人力的投入,高效完成重复性高但价值性不高的工作。同时,可以避免出现个别责任心差的财务人员在大量手工费用报销工作中敷衍了事、简化程序的行为,减少虚假发票、超额报销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二)极强的管控能力和审核能力
财务机器人能够提供自动校验和流程检查,具有极强的管控能力和审核能力。在财务工作的应付结算环节中,财务机器人完成任务的所有操作在系统后台都有监控和记录。因此一旦出现异常,便可进行数据追溯,从而增强了数据的质量与一致性。同时,针对海量数据的审核,财务人员只能通过抽样的方式进行;然而,财务机器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为“抽查”扩展为 “全查”提供了可能,增加了数据的审核能力,降低抽样风险。
三、财务机器人背景下高职院校财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在财务机器人逐步兴起的背景下,各高职院校应如何改变财务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现今需求?
(一)培养目标的改变
在财务机器人的背景下,传统的财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工作需求,因此在高职院校财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过程中,首先应改变培养目标,由基础型财务人员转为着重培养复合型、高端型、管理型财务人才。基础型财务人员的日常任务主要是负责完成记账、核算等耗时、操作规范化、高度重复的基础性财务工作;而这些工作能够由财务机器人以更有效率的、微乎其微的误差来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基础型财务人员面临的职业挑战是巨大的,一部分财务人员面临“无事可干”的尴尬状态,甚至可能导致失业。作为基础型财务人才输出的高职院校,不能因为就业“威胁”就想要抵制、拒绝财务机器人,而应该明确智能化和信息化已经成为未来财务工作发展的主要趋势,以及财务工作转型发展的必要性,把培育目标侧重点放在研究未来财务人员工作可能会出现的变化、为了适应未来财务工作财务人员必须要具备的素质等方面上。同时,由于机器人只能处理数据和报表,要解读数据背后更多的信息,就只能通过财务人员的思考分析,才能为企业经营提出有效的包括计划预测、内部控制、投资分析等的决策。因此,为了适应财务机器人背景下财务工作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应重新定位基础型财务人才培养目标,包括职业定位、职业范围划分、课程体系结构优化等,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操作与识别能力,积极向管理型、战略型财务人才输出转变,以培养机器人所没有的多维度、多层面的分析能力。
(二)课程设置的升级
伴随着财务机器人的热潮,“业财融合”也成了财务圈的高频词,这就要求财务人不仅要懂财务知识,更要懂业务。从业务角度看,财务管理的理念精髓在业财融合,财务将不再局限于关注业务指标,更要求结合财务指标关注业务的效益。因此,在新的财务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增设能强化财务报表分析能力相关的课程,比如管理会计课程、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等。在这些增设的课程中,可以以具体的财务工作环境为出发点,了解当前财务工作的变化,让财务人员了解未来财务报表分析的工作要求,包括如何正确快速对财务机器人所编辑的财务信息进行处理、财务信息的深层次剖析等,从而锻炼基层财务人员的财务报表分析能力,培养出“高精尖”管理型人才。同时,重视对财务工作风险防范的培训。财务风险防范是财务机器人的功能盲区,所以在财务人员培训中,可以通过当前财务工作中的实际案例,了解财务工作未来发展的变化,掌握财务风险的表现方式与预防、处理办法等,加深基层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的了解,进而快速识别未来工作中所面临的风险现象,提出相应的改进与预防方案,强化风险管理能力。另外,未来IT知识、程序算法化的思维成为与机器人“并肩作战”的筹码,也应成为财务人的必修课。所以高职院校应鼓励学生掌握计算机编程和机器维护等相关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未雨绸缪,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威胁。值得注意的是,高职院校依旧应该重视财会基础知识课程,不能因为机器人代替了大量基础财务核算工作就忽略财务基础知识的输出。毕竟,财务机器人还是需要借助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对数据的重要程度进行筛选和录入。因此,只有机器人与财务人员共同协作、无缝对接,才会使财务风险降到最低,达到效用最大化。
(三)加强校企联合
财务机器人的出现降低会计人员总的需要量与就业人数,会计核算岗位工作人员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严峻的就业形势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考验。为解决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应该改变以往封闭式的办学模式,让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中来,为学校搭建实践平台,安排学生实地实践,提升业务操作能力。同时还可以邀请企业财会管理层来学校举办讲座、兼职授课,加强理论指导。同时,校企联合协同创新,根据企业的岗位人才需求,考虑基层财务工作岗位人员发展的目标,使各自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更好地培养出对口人才,补齐企业财务人才短板和缓解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压力。